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宋在无锡打工,刚从家乡安徽合肥农村出来那时候,他没想太多,能挣钱就行。问他无锡和常州有什么区别嘛,他以前根本不知道。老家同村的老乡不在一个地方,他们去了常州。平时微信里都有人说:你们无锡算啥,常州历史可长了!是不是有些意外?
小宋在无锡打工,刚从家乡安徽合肥农村出来那时候,他没想太多,能挣钱就行。问他无锡和常州有什么区别嘛,他以前根本不知道。老家同村的老乡不在一个地方,他们去了常州。平时微信里都有人说:你们无锡算啥,常州历史可长了!是不是有些意外?
那年春节聚会,气氛还挺好,对比就开始了。常州的人说,无锡只是后起之秀。小宋不服气,心里有点不高兴。他说,无锡经济规模比你常州大啊,无锡在江苏都叫得响,是的吧?常州人不信,说历史不是用炸的,是时间长了才能磨出来。小宋眼睛一亮,突然想到,要不查查地图?
他百度搜索好几遍,最后翻到一张清代的江苏地图。常州府不小啊,江北靖江县、江南江阴县,还有武进、无锡、荆溪、金匮甚至阳湖。无锡就缩在常州府下,无锡县,地理归属很明显。图片清清楚楚的,无锡那时候还真是常州府的人。
不过小宋没服气,他问,要往上追得多远?常州人继续补课,你看,明朝无锡也在常州管辖,不叫府也好,叫路也罢,反正地界一直套着。宋唐更早,常州名号早就有了,无锡都是常州系统里的小县级单位,不服气没啥用。
他回家查资料,发现地图变来变去,常州府始终是那一片地。但无锡的名字,却偶尔挤在角落。明清两代肯定逃不出常州的手掌心。小宋摇头,但历史不是永远。他补了一句,总归还是现在人生活得更实际?经济才是硬道理吧!
常州人笑,说你无锡只是一时繁荣,民国才脱离常州,直属江苏省。听起来就像父母放开孩子,让他自己去拼搏。后来的事情小宋也知道,无锡就靠近上海,工商业发源地之一,民国商人扎堆。车牌号也有讲究,苏B,紧挨着南京的苏A,地位高到天边,连盐城扬州都靠后。
常州那边因此心里不是滋味,觉得地盘分摊了,江阴、宜兴、本来都归他们,自从划出去,经济数据没法比。小宋自信满满,说现在谁还看这个?苏州崛起以后,大家都说苏州发展最快。新加坡工业园进来后,苏州经济总量连年飙升,常州看不过眼。
这会儿轮到 苏州南京登场。最近几年,南京数据也超了无锡。经济排名江苏第三,小宋觉得,还是挺有面子的。南通苏北也很快,追赶速度让人惊讶。常州的老乡嘴硬,说常州历史底蕴深厚,不跟你们争那虚名。
小宋却一再强调,无锡人均GDP多年全国第一。常州人扭头,意思真不服,你们地盘够小,所以人均高。苏州五个县市,无锡就俩,你人均能高点也正常。对比完经济,再对比产业,无锡的制造业密度惊人,自动化车间多,出口额度硬,苏州主打服务和高端制造,常州更偏传统流水线,但都没落后。
办公室里议论最多的其实是房价。无锡二手房均价已经赶超很多省会城市,常州的也不低,但更亲民一些。想买房的都去网上看成交排行。小宋有时候不满意,外地人落户无锡,手续越来越松,年轻人涌进来,烦。
回到家乡,两地的老人偶尔攀比。谁家孩子娶媳妇给多少钱,房子几层,工作在哪个新兴产业,大企业还是国企,说到最后大家心里清楚,未来还得靠无锡的钱袋子鼓。可每逢节假日,也常有人说:常州的天宁寺、红梅公园,历史长城一样,讲不完。
街头巷尾,小宋听到最多的一句是“无锡人实在”,意思是干起活没废话。常州的厂区招工也多,待遇比过去高,但一线员工说,无锡和苏州节奏快点,常州适合安稳。谁家的餐馆生意好,饭点就满座,各有各的活法,没必要对着吵。
网络贴吧里争论不休。有网友搬出常州的旧志,称无锡自古不是中心,有意“降级”;但无锡的网友马上晒出GDP增长数据,甚至有“南通超越无锡”的话题,乱得很。官方公布的产业结构,转型速度,无锡变化比常州快。这里的电商也火,直播带货老板们经常展示无锡仓库。
有个说法流行了好几年:南通北上趋势不止,无锡三产转型,但老工厂搬迁周期太长。常州开设新能源电池企业,试图在未来产业继续追赶。每个城市都在打各自的“主场牌”,不肯认输,哪边后劲强,三五年很难说。
有数据分析公司发布江苏省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无锡入榜率明显高于常州,苏州最多。常州不少人摇头,说这榜单变来变去,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也多,消费升级催生大批新领域创业者。
搬到现实生活,小宋有一次去常州玩,看了武进的老城墙,没觉得和无锡差多少。有人带他去钟楼区批发市场,人多没见过。大家都说本地的商会活动每个月热闹,合作资源每年涨。无锡招商会更是风声水起,2024年招商计划公布,多个“链主”项目落地城区,比拼激烈。
最新评论里有种观点:地盘大不等于经济强,人口密度高不等于幸福指数高。小宋的同学在苏州工作几年,一直觉得苏州的环境好,但压力也大,无锡生活节奏快,房价高,机会也多。
小宋经常回忆,小时候从安徽出来的时候,不认识无锡和常州哪边好。现在有选择权了,未来还不一定每个人都愿意留。无锡人的自豪感其实不是只有地图和名单决定,更多是日常里能接触到的机会和变化。
有些说法听着顺耳,也有些自夸痕迹。不是每个无锡人都那么自信,有人觉得常州人的家庭观念强,社区氛围更好。产业升级谁更快,产业结构谁更优,也分不同阶段而已。历史的变动,地理的分割,谁也说不好影响多大。
关于城市归属感,有的人说不重要,大家都是为生活奔波,有的认为身份认同很关键。小宋有时候也疑惑,老家安徽农村,其实和苏南城市格格不入;但他在无锡混得顺,觉得自己就是本地人,有归属感。
回头看历史地图,还是能看到那些分合变化。但现实里,“经济数据”已经占据多数人的心头和讨论。江苏南部城市彼此较劲,不止是无锡和常州之间,南京、苏州、南通都加入进来了。
影响个人选择的,还是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历史归属只是闲聊的话题,归根结底,时代重点在于每个人怎么过日子。
这场争论其实没完没了。谁管谁,谁占谁,全看怎么说。数据也只是一个方面,地盘大小,经济结构,最终才决定城市的走向。这些变化也许才刚开始吧!
来源:凌云之志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