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追觅新动作又多又炸。前脚刚官宣完造无人机,后脚又要造车了。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家以吸尘器、扫地机器人闻名的公司立志要“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最近,追觅新动作又多又炸。前脚刚官宣完造无人机,后脚又要造车了。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进军汽车制造领域。这家以吸尘器、扫地机器人闻名的公司立志要“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在内部信中,追觅团队表达了对造车事业的敬畏与坚定,强调这不是一时风口追逐,而是经过十二年等待和准备的决定。
一家仅成立9年的智能清洁电器企业,要在全球最烧钱的行业中对标布加迪威龙,追觅造车的胜算大不大?
01
追觅造车,淘汰赛阶段的一场豪赌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车企正在加速扩产、降价和出海,中小玩家则不断退出市场,行业门槛和风险远高于几年前,新手下场杀出重围的少之又少,即便前有小米后来者居上的成功个例,也不是谁都能复制。
追觅选择了一条接近小米的道路——超豪华电动车赛道。据市场消息,追觅首款车型对标布加迪威龙(售价超过300万欧元),计划于2027年亮相。当前超豪华汽车市场仍由布加迪、宾利等传统品牌主导,但这些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推进相对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追觅造车计划始于2025年1月,注册成立了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追觅创始人俞浩为实际控制人。在造车方面,追觅已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其中45%为发明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智能汽车核心领域。
可以看出,对于造车,追觅的确并非一时的风口追逐。但不可忽视的是,造车是一项极其烧钱的业务。
据了解,追觅或将采取“左手、右手模型”来解决资金问题。“左手”是代工(ODM)业务,通过与汽车设计公司合作,将现有车型改造后出口到海外,赚取现金流;“右手”是自研的造车项目,通过打造样车来吸引投资。人才方面,追觅虽然已经从整车制造领域引进了多名高管,涵盖研发、量产与品控等多个环节,但要组建完整的汽车团队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2023年,雷军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曾透露,小米为了造车,首期研发投入就超过100亿元,投了3400名工程师。
02
追觅VS小米:截然不同的造车之路
今年年初,追觅不断拓展边界,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赛道。前不久,追觅释放出要进军电视、投影仪及音响市场的信号后再次扩圈,将跨界目标瞄准了无人机。而造车,无疑是其最重磅的消息。
围绕“科技+家”的场景,追觅似乎想成为第二个小米。
事实上,追觅与小米确实有渊源。2017年底,追觅正式加入小米生态链,成为智能清洁领域的核心合作伙伴。根据天眼查统计,小米旗下的顺为资本在追觅融资进程中累计投资了3轮。早期,追觅为小米代工生产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凭借小米的订单和声量,追觅获得了稳定营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智能清洁领域的领航者之一。
然而,追觅造车与小米造车有着本质区别。雷军的小米汽车能够成功,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小米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大规模投入;二是雷军有一呼百应的强大个人IP,有狂热的米粉支持。
而这两个关键因素,追觅都不能与小米处于同一量级。一来追觅尚未上市,融资能力有限,缺乏类似小米的投资生态体系;二是面对新能源汽车动辄数百亿元的资本需求,追觅的轻资产设想能否真正支撑量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三是追觅在2025年同时涉足多领域,这些领域同处于起步阶段,在资金、资源的平衡上难度较大。
不过,相较于小米,年轻的追觅也具备一定的造车优势。追觅赶上了大清洁行业的红利期,经过多年发展,追觅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球100余国家和地区的6000家线下渠道和3000万用户群。这些丰富的产业布局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不仅为其积累了技术经验和品牌知名度,也为造车业务的品牌传播、体验交付与售后服务提供了一定的潜在支持。
03
前车之鉴:石头科技的造车困局
同样做清洁家电的石头科技,已经为追觅提供了一个警示案例。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也选择了造车,创建了极石汽车,但目前的成果并不乐观。
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营收同比增长78.96%的同时,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41.96%,未能扭转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石头科技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洗衣机事业部,被曝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70%。
更令人担忧的是,创始人昌敬一门心思打造极石汽车,对于石头科技主营业务并不是太关心。2023年-2024年,昌敬累计从石头科技减持套现8.88亿元。业内猜测,这些资金均投入到了极石汽车身上。据极石汽车官方披露,2025年8月,极石01的交付量为1358台,这在造车赛道属于“小而美”,并非主流。
2021年年中,石头科技股价峰值时达到376.13元/股,被投资人称之为“扫地茅”。当前石头科技的股价在200元/股左右徘徊,一些被套的投资人纷纷喊话昌敬:“还我扫地茅!”
追觅主营业务与石头科技处于同一赛道,其造车路尤显崎岖。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中低端市场“价格战”激烈,利润空间有限。追觅选择超豪华电动车赛道显然是一种错位竞争策略。
超豪华汽车市场虽然被传统品牌占据,但随着智能化浪潮的兴起,存在着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的空间。
追觅的首款超豪华纯电车以“感知-理解-进化”为核心,试图构建区别于传统豪华车的智能生态体系。其搭载的AI赋能陪伴系统,能持续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场景偏好甚至情绪特征。
但最大的挑战在于,追觅需要平衡主营业务与新业务的发展。如果因为造车而忽视了智能清洁主业的稳定发展,可能会面临与石头科技同样的困局。
来源:天天在线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