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威海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办的“岐黄小传人”中医文化体验营活动落下帷幕。这场为期六周、面向7一16岁青少年的沉浸式活动,以中药房的薄荷艾草清香为引,用草木作笔、传承为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勾勒出一幅兼具趣味与深度的中华医道画卷,让中医文化从典籍走向实践,在
近日,威海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办的“岐黄小传人”中医文化体验营活动落下帷幕。这场为期六周、面向7一16岁青少年的沉浸式活动,以中药房的薄荷艾草清香为引,用草木作笔、传承为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勾勒出一幅兼具趣味与深度的中华医道画卷,让中医文化从典籍走向实践,在少年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在自然中解锁中医“密码”
“原来薄荷的清凉藏在叶片的纹路里!”活动现场,10岁的小林同学捏着一片新鲜薄荷叶,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瞬间理解了“药食同源”的深意,这是体验营“小神农识百草”环节的生动一幕。不同于课本上的文字认知,孩子们化身“小小研究者”,捧着生姜观察断面纤维,凑近大枣细嗅自然甜香,在中药师的讲解中读懂“冬吃萝卜,夏吃姜”的时令智慧。从好奇地触摸叶片到认真记录草木特性,孩子们眼中的新鲜感逐渐转化为对自然草木的敬畏,也悄然打开了认识中医药的第一扇门。
在互动中掌握健康“密钥”
脉诊诊室里,一场充满童趣的“小中医问诊”正在上演。孩子们模仿“老中医”的动作,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搭在同伴腕间,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像小鱼在跳!”“是小溪流过石头的感觉!”这些生动的比喻,正是他们对“寸关尺”脉象最本真的解读。“孩子现在每天睡前都要给我‘把脉’,说要当家里的健康小侦探!”一名陪同家长笑着分享,活动不仅让孩子爱上中医,更带动了家庭健康意识的提升。
在穴位认知提升环节,中医医生演示按压四白穴改善近视的方法时,孩子们更是跃跃欲试:小小的手掌轻轻贴在眼眶下方,跟着医生的指导找准穴位按压,仿佛在与自己的身体进行一场奇妙对话。“按压的时候有点酸,但眼睛好像真的舒服了!”12岁的小琪同学课后兴奋地说,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让她觉得中医“既神奇又有用”。
在历史典故中感受医者仁心
“医生,神农为什么要自己尝百草呀?”当中医科医师在大厅讲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后,14岁的小涵同学突然举手提问,这个问题让现场瞬间安静,也让其他孩子纷纷竖起耳朵。“因为他想知道哪些草能救病人,这就是医者的初心。”这个回答,让孩子们的眼神多了一份郑重。
从扁鹊“四诊法”的诊疗巧思,到李时珍跋山涉水30年著《本草纲目》的坚持,中医科的医务人员们用通俗的语言将医史故事娓娓道来。这些藏在时光里的医者仁心,没有停留在历史书页中,而是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悄悄在孩子心中扎根——有孩子课后说:“以后想做像李时珍一样的人,帮更多人解决健康问题。”
“零距离”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于源源介绍,此次体验营不仅是一场“中医科普”,更是一次“成长赋能”。从成果来看,活动实现了多重目标:不仅为孩子们播下了探索中医文化与生命科学的兴趣种子,用“动手+感知”的方式点燃求知欲;更通过饮食起居、穴位保健等知识讲解,引导他们建立“饮食有节、起居有序”的健康习惯,学会做自己的“健康守护者”。
同时,“望闻问切”的思维训练,让孩子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得到提升——从分辨不同草药的气味,到感知脉象的细微变化,细节把控能力在实践中悄然增强;而医史故事与文化讲解,则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原来我们中医有这么久的历史,太了不起了!”不少孩子在分享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此外,活动还为孩子们搭建了社交平台,在合作识草、互动问诊中,他们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快乐中收获了友谊。
于源源表示,未来中医科将开展更多沉浸式中医文化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传统医药魅力,让岐黄文化代代传扬。体验营虽落幕,但少年们带着草木清香与健康知识离营,夏日萌芽的岐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谭雅琴
来源:健康自然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