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娱乐圈,黄渤的名字几乎没人陌生。没有出众的外形,却凭着一口青岛话的鲜活、收放自如的演技,从《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一路走到百亿票房影帝,连圈里人都常说“黄渤的戏,看一次就忘不掉”。他的电影里,有市井小人物的烟火气,有荒诞喜剧里的真性情,好像不管什么角色,到
在娱乐圈,黄渤的名字几乎没人陌生。没有出众的外形,却凭着一口青岛话的鲜活、收放自如的演技,从《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一路走到百亿票房影帝,连圈里人都常说“黄渤的戏,看一次就忘不掉”。他的电影里,有市井小人物的烟火气,有荒诞喜剧里的真性情,好像不管什么角色,到他手里都能活过来。可镜头之外,这位总带着笑的影帝,心里藏着旁人看不见的沉重心事。
2025年8月,黄渤上鲁豫主持的《热浪之外》,聊起家庭时突然红了眼。节目里灯光柔和,他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沙发扶手,声音比平时低了半度:“以前总觉得,多赚点钱就能给家里最好的,现在才知道,有些事钱根本扛不住。”这话一出口,弹幕瞬间炸了——谁也没想到,连他这样的“成功人士”,也有绕不开的无奈。
他说的“扛不住的事”,是阿尔茨海默症。父亲走的时候,就是被这个病缠了好几年,到最后连他都认不出来。有次他忙完工作连夜回青岛老家,推开门时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抬头看见他,居然站起来客气地倒了杯茶,说“同志,坐”。他当时没敢接话,怕一开口声音就抖,直到母亲在旁边轻声问“老黄,你忘了这是谁啦?”,父亲才盯着他看了半天,含糊地说“像……像老战友”。
“那天我在阳台站了半小时,风从窗户吹进来,凉飕飕的,可后背全是汗。”黄渤说起这段,镜头特意切了个近景,能看见他眼角的红血丝。他试过请最好的护工,也带父亲跑遍了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可父亲的记忆还是像沙漏一样,一天比一天少,最后连“吃饭”“睡觉”这些简单的事,都要靠家人反复提醒。
更让他揪心的是,母亲现在也开始出现类似的症状。有时候早上刚跟母亲通完电话,中午再打过去,母亲就会问“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有时候母亲会突然翻出旧照片,对着父亲的相片哭,问“他怎么还不回家吃饭”。为了照顾母亲,他把工作排得松了很多,每周再忙都要回青岛一趟,陪着母亲买菜、做饭,哪怕只是坐在旁边听母亲重复说过好几遍的往事。
有次节目组跟着他回青岛,镜头里拍到他陪母亲散步的画面:母亲走得慢,他就放慢脚步,左手一直牵着母亲的手,右手拿着手机随时记着母亲念叨的小事——“明天要晒被子”“记得买降压药”。路过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母亲突然说想吃小时候的水果糖,他立马跑进去找,出来时手里攥着好几颗,蹲下来给母亲剥糖纸的样子,跟银幕上那个能说会道的影帝判若两人。
“我现在最怕手机响,尤其是家里的电话。”黄渤说这话时,指尖轻轻敲了敲手机壳,那是个很旧的硅胶壳,边缘都磨白了,“有次半夜接到护工电话,说妈找不到我了,在屋里哭着喊‘我儿子去哪了’,我连夜从北京开车回青岛,一路上眼泪就没停过。”他也想过请24小时护工,可母亲认生,陌生人在家她会坐立不安,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多扛一点——哪怕少接几部戏,少赚点钱,也想多陪母亲走一段。
节目播出后,#黄渤说钱再多没用#的话题很快冲上热搜,底下有十几万条评论。有人说“我爸也是阿尔茨海默症,现在连我结婚照都认不出了,看黄渤说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还有人留言“以前觉得明星赚钱容易,原来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要面对父母老去的无奈”。甚至有医生网友分享:“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属的压力,比患者本人还大,要兼顾照顾、工作和心理调节,黄渤能公开说这些,其实是在帮这个群体发声。”
确实,这病不像感冒发烧能治好,它更像一把慢慢擦掉记忆的橡皮擦。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数据,现在国内患者已经超过1500万,平均每3秒就有一个新病例出现。很多家属跟黄渤一样,一边要扛着工作压力,一边要陪着亲人跟“遗忘”对抗,夜里睡不好,白天强装笑脸,心里的苦没地方说。
黄渤在节目里最后说的话,或许戳中了很多人:“以前跑通告、拍电影,总想着再拼一把,把最好的都给家里。现在才明白,家里人要的不是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车,是你能坐下来陪他们吃顿饭,是他们叫你名字的时候,你能立马答应。”
你身边有没有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庭?他们是怎么扛过来的?如果是你,会像黄渤这样,放下工作多陪家人吗?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故事吧,或许你的一句话,就能给同样在困境里的人一点安慰。
来源:博学多才的紫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