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潜川先生解读峨眉十二庄开篇口诀“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时说,峨眉十二庄以圆为体,以动为用,外以“大小”为用,内以“开合”为用。
周潜川先生解读峨眉十二庄开篇口诀“象天则地,圆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时说,峨眉十二庄以圆为体,以动为用,外以“大小”为用,内以“开合”为用。
大小是指峨眉十二庄动作编排上,本身就有幅度的不同变化。然而,实际练习中,同一个动作也可以通过大小的变化来掌握其要领。
譬如,关于峨眉十二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臂”就有不同的练法。周潜川的解读与其弟子也叶涤生不同。傅伟中老师解读也与叶涤生不相同。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大小”的理解不同。
最根本上讲,通臂当然以“小”动为最正确,但是实际练习时,小动非常难以掌握。这也是许多人学习峨眉十二庄的障碍。
今天专门谈谈峨眉十二庄“三通臂”之中的通臂劲的练法。
这三种劲是须弥掌(又叫排山掌劲)、鹰爪劲、虎爪劲。
关于这三种劲的解读,傅伟中老师“述真”最为详细,但掌握其要领,没有老师指导不容易入门。
因此,我先介绍其正确练法,再说明简要练法或者说夸张的简易练法。
通臂劲是天地庄三通臂中的一部分,是三吐纳之后,第一次通臂之后的三组重要组合动作。
包括:
1. 须弥掌:吸气,立掌外推——排山掌劲,掌跟外推,掌指内收,劳宫内收;呼气放松;再吸气外推,再放松;再吸气外推,再放松,连续三次;
2. 鹰爪劲:吸气,从五指合拢立掌变——大指小指分开,再食指无名指分开,即渐次五指张开成爪,略微内含,并配合吸气向外推;呼气,放松,先食指无名指合拢,再大小指合拢。也是连续三次。
3. 虎爪劲:吸气,从立掌变虎爪(五指关节内屈),同时外推,呼气放松,变须弥掌。也是连续三次。
上述三种掌爪劲,都是在非常微小幅度完成的,其外推动作,越小越好,不能表现为明显的胳膊屈伸。而且,这个用劲是需要放松下完成,吸气时,要保证劳宫内收,呼气放松,不能速度太快,防止气外泄。傅伟中先生特别指出其中“背内跄”秘密“天河界”和“蛤蟆穴”的配合。
总之细节非常多,也很难掌握。
叶涤生通臂
然而实际上,对于初学者而言,夸张的练法,甚至有点错误的练法反而更容易感受其诀窍,这如同练习太极拳感受松紧的关系。
根据我的经验,夸张两点:
1. 胳膊明显的屈身;
2. 手掌屈身明显而夸张的动作。
那么须弥掌应该这样练:
1. 两臂左右伸直(第一通臂)掌心朝下;
2. 两掌指慢慢立起,指尖微内扣;
3. 两臂连同手掌明显弯曲,吸气推掌,意识关注劳宫,两掌明显向外推,胳膊再伸直;
4. 呼气,胳膊弯曲,手指放松并自然向外弯曲。
这样你就很容易掌握这种吸气推掌。这种练法其实也是易筋经十二大劲,呼吸紧拳或推掌的简便练法。周稔丰先生就提倡这种吸呼放松法,而不是一次紧拳49次。
同样,鹰爪紧也采取夸张练法:
1. 屈臂,吸气,大小指、无名食指依次张开,向外推爪,掌根用力,五指内扣,但掌微内含如鹰爪抓东西;意识注意手指尖。
2. 呼气,放松,无名指食指、大小指依次合拢,同时屈臂。
连续练习3次。
同样虎爪劲也可以这样练:
1. 屈臂,吸气,五指关节(拇指第二,其余四指第二三关节)同时内屈,成虎爪,掌根外推,意识关注掌背;
2. 呼气,放松,五指自然伸直,成须弥掌。
连续三次。
上述三个动作,都可以放松,不管意识,也可稍微用意识。
通过上述三种劲练法可知,练功并没有具体不变的功法,而是根据学习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也是老师当面传授的重要所在。因为同一个老师,不同学生练出来大都是不同的。这和跟人的体质,用意方式,放松程度,呼吸配合都有关系。
但是,采用夸张的方法确实是最容易入门的。
这也是为何叶涤生老师练习的通臂是一个胳膊屈,一个胳膊伸,因为初学者或者身体不够强壮者,直接用微动作练习通臂很难坚持。
即便是正常健康的人初学通臂,也会手掌胳膊酸疼难以坚持。
释家常说“应机说法”,这真是非常厉害的经验。
卫昌国学
2025年9月
来源:卫昌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