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省正大力推进"3815"战略,重点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在产业布局上,巩固提升绿色能源、烟草、有色金属"老三样",培育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做专做精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
云南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省正大力推进"3815"战略,重点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在产业布局上,巩固提升绿色能源、烟草、有色金属"老三样",培育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做专做精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特三样",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三样"。
绿色能源产业: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0%。绿色铝全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多晶硅产能占全国比重10%左右,单晶硅产能居全国第二,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23.6%。数字经济:2025年第一季度,云南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9.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成立,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原特色农业: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获证主体数量均居全国第二。生物医药产业:昆明已聚集中国医科院生物所、沃森生物、康乐卫士、国药血制等一批生产企业和在建项目,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聚集三家疫苗龙头企业的城市。文旅产业:在滇省外旅居人数达389.75万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数增长168%,"旅居云南"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云南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全省应届毕业生将达到38.4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一方面,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达到341.6万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部分专业如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傣医学就业率100%,而应用心理学、食品质量安全等专业就业率较低。
师范类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35%毕业生进入省内外重点中小学,20%攻读硕士学位,15%考取公务员或进入教育行政部门。地理科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六,依托云南省独特地理优势,毕业生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城乡规划机构及地理信息系统企业就业竞争力强。非师范专业中,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结合云南文旅资源优势,就业情况良好。绿色能源产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正在全省推进,每年计划培训5万人次以上,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重点培养电网运维、新能源装备生产与运维、煤矿智能化建设等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绿色铝产业:铝电解工、铝加工技术员、设备维护工程师硅光伏产业:光伏组件制造工、光伏系统设计工程师、光伏电站运维工程师新能源电池产业:电池制造工、电池研发工程师、储能系统工程师文山州重点产业人才地图显示,绿色铝产业成熟人才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及上海,云南籍2025届及2026届省外绿色铝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约2.3万人,主要集中在昆明、四川、重庆等地,涉及安环类、机械设计制造类、材料类、电气自动化等专业。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正在实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力争培育4家以上具有竞争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打造1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百度智能云(广南)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到2025年底将建成1500人以上的数字经济就业基地。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数据标注与处理:数据标注员、数据审核员软件开发与运维:Java开发工程师、Python开发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人工智能应用:AI训练师、机器学习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数字内容制作:数字人直播、元宇宙内容创作、VR/AR开发云南省2025年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显示,数字经济领域需要大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机械自动化类、通信工程类、数据信息类、市场营销类等专业人才。
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岗位,涉及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食品安全与工程等专业。省区销售总监、企业执行经理、市场营销员等岗位严重缺乏;技术研发总监、质量管理工程师、种植基地负责人、电商运营经理、电子机械工程师等岗位比较紧缺。
云南籍生物医药产业成熟人才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浙江及四川,合计占比近65%。2025届及2026届省外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约4.4万人,主要集中在昆明、重庆、四川、江苏、黑龙江等地。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成熟人才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上海及浙江,合计占比近53%。2025届及2026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约1.5万人,主要集中在昆明、四川、重庆、江苏、湖北等地,涉及市场营销类、食品科学类、农学类、园艺类、植物学类等专业。
就业岗位主要包括:
云南省文旅产业正在加快业态创新,围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生物多样性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
文旅产业领域急需民宿管家、旅游咨询员、商业摄影师、连锁经营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服务类职业,新增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低空+文旅"新兴职业。
云南籍旅游产业成熟人才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及上海,合计占比近60%,2025届及2026届旅游产业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约3.3万人,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海南、湖北等地。
学校名称优势专业就业率主要就业方向数据显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80%以上选择在省内就业,其中:
昆明市:约54.87%的毕业生选择在昆明就业,主要集中在五华、盘龙、官渡等主城区。地州城市:曲靖、玉溪、红河等经济较发达州市吸引了约20%的毕业生。基层就业:通过"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等项目,约5%的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就业。珠三角地区:占省外就业毕业生的35%,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长三角地区:占省外就业毕业生的25%,以上海、杭州、苏州为主。成渝地区:占省外就业毕业生的20%,成都、重庆成为新的就业热点。行业平均起薪(元/月)薪资增长潜力就业稳定性数字经济持续领跑:随着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成运营,数字经济领域将成为就业增长新引擎。绿色能源就业扩容:云南"绿电+先进制造业"模式将带动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生物医药快速发展:随着疫苗产业集群形成,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生产、销售等岗位需求将大幅增长。文旅融合就业创新:"旅居云南"品牌建设将催生一批新型文旅就业岗位,如民宿管家、数字文旅策划等。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领域技术、管理、服务等各类人才需求旺盛。来源:机构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