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叫了一个平安普惠的信贷员,然后叫了一批人去测。用我们个人的手机去测,需要扫脸的时候我来刷一下,需要签字的时候我签一下,签的什么字我都不知道。”员工张先生回忆起三年前的贷款经历,至今仍觉得恍惚。
十几名员工,两千多万元贷款,一个看似荒谬的“贷款上班”故事,折射出职场信任与责任的复杂困境!
失业君小编 | 文
Kaboompics | 公共图库图
“叫了一个平安普惠的信贷员,然后叫了一批人去测。用我们个人的手机去测,需要扫脸的时候我来刷一下,需要签字的时候我签一下,签的什么字我都不知道。”员工张先生回忆起三年前的贷款经历,至今仍觉得恍惚。
浙江省湖州市一家服装公司遇到资金困难,老板组织十几名员工以个人名义贷款了2000多万帮公司“输血续命”。如今公司停止还款,这些平均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面临着巨额贷款的偿还压力。
按照员工们的说法,当时公司只是让他们去“测一下额度”,并没有明确告知是办理贷款。公司财务甚至也被贷了400万,她解释自己在公司十多年且和老板是同乡,“出于感情方面,想着公司有困难,暂时帮他一下”。
然而平安业务员和客服人员提供了完全不同版本的说法。他们表示这些大额贷款都有严格流程:需要客户签署协议,并有权益确认环节;系统会通过语音播报或视频详细告知借款信息;客户必须清晰回答“同意放款”四个字后才能进入下个环节。
贷款到账后,平安方面还做了回访,询问客户钱是否到账、对借款信息是否清楚、是否是本人知情且愿意操作,据称客户都给予了肯定回答。
这些员工大多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有的已经入职十几年。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加上公司每月都在主动还款,大家也就逐渐接受了这件事。
“等你知道了以后,他就给你打感情牌,道德绑架你。因为我们在公司这么久了,也是相信公司的。”杨先生表示。当时老板还承诺等新大楼房产证出来后可以抵押贷款,到时候就能把钱还掉,只是需要过渡一下。
公司资金链遇到大问题后,已无力帮员工支付每月的本金和利息。这十几名老员工看着如天文数字的账单,个个心急如焚,有的家庭已经陷入绝境。
一位未透露职位和姓名的工作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有些员工感觉到很眼红,所以突发奇想,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集资金。股也入了,当时相应的协议也签了”。
这一说法遭到了员工们的坚决反驳。大家表示自己并没有公司的股份,而且并不是想投资,完全是出于感情方面帮公司忙。
这位“工作人员”则认为:“他们的钱无论是从银行贷的也好,从哪里搞来的也好,大家都是成年人,等到经营不善了,大环境不好了,童装的销售止步不前了,他们又要想尽一切办法及时止损”。
从法律角度看,个人为企业借款后,一旦企业破产,原则上应由企业以其自身财产承担还款责任。如果个人与企业签订了连带责任协议,企业破产后,个人需按协议约定承担还款责任。
员工在签订贷款协议时,本应充分关注自身的权益保护。如要求企业在协议中明确还款计划、利率、费用等关键条款,并确保这些条款是公平合理的。
还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担保或抵押物,以降低自身的风险。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这一事件给职场人敲响了警钟。不要相信空口无凭的人情和许诺,一切必须要有合法合规的手续。特别是想贪便宜的一方,“你盯着对方的利息,别人盯的是你的本金”,虽然老生常谈,但这句话的含金量依然在上升。职场人应当遵循以下自我保护原则:
❶不要轻易替他人贷款或担保;
❷确保任何金融交易都有书面协议且条款明确;
❸拒绝任何需要人脸识别和签字却不告知具体内容的要求;
❹咨询独立金融或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
这起事件发生在湖州织里,这里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形成了中国最大且分工协作最为紧密的童装产业集群。2020年,织里镇年产各类童装高达14.5亿件,年销售额达到了650亿元人民币。
即使在这样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仍然面临巨大经营压力。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童装制造、加工零售进出口业务,2019年推出了新的时尚品牌,截至2023年,公司参保人数54人。法定代表人名下还有15家的关联企业,8月份增加了多条的开庭公告。这说明大环境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确实很大,像这种已经生存了十多年的企业,本来应该是比较稳定的,但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当地媒体报道,湖州市已开始举办专题推介会,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推动信用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但对于这些员工来说,政策来得太晚了。他们手中只剩下厚厚的还款计划和空洞的承诺。
法律专家强调,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个人与企业签订了连带责任协议,企业破产后个人原则上不直接承担企业的债务还款责任。但这些员工们现在面临的,可能是一场漫长的法律斗争。
议
网友热议
@人在囧囧途puls(IP京):
又是熟悉的套路!老板画大饼,员工背锅,最后一句‘公司经营不善’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打工人真的太不容易了。
@勒贝孤山子2008(IP沪):
贷款流程真的这么严格吗?那这些员工是怎么‘糊里糊涂’贷到2000多万的?感觉双方说辞差距太大,等待更多真相
……
@Zeroyieler(IP苏):
在职场上千万不要用个人信用为公司担保!这是血淋淋的教训,再好的感情在金钱面前都不堪一击……
@柏大叔Broda(IP粤):
这些员工在公司工作十几年,最后却被这样对待,真是寒心。老板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而不是躲起来让员工背债
……
@郝裴裴Hopelff(IPHK):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PUA啊!利用老员工的情感和信任,实施道德绑架,最后让员工陷入财务绝境……
@@SerapHeng(IP鄂):
又是一个‘你图他利息,他图你本金’的案例。职场中千万不要相信‘稳赚不赔’的投资承诺,特别是公司老板画的饼
。
最后一条,
屡试不爽。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