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1日,山东德州天衢东路小学新生报到,一年级新生的名字惊艳众人:扶苏、知潼、邕熙、雨桐……网友表示,怎么不见子涵和梓萱了?有人感叹,原来“子涵梓萱”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开学,学生的名字成了热点:一小学新生报到名字惊艳众人!扶苏、知潼、邕熙……网友:古风气息十足,“梓涵”时代过去了。
据《德州晚报》报道,8月31日,山东德州天衢东路小学新生报到,一年级新生的名字惊艳众人:扶苏、知潼、邕熙、雨桐……网友表示,怎么不见子涵和梓萱了?有人感叹,原来“子涵梓萱”时代已经过去了。
回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十年代的变化,等于是回归到了古代读书人给孩子起名的方式。但是,我们并没有读古代的书,而是通过接受港台通俗文化里的名字,港台小说、电视剧、电影里的名字让大家耳目一新,开始模仿。
有网友说,现代家长给孩子起的名字“好像打开了一本古风小说”,和过去常见的“子涵”“子轩”这些名字不同,孩子们名字越来越独特,比如思源、浛妤、千桐这些名字,起名也进入“更新换代期”。还有网友开玩笑说,这些主角感的名字 “可能是90后爸爸妈妈取的”。
也有网友说,告别了琼瑶时代,进入了古龙时代。
前一段台湾和歌手千百惠离世大家怀念,香港文人蔡澜离世有人怀念有人骂。
但无论怎么说,港台文化的回流反哺了大陆。原本是我们的东西,到外面溜达了一圈又回来了。
有个视频展示的名单里有:梁睿哲、王思言、边韵桐、刘思鸿、王昀康、焦芊溪、时天佐、靳沐兮、孙启浩、王家诺、赵柏言、郑维邵、周芷汀、朱敬羽、李溪凡、赵典、李励、孙锵等等。名字起得都很文雅。比报道中说的“扶苏、知潼、邕熙、雨桐”还好。
其实就这几年兴起的,以前有,但不普及。隋唐以前是单字名为主。隋唐到民国,士绅阶层很少用诗歌取名,更不用提诗经,倒是给丫鬟家奴会用诗歌,看红楼梦就能看出来。解放后到改开前就更没人这么取名,都建国、秀英了。改开后到90年代中期,单字兴起,伴随的是佳琦、佳鑫、冰冰这类双字兴起。90年代中到2010年,双字名开始复兴,若、沐、兮、轩开始泛滥,2010后,伴随子涵梓涵紫涵泛滥,开始有人替金庸取名、提诗经楚辞和剑侠情缘草药取名了。
取名真不是看字,普通的字也能组合成很不平凡的名字!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而且都是成功人士,你看国家领导人和头部企业的领导,哪个名字那么奇特和文艺,都是铿锵有力的!
感觉是被快手抖音那些起名的视频教坏了,老一辈人起名字,中间那个字好像有说法的,一个辈分排一个字,看名字就能能拎得清辈分,最后一个字好像是和自己的出生属性有关,缺什么补什么。
取名重名,俗一点都不是大事,生僻字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取公司名字第一原则就是简单容易传播,人名也一样,生僻字的孩子除非能力逆天,否则这一辈子注定磕磕绊绊。
我孩子名字叫张亦姝,但我总不太喜欢,觉得拗口。取自《诗经》里面的“静女其姝”,好像也没多大寓意。
当时是临上户口的时候发现和家里长辈重名,然后急慌慌地取了这个名字。
之前准备过“张时雨”,“张识听”,“张念卿”,“张写意”,“张知初”,“张石溪”,“张君砚”,“张书蘅”,“张容开”,但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舍弃了。感觉一个好名字并不容易取。
来源:天中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