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辈!从百色起义走出的5位百色籍将领的烽火岁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2:09 2

摘要: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英雄的右江儿女,参加百色起义,走上革命的道路。经过革命斗争洗礼,有的成长为名扬天下威震四方的军事将领和英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过百色起义并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领中,冼恒汉、朱鹤云、欧致富、黄新友、黄惠良等5人为百色

《右江日报》版面截图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英雄的右江儿女,参加百色起义,走上革命的道路。经过革命斗争洗礼,有的成长为名扬天下威震四方的军事将领和英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过百色起义并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领中,冼恒汉、朱鹤云、欧致富、黄新友、黄惠良等5人为百色籍(现行政区域)。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们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毅然投身抗日前线、浴血杀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积极贡献。

冼恒汉

冼恒汉(1911~1991),壮族,生于广西田阳区百育镇四那村塘凭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他的一生历经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设,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年革命历程

冼恒汉出生于农民家庭,1927年考入奉议县立师范,积极投身农民运动。1929年10月,他响应邓小平、张云逸的号召参加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一纵队宣传员,用壮、汉双语宣传革命纲领。1930年随红七军转战黔桂湘粤赣边,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屡立战功,逐步从宣传员成长为政治工作骨干。长征期间,他历任红二军团十六团政委、四师政委等职,率部突破敌军围堵,在甘溪战斗中击溃桂军进攻,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展现出钢铁意志。

投身华北抗日战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冼恒汉任八路军一二〇师教导团政治处主任、政委,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山西五寨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培养地方干部。他深入冀中、冀西农村,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他担任晋西北军区高干读书班政委,在艰苦条件下以黑豆、山药蛋充饥,为晋西北抗日武装培训了大批团级以上干部。

坚持敌后游击与生产自救

1941年,冼恒汉任独立一旅代政委,在晋西北反“扫荡”战斗中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多次粉碎日军合围。同年下半年,他接替三五九旅保卫边区,组织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粮食、物资自给,为坚持敌后抗战奠定物质基础。1943年任三八五旅政委,率部在晋绥边区开展麻雀战、破袭战,牵制日军兵力,支援正面战场。

战略反攻与抗战胜利

1945年4月,冼恒汉作为代表出席中共七大,系统学习党的抗战方针。会后随贺龙参加对日寇的战略反攻,参与指挥卓子山战斗、收复绥远、攻打包头等战役,切断日伪交通线,解放大片国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贡献。

朱鹤云

朱鹤云(1912~1992),原名朱金棋、朱奇、朱国英,壮族,1912年10月出生于广西田东县百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等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早年革命历程

朱鹤云早年因家境贫寒,11岁才入读平马乡小学,16岁辍学后以帮船主押运货物为生。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韦如山开办的农民夜校接受革命启蒙,1929年10月参与组织农民协会,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编入红七军特务营第二连任班长,肩负保卫右江苏维埃政府的重任。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团留守右江根据地,在国民党军三次“围剿”中坚持游击斗争。1933年,他奉命赴云南富州(今富宁)开辟新区,以行医、经商为掩护组织群众武装,参与创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朱鹤云赴香港参加中共南方临时工委举办的抗日统一战线训练班,系统学习党的抗战方针。返回边区后,他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推动游击武装改编。1938年1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预备军独立第九团(抗日义勇军),任第三营营长,开赴安徽抗日前线。部队被桂系军阀编散后,他辗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结业后调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十四团参谋。

1940年春,朱鹤云在安徽大桥反击战中提出“攻城解围”与“围城打援”战术,协同第九团击溃顽敌李品仙部3000余人,展现出色军事指挥才能。1941年任十六团参谋长期间,率部在安徽肥东县高广、定远县等地频繁出击日伪军,破坏敌军交通运输线。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七师十九旅五十五团团长,在巢县楚家圩遭遇战中,创造性地用红汞、碘酒等配制成“化学药水”倒入护圩沟迷惑敌军,趁敌混乱突围并实施追击,成为他军事生涯中的经典战例。

欧致富

欧致富(1913~1999),原名欧阳致富,壮族,1913年11月生于广西田阳区那坡镇那驮村一个贫苦农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指挥员,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早年革命历程

欧致富8岁入本村学堂,11岁因旱灾辍学,给地主当长工,12岁随父学泥水匠,艰苦生活磨砺出倔强性格。1927年父亲病逝后,15岁的他投身农民运动。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进驻右江,欧致富积极参与农军斗争成为骨干,12月参加百色起义,编入红七军第一纵队一营任通讯员,当选营士兵委员会委员。在创建右江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历经隆安阻击战、黔东南榕江袭击战、收复百色等战役,逐渐练就机智勇敢的军事素养。

1930年10月,红七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欧致富随军整编为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营一连班长,踏上7000余里征程。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参与四把坳、长安镇、武岗城、梅花村等恶战,1931年4月抵达湘赣根据地永新县。在湘赣第二次反“围剿”中,他参加永阳击溃战、安福大捷等战役,屡立战功。同年7月随红七军编入红三军团建制进入中央苏区,历任排长、副特派员等职,参加长征,在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娄山关战斗、飞夺泸定桥中立下战功,长征后任红一军团十三团代理团长等高职。

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欧致富调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二营副营长,随朱德总司令东渡黄河,参与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任总部特务团副团长期间,协助保卫总部转战晋东南,配合一二九师取得长生岭、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胜利,并在长乐村击溃日军苦米地旅团,粉碎日军“九路围攻”。

百团大战与黄烟洞保卫战

1939年初,欧致富升任特务团团长,肩负保卫八路军总部重任。1940年秋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破击战中破坏铁路数十公里,关家垴战斗中与兄弟部队协同歼敌近700人。1941年11月8日,日军板垣师团5000余人进攻黄烟洞兵工厂,欧致富率特务团凭险据守黄崖,浴血奋战11个昼夜,以伤亡23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1850人,创造了1941年反“扫荡”的模范战例。战后被八路军总部授予“黄烟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主持庆功大会。

黄新友(1912~1985),原名邓新友,壮族,1912年生于广西凌云县泗城镇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后,他被百色镇黄永利夫妇收养,9岁入读小学,12岁因养父病故辍学,先后做过差役、帮厨、学徒等。1929年9月参加百色县工会,成为工人纠察队员,参与百色起义筹备工作,12月被选入红七军教导队,从此踏上革命道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早年革命历程

1930年2月,黄新友从教导队毕业后任第一纵队特务连班长,随军转战桂黔边,参与夺榕江、收复百色等战役,6月在平马加入中国共产党。河池整编后任19师55团副排长,11月随红七军远征,历经四把、长安、梅花村等恶战,在乐昌河抢渡中任尖兵排长,率先突破敌防线掩护主力渡河。1931年4月抵达湘赣根据地,参加第二次反“围剿”,后入红军学校学习,1932年任红三军团作战参谋,参与历次反“围剿”,1935年随中央红军长征,任陕甘支队作战参谋,在毛泽东、彭德怀身边负责侦察和宿营安排,1936年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股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以精准的敌情判断和命令传达获彭德怀赏识。

抗日战争的烽火征程

1937年9月,黄新友从抗日红军大学毕业,调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参谋,随刘伯承挺进娘子关以南,参与长生口、七亘村伏击战,运用“重叠设伏”战术重创日军。1938年任师教育科长,在晋冀豫边区协助建立抗日政权,11月创办豫北干部学校,为根据地培养大批军政骨干。1939年1月任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参谋长,协助指挥平汉路东番城固、彭城等战斗,在整军运动中严格训练部队,提升战斗力。

1940年2月任新一旅一团团长,率部守卫豫北门户,8月投入百团大战,在破袭战中摧毁日军交通线。面对日寇报复性“扫荡”,他带领小分队翻山越岭背运粮食,保障部队供给。1941年5月升任新一旅副旅长,率部奔袭长治机场,击毁敌机3架,歼灭日伪军一部,获刘邓首长通令嘉奖。1943年3月任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8月指挥西路部队攻坚9天,歼敌1000余人,拔除据点80余处,粉碎日伪“蚕食”企图。1944年底与张廷发联合指挥道清战役,歼敌2500余人,收复国土2000平方公里,解放群众85万人,受到中央军委表彰,随后连克博爱、禾嘉等县城,再创佳绩。

黄惠良(1912~1975),广西田东县人,壮族,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他从右江起义的农运骨干成长为开国少将,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民族独立与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早年革命历程

1912年1月,黄惠良生于田东县祷午乡平孟村农民家庭,8岁起拾粪放牛,13岁随家人务农经商。1926年家乡农民运动兴起,1927年农军攻打果德县城的壮举在他心中播下革命火种。1929年百色起义后,平孟村成为红色区域,面对国民党军和土匪的侵扰,18岁的黄惠良于1930年1月加入果德县农民赤卫军,4月被编入右江苏维埃政府特务营。同年7月红七军整训期间,他拒绝家人劝返,坚定留在革命队伍,9月随部远征,在长安战斗中目睹战友牺牲后英勇冲锋,开启戎马生涯。

1931年1月,黄惠良在江西崇义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班长,后入军部训练班和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历任红七军二十师政治部组织干事、连队指导员等职,参加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6月红七军改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他任13团3营7连指导员,在福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第五次反“围剿”中负伤。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团党委总支部书记,突破湘江后调任无线电分队指导员,在雪山草地中舍身保护电台设备,确保指挥畅通,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深造。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足迹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惠良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组织股长,9月参加平型关战役。24日夜,他率部冒雨蹚过山洪,在前沿阵地忍受饥寒,次日参与追歼逃窜日寇,10月又在平型关北小寨村截击敌汽车队,毁车数十辆毙敌百余人,初显抗战锋芒。

1938年1月任旅政治部组织科长时,面对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带领干部集体叛逃事件,他临危受命参与整顿党组织,迅速稳住部队。4月,日寇三万兵力分九路围攻晋东南,他随六八九团激战16天,在载家垴阵地率队反击,夺回被敌攻占的阵地。同年夏任六八九团政治处主任,深入平汉路以东平原,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配合杨得志歼灭伪军扈全禄部,解放滑县、安阳等县,部队从千余人发展到三千余人,获朱德总司令表扬。

1939年2月调任冀豫独立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在敌伪顽交织的复杂环境中瓦解日伪军、清剿土匪,缴获大批物资充实抗日力量。1940年8月奉调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转入中央党校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任延安警一旅政治部主任,为抗战胜利积蓄力量。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