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的部分是,销量上比亚迪依然冠绝中国市场。到 2025 年 7 月为止,全球范围内比亚迪已售出 249 万台新车,同比增长 27%;其中,海外销量增速亮眼,超 130%。
8 月 29 日,比亚迪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半年报。
喜的部分是,销量上比亚迪依然冠绝中国市场。到 2025 年 7 月为止,全球范围内比亚迪已售出 249 万台新车,同比增长 27%;其中,海外销量增速亮眼,超 130%。
但相对不太好的数据是,上半年的净利润尽管同比增长 13.8% 来到 155 亿元,但二季度表现得相对一般。
整个二季度,比亚迪的净利润为 63.55 亿元,同比、环比双双下滑接近 30%。也由此,在比亚迪公布上半年财报的同时,其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当然,这还不是比亚迪这份半年报的全部亮点。总的来看,在上半年动作频频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多个关键数据并未取得符合预期的进展。
在「年销 550 万」目标的压力下,不难猜测,2025 下半年比亚迪还将掀起一股更猛烈的攻势。
营收超特斯拉
刚进入 2025 年,比亚迪就迫不及待地展开攻势。
今年 2 月,比亚迪推出一系列「智驾版」新车,将高速高快领航的能力,下放至最低数万元的 A00 级车型,比亚迪海鸥上。
随后 3 月,比亚迪又针对纯电动车推出「超级 e 平台」,普及 800V 高压架构,和推出「兆瓦闪充」补能技术,着手建设补能网络。
再加上全面铺开的「DM 5.0」插混架构,可以认为,比亚迪在 2025 上半年从「基础体验」和「智驾智能」两大方面完成了旗下绝大多数产品线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强化其产品竞争力。
从财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一系列策略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前文提到,前 7 个月比亚迪已售出 249 万台新车,总营收的表现更是亮眼,来到 3713 亿元,同比增长 23%,甚至超过了特斯拉同期的 2995 亿元。
只不过认真来看,目前比亚迪在上半年取得的成绩,还不是「最理想状态」。
尤其是销量表现,统计到 7 月的情况下是 249 万,意味着在余下的 5 个月里比亚迪需要卖出比前 7 个月更多的新车,才能达成全年目标。
作为对比,2024 年前 7 个月,比亚迪卖出了 195 万新车,为当年年度目标(360 万台)的 54%。最终,比亚迪 2024 年全年销量 427 万台,达成率 117.8%。
如果说 2024 年最终的悬念是「比亚迪能超目标多少完成任务」,到 2025 年,已经变成了「能不能完成年度目标」——从某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不如预期」。
更重要的,正是前文提到的二季度利润下滑。
虽然主管部门在 5 月底明令不得「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但市场的「内卷」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比亚迪二季度利润同比、环比双双下滑,毛利率同比微降 0.77% 来到 18.01% 均说明,虽销量仍领跑中国市场,但承受的压力却要比去年更大。
另一个解读的角度则是,2025 上半年比亚迪走量的主力依然是「入门级」车型,集中在 20 万元以内。最直接的证据来自比亚迪财报,数据显示,2025 上半年比亚迪单车均价 13.5 万元,同比下降了 2.2%。
当然,从宏观来看比亚迪 2025 上半年的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子品牌销量的增长和出海成绩,足以令人相信,比亚迪在 2025 年完成年度目标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子品牌、海外齐爆发
2023 年,比亚迪为冲击高端,布局腾势、方程豹、仰望三大子品牌。不过在 2025 年之前,这三大子品牌贡献的销量,在整个集团中几乎忽略不计。
自 2024 年年底至今,比亚迪针对这三大品牌做了更细致的布局,产品层面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腾势这边,推出搭载「易三方」平台的 Z9(系列)和 N9,同时针对 N7、N8 做底层技术平台升级,和外观的全面革新;
仰望这边,作为比亚迪旗下定位最高端的品牌,变化主要是推出 U7 和 U8L 两款新车;
变化最大的是方程豹,进入 2025 年,推动入门级车型「钛 3」的上市,并在高端产品「豹 8」上引入华为的乾崑 ADS 智驾系统。而「元老」车型方程豹豹 5,则调价至 23.98 万元。
一系列调整后,三大子品牌的销量在上半年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财报提到,总销量达到 16 万台,同比增长 75%。
其中,方程豹钛 3 自 4 月上市交付以来,月均销量约 7300 台;6 月份,单车销量突破 12000 台,是方程豹品牌第一辆月销过万的车型。
除了钛 3 之外,方程豹豹 5 能稳定提供月均约 5000 台的销量,腾势 D9 的月销量则稳定在 7000~8000 台之间,这三台车组成了比亚迪子品牌矩阵的销量支柱。
展望下半年,方程豹品牌或推出中端 SUV「钛 7」,来填补豹 5 和豹 8 之间的市场空间;腾势则可能推出 N8 的垂直换代车型「N8L」,D9 的升级车型「D9L」和跑车「腾势 Z」来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升竞争力。
在这些新车的补充下,比亚迪子品牌矩阵在下半年仍有机会延续上半年的强势表现,让销量再上一个台阶。
但也需要注意,比亚迪三大子品牌虽然涨幅喜人,但是建立在基数较小的前提下;况且,「半年 16 万台」的销量,绝对值仍不高,对于比亚迪 550 万的年销量而言帮助有限。
而从「帮助冲击高端」的角度来看,新车之中只有有方程豹钛 3 脱颖而出也未必足够。相比之下,海外市场的表现,说服力就强得多。
整个海外市场,比亚迪已经覆盖 112 个国家和地区,且在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和巴西等多个地区,是新能源车的销量第一。
按照这样的趋势,到 2025 年底,海外市场有望为比亚迪贡献超过百万台的销量,成为新能源车领域,当之无愧的「出口第一车企」。不区分能源形式的情况下,也仅次于奇瑞,对吉利和上汽均有 20 万台以上的销量优势。
此外,细分来看比亚迪在欧洲、北美的销量增长最为惊人。统计截至 2025 年 6 月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在欧洲销量增长接近 250%,在北美则是 165%。
随着比亚迪对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的持续加码,相信到年底,海外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会进一步提升。
有机会,也有压力
综合来看比亚迪在 2025 上半年的表现,结合其 309 亿元(同比增加 53%)的研发投入,和积极推动「智驾平权」等动作,毫无疑问比亚迪已经倾尽所有。
然而,市场的变化,总是比计划更快。
主管部门出手对车企的竞争手段做限制,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的确能保证市场整体的良性发展,但并不利于头部车企的短期竞争。
明显可以见到,价格战的收敛,让比亚迪的「规模效应」难以有效施展,价格也未能与后来追赶的吉利等品牌拉开差距。
吉利等同等体量的车企,除了价格快速下探到与比亚迪接近的水平外,也在产品层面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比如新能源车的单车销冠「星愿」;
新势力这边,零跑、蔚来等车企,也在不断蚕食细分领域中比亚迪的原有市场份额。
而且到下半年,比亚迪的「仗」会越来越难打。
这从竞争对手的技术跟进上就可以见到一些征兆。比亚迪快速积累起销量优势的「杀手锏」,是燃油经济性一流的「DM」插混技术体系,但现在哪怕是最新的「DM 5.0」插混技术,也难说领先竞品太多。
至于纯电技术平台的情况,大多数车企的电池包都像「刀片电池」一样安全,「兆瓦闪充」在如今的补能体系下未能完整发挥优势……
一言蔽之,比亚迪的插混、纯电两大技术体系,在竞争对手面前的优势还不够充分。
但也正如前文所言,在竞争压力下,我们或能期待比亚迪在 2025 的下半年,会否拿出来一些「压箱底」的技术,和提前见到一些更重磅的新车。
距离我们见到被逼出「全力」的比亚迪,可能不远了。
(完)
来源:电动星球New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