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撬动“大幸福”!龙华区打造十大特色党群服务项目,点亮“家门口”的美好生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1:02 1

摘要:为建好居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提升社气、社品,龙华区委组织部打造十大特色党群服务项目,推动1400余项优质资源下沉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体验更美好。服务中,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不断发生,成为党群连心、邻里和睦的生动注脚。

为建好居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提升社气、社品,龙华区委组织部打造十大特色党群服务项目,推动1400余项优质资源下沉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让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体验更美好。服务中,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不断发生,成为党群连心、邻里和睦的生动注脚。

“亲邻伙伴”项目

聚焦“亲邻社区”建设,依托亲邻之家等阵地,挖掘“亲邻伙伴”等共建资源,培育社区“民星”“能人”“达人”,做优“亲邻”系列服务,让邻里在小区门、楼栋门、家门之间传递温情。

● 暖心故事:退休不褪色,佟师傅的磨刀石暖了邻里心

观湖街道润城社区的佟师傅,退休后穿上黄马甲,成了市集上的“义务磨刀匠”。每月准时“出摊”,两年多免费磨刀近千把。从钝刀生锈到锋利如新,他不仅手艺精湛,还耐心教居民保养。独居老人、街坊店主都成了他的“老熟人”。磨刀石擦出的火花,映照着他布满皱纹却神采奕奕的脸庞:“我只是把对生活的热情,换个地方使。”那把磨刀石,磨亮的是邻里千份温情。

“党群职通车”项目

聚焦辖区居民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等需求,提供就业咨询、培训赋能、职企联通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每位奋斗者满载机会启程、实现就业梦想。

● 暖心故事:“家门口”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就业驿站”和“南粤家政”示范站,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全职妈妈田女士在此找到转机。工作人员为她精准匹配岗位,推荐母婴护理培训。田女士努力学习并考取证书,如今获得灵活就业机会,帮人照看孩子,有了稳定收入。她的状态焕然一新:“感谢社区让我找到适合的工作,现在我也想回报社区,让这里更温暖!”家门口的驿站,链接着个人价值与社区温度。

“AI夜校”项目

聚焦“数字龙华”建设目标,深化“深i暖流”行动,优化奋斗空间,提供AI前沿技术培训,护航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在数智时代稳步前行。

● 暖心故事: 外卖骑手变身“网红”,镜头记录城市烟火

白天送餐,晚上学习。民治街道红山社区AI夜校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变身”学生,吸收最新的科技知识。外卖骑手阿杰便是其中一个。在AI夜校,阿杰深入学习视频剪辑等技能。刚学的时候,阿杰常遇难题,夜校老师手把手教他。半年后,阿杰的账号火了。百万网友为他镜头下的骑手、环卫工点赞。每期视频结尾,弹幕飘满“这就是光啊”。阿杰用镜头让许多平凡英雄被看见。

“星火志愿服务”项目

聚焦志愿者群体需求,规范管理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系统赋能培训,优化志愿服务实践,强化志愿服务激励,用点点志愿星火,照亮社区治理之路。

● 暖心故事:红马甲上的“不老誓言”

70岁的朱志明是观澜街道黎光社区的“明星志愿者”。年轻时扛过枪,如今穿上红马甲,将军人韧劲注入社区服务:磨刀、理发、修家具……三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独居老人称他“比亲儿子还贴心”,他却说:“党员就该带头干,为大家做事心里才踏实!”亲邻议事团中,他推动解决高空抛物、垃圾堆放等难题,居民赞道:“有朱班长,难题都不怕!”红马甲上的志愿徽章,是他“不老誓言”的见证:“只要走得动,这抹红就永不褪色!”那抹穿梭在楼宇间的红色,已成黎光社区最温暖的火光。

“小小科学家”项目

聚焦青少年群体科技学习需求,开展科技产品展览等科普宣传活动,提供科学探索研学营等实践服务,做好阵地内科技空间营造,让好奇的种子生根萌芽、茁壮成长。

● 暖心故事:科技为“小候鸟”插上梦想翅膀

今年暑假,12岁的“小候鸟”林林来到深圳父母身边,却因白天无人陪伴而孤单。大浪街道陶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邀请他加入“科技创新”活动。从不敢碰无人机遥控器,到写出第一行Python代码、设计3D小船;从沉默不语到赛场击掌庆祝。他的眼神亮了,笑容多了。“这个暑假我终于不孤单了,我在深圳也有朋友和梦想!”科技在这里不仅是知识,更是为“小候鸟”筑起的温暖希望之桥。

“青春朋友圈”项目

聚焦青年群体成长交友需求,围绕不同兴趣爱好打造多元社群,搭建联谊交友平台,做好思想价值引领,让志同道合的青年在这里相遇、成长、发光。

● 暖心故事:“技术宅”变身社区“孩子王”

观湖街道松轩社区“青趣”社团,让技术员小陈找到了新坐标。从“技术宅”到活跃志愿者,他主动为社区青少年开设科技启蒙课,并争取公司支持带孩子们深度研学AI基地。从活动参与者到讲课老师,他在服务中成长,企业也提升了美誉。“感谢‘青趣’让我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小陈的蜕变是“青趣”最生动的注脚。越来越多的青年在此从受益者变为贡献者,书写社企联动的共赢篇章。

“悦见她成长”项目

聚焦女性群体成长需求,从身心健康的公益筛查、保健课堂,到职场跃升的充电指导、家庭经营的智慧分享、科学育儿的贴心支持,全方位赋能,让每一位女性都能绽放独一无二的“她力量”。

● 暖心故事:从受助到助人,一位母亲的“向阳而生”

曾因照顾脑瘫儿子而深陷困境的蔡女士,生活一度黯淡无光。龙华街道华联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为她推开希望之门——加入“向阳妈妈”手工艺共融园。在这里,她掌握收纳、直播、手工等实用技能,开启增收之路,不仅创作出精美作品,更修补了她破碎的信心。手工坊的心理疏导与姐妹分享会,成为她重获力量的港湾。“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如今,她从沉默学员蜕变为带领妈妈们直播带货的“蔡老师”,在助人与自强的路上,绽放出耀眼的“她力量”。

“银龄好时光”项目

聚焦老年群体身心健康、学习益智、助餐办事等需求,用康养服务守护长者健康,以益智服务充实长者生活,依托贴心帮办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更用志愿服务常伴左右,让辖区长者安享幸福晚年。

● 暖心故事:“临时子女”为独居老人架起暖心桥

74岁的独居老人雷爷爷因中风行动不便,一次在家摔倒送医后,民治街道北站社区迅速成为他的“应急港湾”。出院当天,工作人员小和推着轮椅早早等候:“雷伯,咱们回家!”最让雷爷爷动容的是那次“雪中送炭”:保姆临时外出,工作人员小和火速上门细心照顾。“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从一辆轮椅到一次应急照护,北站社区用“定期探访+即时响应”的银龄守护网络,让独居老人的困境被看见、被温暖。在这里,每一位长者都是被捧在手心的家人。

“微光计划”项目

聚焦残障人士与困境群体需求,提供温情关怀、赋能帮扶、社会融入等服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每一束微光都能照亮希望。

● 暖心故事:八年爱心长跑,助力特殊少年“骑”向未来

“阿姨,我长大了想当骑手养活家人!”12岁的瑞瑞(化名)骄傲地骑着自行车。谁能想到,八年前,四岁的他因智力发育迟缓站立都困难。福城街道福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随即开始了结对帮扶:送书桌台灯打造“一米空间”、申请助学金、沟通随班就读……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解难题。如今瑞瑞六年级,能独立完成许多事情,康复效果显著。“感谢社区持续关注和帮助!”瑞瑞妈妈感激道。八年的微光,照亮了特殊少年成长的路。

党群连“新”桥项目

聚焦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社会认同等需求,提供便利保障、职业发展支持,暖心关爱服务,让城市奔跑者成为共建共享的生力军。

● 暖心故事:车轮上的“流动探头”,点亮社区微光

在观澜街道广培社区的大街小巷,骑手黄先生的车轮从未停歇。多年前参加过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后,他就与社区结下不解之缘。送餐路上,他是美食传递者;脱下工装,他化身基层治理“多面手”——劝导交通安全、讲解反诈知识、维护暖锋驿站环境……一次深夜送餐途中,他发现绿化带上一名醉酒者半身横卧机动车道,险象环生。黄先生果断用电动车筑起安全屏障,将醉酒者移至安全区并报警守护至交警抵达。“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的车灯。”黄先生的身影穿梭于楼宇间,将骑手“熟门熟路”的职业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火眼金睛”。

接下来,龙华区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化十大特色党群服务项目,用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暖服务”,悉心守护群众的美好生活。我们期盼,每一次“你有需求”的呼唤都能收获我们“马上回应”的行动,共同续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双向奔赴。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