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看到餐桌上孩子剩下的饭菜,家长们估计都会发愁。孩子吃饭时,饭粒掉得到处都是,吃几口就不想吃,剩下大半碗。这既让家长心疼粮食,又担心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其实,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得从日常小细节入手。
每次看到餐桌上孩子剩下的饭菜,家长们估计都会发愁。孩子吃饭时,饭粒掉得到处都是,吃几口就不想吃,剩下大半碗。这既让家长心疼粮食,又担心孩子养成浪费的习惯。其实,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得从日常小细节入手。
既然要培养珍惜粮食的习惯,那首先得让孩子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建立起对食物价值的认知。带孩子一起参与种植是个好办法。我知道有个家庭,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在自家小院子里种蔬菜。孩子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全程参与。一开始孩子觉得好玩,后来发现每棵蔬菜都得精心照顾才能长大。收获时孩子特别兴奋,还主动要求把自己种的蔬菜做成菜。吃着自己种的菜,孩子吃得格外香,也明白了粮食来之不易。
让孩子参与厨房劳动同样重要。有个朋友让孩子帮忙洗菜、择菜,孩子一开始笨手笨脚,慢慢就熟练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做饭的辛苦。有一次孩子帮妈妈剥蒜,手都有点疼了,从那以后吃饭就很少剩饭了。当孩子对粮食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接下来就该进行行为训练了。
我给大家分享5个家庭实操技巧。先说分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食量定量分餐。我家孩子以前吃饭没准头,经常盛很多,最后吃不完。后来我就按他平时的食量给他盛饭,吃完饿了还能再添。这样孩子每次都能把碗里的饭吃完,浪费的情况就少多了。
还可以建立光盘打卡制度。有个家庭做了打卡表,孩子每次吃完饭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就在打卡表上画个小爱心。集满一定数量的小爱心,就能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孩子为了实现愿望,吃饭可积极了,慢慢就养成了不剩饭的好习惯。
在三餐规划上,家长要合理安排。早餐可以根据孩子口味和营养需求,做些简单又好吃的食物。午餐和晚餐菜品搭配要合理,避免孩子因不喜欢某道菜而浪费。我家一般荤素搭配,还经常变换菜品,孩子就比较爱吃。
食品储存也有讲究。有些食物一次吃不完,家长要妥善保存。像水果、面包等,吃不完放冰箱里,下次还能吃。我之前没注意食品储存,一些水果放坏了,后来就特别注意,把吃不完的食物分类储存,既不浪费,又能保证新鲜。
外出就餐时,家长要给孩子做好示范。点菜别点太多,够吃就行。如果孩子吃不完,还能打包带回家。我带孩子出去吃饭时,会告诉他要珍惜粮食,吃多少点多少。孩子看到我这么做,也跟着学,现在出去吃饭很少浪费了。
掌握了这些行为训练的技巧后,接下来就是习惯固化了。我设计了一个21天习惯养成计划。前7天,主要让孩子参与种植和厨房劳动,建立对食物的认知。家长每天抽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些活动。中间7天,开始实施分餐、光盘打卡等行为训练。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最后7天,巩固孩子的好习惯。家长继续监督孩子,同时也给孩子一些自由,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成长。
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长期引导。我在幼儿园工作时,跟踪过一些孩子。那些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珍惜粮食习惯的孩子,在幼儿园也很少浪费粮食。所以,家长们要有耐心,通过持续半年的行为重复,帮助孩子形成肌肉记忆,让珍惜粮食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
来源:育儿书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