摘要:乙巳孟秋,暑气渐消,新学期的序章刚启,一件从常州寄出的包裹便载着墨香而来——著名诗人、书法家叶鹏飞先生的新著《十年心迹》,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付梓,两百余页的版面,收录了他自2016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七百多首诗词。这已是我藏书中他的第四本诗集,拂过扉页,
乙巳孟秋,暑气渐消,新学期的序章刚启,一件从常州寄出的包裹便载着墨香而来——著名诗人、书法家叶鹏飞先生的新著《十年心迹》,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付梓,两百余页的版面,收录了他自2016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七百多首诗词。这已是我藏书中他的第四本诗集,拂过扉页,未及深读便先叹服:十年光阴淬炼,竟能文思如泉、高产且精,这份坚守与才情,本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叶鹏飞先生《十年心迹》诗集于今年八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鹏飞先生相识十余载,交集多在“江南画风”“诗书画印江南行”的系列书画展现场。展厅里,墨色与诗意交融,我们站在一幅幅诗书作品前,从笔锋走势聊到诗句意蕴,总有说不完的共鸣。平日里,微信成了切磋的园地,尤其疫情期间,在线步韵唱和更显频繁,一句“莫把愁怀牵旧忆,应将椽笔击新声”,便将困顿时光酿成了清雅诗行。他还常为我引路:推荐我加入广东青莲诗社诗友群,参与卢伟文、石松老师发起的和联群,让我在诗词楹联的研习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推出了《四癖和联》等成果。今年六月,我俩与刘树人先生同赴上海美博美术馆,共办“吟咏江南翰逸飞”诗词书法展,如今全部作品仍在嘉定宏泰园等地巡展,那满墙的诗书,恰似我们多年情谊与同好初心的见证。
“吟咏江南翰逸飞”一一刘树人 王国贤 叶鹏飞诗词书法作品展于今年六月下旬在上海美博美术馆开幕
世人称鹏飞先生为“学者型诗人、书法家”,在丰厚学问滋养下,他的诗书自有高雅格调,字里行间满是书卷之气——正如诗集序言所评:“颇具唐人气象、宋人意趣”,“本于襟抱,发乎才情,气格清奇,意境隽澹,韵致深美”。读他的诗,常觉自己置身古人语境:赞江南岸柳“春风一路着华装”,叹秋日时序“登临正是夕阳秋”,惜好友相逢“艺舟双楫遇知音”,连遛狗时的“荒径迟行即是诗”、掼蛋时的“坐望春愁不可研”、住院时的“迷雾腾云绕白榆”这类日常琐事,也被他写得生动雅致,满是生活的温度。
叶鹏飞先生生活照
鹏飞先生斋号“三竹居”,背后藏着一段温情:年轻时他与爱人、儿子皆瘦如修竹,故取此名。而这份“竹意”,更融入了他的创作——恰合郑板桥“眼中之竹(物象)—胸中之竹(意象)—手中之竹(语象)”的艺术逻辑。这本《十年心迹》,是他退休后创作的荟萃,是十年来心舟在诗海航行的轨迹,是对过往创作的阶段性小结,更是迈向新航程的起锚。有感于此,特作七律贺之:
宝剑磨成十载功,韵萦武进接苍穹。
精微静重拾遗叟,雄健清新笠泽翁。
三竹泓涵多语象,四时瑞景近芳风。
砚田耕播欣连稔,唱和江南促棣通。
首联点明诗集是鹏飞先生十年心血的结晶,喻其诗韵开阔高远,兼具地域根脉与宏大气象。 颔联以唐代杜甫(“拾遗叟”)、南宋陆游(“笠泽翁”)两位诗坛大家为参照,评述鹏飞先生的诗风传承与艺术高度,于细节处见真章,情感沉静厚重,既可写得大气磅礴、气韵刚劲,也能绘就灵动鲜活、清雅动人。 颈联形容“三竹”所代表的创作过程,层层递进、意蕴深厚,以“眼中之竹”捕捉“四时瑞景”,再经“胸中之竹”的体悟与升华,最终以“手中之竹”的语象呈现。尾联喻先生十年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其在江南诗坛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诗友情谊、推动诗坛共鸣,既贺诗集,亦颂诗人的诗坛影响。
收到叶鹏飞先生《十年心迹》诗集后,即作七律并录成行书中堂以示祝贺
合上书页,窗外秋风带着江南的温润,令人神清气爽。想来一本好诗,大抵如鹏飞先生的《十年心迹》:既是作者心路历程的印记,也能让读者在字句间遇见草木、遇见时光、遇见知己。若你也爱诗书、爱生活,不妨翻开它,或许会在墨香里读懂:原来岁月的滋味,都能被写成诗,藏进时光里。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