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大陆首次承办世运会的城市,成都以“简约、安全、精彩”作为办赛要求,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独具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体育盛会。
8月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
▲第12届世界运动会闭幕式现场(直播画面)
作为中国大陆首次承办世运会的城市,成都以“简约、安全、精彩”作为办赛要求,向世界呈现了一场独具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体育盛会。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作为世运会竞赛场馆评估设计一体化服务单位,设计打造27个竞赛场馆(场地),且无一新场馆(场地),其中9个依托公园湖泊临时搭建,首创世运会竞赛场馆(场地)建设标准体系,交出了一份独特的答卷。
250项标准
首创世运会场地建设标准体系
成都世运会开幕前,多个国际组织现场复检勘验,一致确认场馆运行流线、功能布局、建设标准全面满足赛事要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盛赞“为世运会未来举办制定了新标准”。
▲成都轮滑中心 成都世运会轮滑赛场 摄影 王勤
当国家将世运会首次放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重任赋予成都,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目标高度契合的使命,世运会竞赛场馆评估设计一体化服务工作落在了成都设计咨询集团肩上。
世运会具有“小众”运动项目较多的特征,这带来赛场建设“找不到标准参考”的难题。“国际体育组织也无法提供明确、详细、规范的场馆建设参数。”集团世运会专班负责人罗斌坦言。
在场馆建设无标准可依、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逐项研究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相关竞赛规则、国内相关规范,创新编制涵盖34个竞赛大项共250项场馆设计及建设标准,成功填补世运项目场馆建设规范空白。
▲东安湖体育公园 成都世运会拔河赛场 摄影 王勤
“针对本届世运会,我们的定位是贯穿全过程、全流程,承担拉通各专业板块和建设各条线的平台和纽带。”罗斌说。
成都世运会筹备期间,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采用“评估-设计-运行一体化”模式,“一竿子插到底”打破传统分段服务易脱节的桎梏,创新性构建了“主管-片长-馆长”工作服务机制及“1条安全专线、3大战区、27个值班点(馆)”的赛时工作机制,为竞赛场馆建设改造及运行提供专业保障。
▲青龙湖湿地公园 成都世运会射箭赛场 摄影 王勤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于竞赛场馆评估、设计一体化服务,罗斌从技术集成的角度进一步概括。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统筹10余个团队、320余名骨干,奋战300余天,400余场论证会、250余项标准制定、400多项市场询价……闭环管理贯穿始终。
这种全程可控的服务链,让世运会场馆建设改造精准落地,也让成都世运会的筹备工作收获各方盛赞。国际拔河联合会高级副主席皮特·戴尔给予“最好的比赛场地”的高度评价;国际世界运动协会副主席汤姆·迪伦称赞“场馆建设成效令人瞩目,世运会竞赛场馆必将让参赛运动员耳目一新”。
专业技术织网
“简约、安全、精彩”扎根每个细节
“能用不建、能改不拆”。
成都世运会的场馆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充分挖掘既有设施“利旧”潜力,“一馆一策”深化设计方案——坚持室内场馆不大拆大建,室外场地少填少挖。
▲新都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 成都世运会垒球赛场 摄影 王勤
在满足基本竞赛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团队反复优化方案,最大限度压减建设规模,精细配置电力保障设施,合理控制设施设备租赁周期,广泛开展市场询价,杜绝非必须支出,通过精细化设计、精准性服务,准确找到了符合标准与简约办赛的平衡点。
▲东安湖体育公园 成都世运会无人机赛场
在龙泉驿赛区,从大运体操馆变身为世运无人机赛场,东安湖体育公园的改造逻辑是“利旧+微调”——仅升级电气设施、增加临时帐篷,场馆主体毫发未动。而简阳文体中心更上演“跳水馆变皮艇球场”的戏法,仅改造270平方米临时用房;省体育馆改造中,80%设施利旧,连板房都直接沿用2024世乒赛遗留资源。
▲四川省体育馆 成都世运会自由搏击赛场 摄影 周勇良
“能借不租、能租不买”。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造价咨询团队“精打细算”,将“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奉为铁律。
模块化卫生间租赁、省体育馆借用世乒赛板房、多轮市场询价节约成本……“一馆一策”调减规模。在新都香城体育中心软式曲棍球场,利旧改造仅600余平方米,成就成都世运会的每一分预算都花在了刀刃上。
▲兴隆湖 成都世运会湖滨赛场 摄影 王勤
成都世运会无疑是精彩的,节约的,更是安全的。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安全检测团队对27个场馆的34个既有建筑及所有临时设施展开全方位“体检”:主体结构安全评估、抗震鉴定、临时设施可靠性检查……隐患点被逐一排查建账,销号管理贯穿建设全过程。
▲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观众席钢结构
“改造前弄清‘能不能改、怎么改’,才能确保从蓝图到移交全程可控。”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安全主管石宇翔表示。正是这份严谨,让各场馆(场地)赛时安全可靠,赢得国际体育组织赞誉。
绿色世运
致力于公园城市首届“碳中和世运会”
绿水青山是成都这座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在桂溪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一个个融进城市生态的临建赛场,服务于一场场精彩世运会比赛。
▲桂溪生态公园 成都世运会掷准飞盘混合双人决赛现场 图据红星新闻
成都世运会临湖而建的赛场,成为生态与竞技共舞的最佳注解,彰显出成都世运会贯穿始终的低碳基因——致力于实现首届“碳中和世运会”的目标。
▲兴隆湖 成都世运会沙滩手球、沙滩荷球赛场 摄影 王勤
赛事筹备之初,《第12届世界运动会竞赛场馆绿色低碳建设导则》(以下称《导则》)是一份致力于实现“碳中和世运会”的重要文件。
“该《导则》提出“1+3+9+N”的绿色低碳行动体系,从安全、健康、资源、低碳四维度定标,推行‘一馆一策’定制方案,模块化装配、设备循环租赁、可拆卸技术广泛应用。”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世运会工作专班主管袁丹丹介绍。
▲天府公园 成都世运会速度攀岩赛场 摄影 王勤
在《导则》指引下,成都世运会比赛场馆(场地)无一新建的做法开国际赛事先例,既从源头上减少了新建场馆产生的碳排放,又充分提升了现有场馆的使用效率,户外场地选址充分注重绿色生态,将赛事精彩在绿水青山中进一步放大,描绘了赛事融城的美丽画卷。
赛事从自然中“生长”,赛后市民重返城市乐园。当竞技的激情退潮,亲水运动的生活日常仍在延续——锦城湖的桨板、鲁家滩的皮划艇、兴隆湖的帆船,让“推窗见绿,下楼亲水”成为市民最真切的获得感。
相关链接:成都设计咨询集团荣获2024年四川省最佳建筑设计品牌
近日,ARCHINA建筑中国公布2024年度品牌影响力榜单,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卓越的设计实力和行业贡献,荣获"四川省最佳建筑设计品牌"称号。
该评选由建筑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与新媒体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起,通过对全国6358家备选企业的新媒体影响力、媒体报道、专业奖项等多维度综合评审。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在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设计企业。
2024年度,集团旗下各公司共有49个项目获得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定,其中一等成果5个、二等成果14个,涵盖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市政交通等多个领域。集团设计的天府创新中心财富大厦(二期)以232米高度成为兴隆湖区域地标建筑,其独特的"雨后春笋"造型荣获国家专利;双凤桥TOD凤舞七里项目作为全国TOD示范案例,创新实现了城园融合的宜居环境。
此次获奖不仅体现了行业对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专业实力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企业在推动城市建设和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作为四川省勘察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集团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为提升"中国设计"品牌影响力贡献力量。
来源:A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