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战旗同台,103岁歌唱家再发声!这堂《开学第一课》让人泪目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09:57 1

摘要:9月1日晚8点,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通过数字化场景再现、沉浸式讲述和实景课堂等多种创新形式,带领全国青

9月1日晚8点,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通过数字化场景再现、沉浸式讲述和实景课堂等多种创新形式,带领全国青少年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14年抗战,3500万人伤亡,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史诗。节目让历史从课本中走出:三面英雄战旗首次同台,103岁的《黄河大合唱》首批演唱者再次发声,人工智能修复的青春面孔跨越时空凝视今天......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运用人工智能影像修复技术,将各地抗日救亡青少年团体的珍贵照片转化为高清、彩色的动态影像。

那些曾经奔走在战火中的青春身影,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穿越”到今天的荧屏前,实现了两代青少年的隔空对话。

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节目用最现代的方式讲述最历史的故事,让青少年在视觉震撼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节目中,三面来自抗战英雄连队的战旗首次同台亮相——“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

三支英雄连队的现任政治指导员栗新朝、徐尤秀、戴天骄现场讲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刘老庄战斗等著名战役中的动人故事。

一面面战旗是精神的传承,是不屈的象征。她们见证了英雄连队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今天依然在军营中高高飘扬,激励着新时代的军人捍卫和平。

中小学课本里的抗战小英雄王二小、雨来的事迹感染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节目不仅重温这些熟悉的故事,更深入挖掘了英雄背后的成长轨迹。

杨靖宇、左权两位同龄英雄的生命轨迹通过平行讲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节目独家披露了左权少年时期的珍贵文物,呈现他十岁时胸怀家国、立志救国的初心萌芽。

英雄并非生来就是英雄,而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他们的成长故事让同学们真切感悟到何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从“历史守护者”的角度,为同学们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

写满证言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登记表、幸存者采访等带着血泪的记忆与影像,让青少年感受那段岁月的苦难与不屈。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延安成为无数青年心向往之的精神圣地。节目中,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为大家首次披露华侨青年王唯真手绘的抗战画本原件,再现延安青年的抗战生活。

一位特殊的嘉宾——103岁的《黄河大合唱》首批演唱者孟于讲述了自己的延安岁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合唱团与这位老艺术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同台演出,《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再次响彻云霄。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熟悉的旋律跨越80多年时光,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节目运用AR技术等视觉特效,带领同学们“走进”黄崖洞兵工厂,感受抗战年代工人们以头盔锻铁、用钢轨造枪管的艰辛与坚守。

在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设置的实景课堂上,歼-10飞机现场副总指挥薛炽寿与首飞试飞员雷强为同学们讲述了歼-10从论证到首飞成功的攻坚历程。

从当年用钢轨造枪管到今天自主研发先进战机,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激励新时代的青少年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教室里,孩子们仰望屏幕,眼中闪烁着泪光;荧幕前,父母与孩子共同观看,两代人的手不知不觉握在一起。

抗战老兵、历史守护者、科技工作者、年轻学子——不同的声音汇聚成同一种力量。那不是历史的回音,而是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新学期开始了,这堂全民的《开学第一课》告诉我们:历史的火炬已经传递到新时代青少年手中,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未来的答案。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奋斗未来,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携手创造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明天。

来源:教师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