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朝阳市司法局组织“法治文化轻骑兵律师分队”走进燕都小学,为全校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开学第一课”法治讲座。活动聚焦“校园霸凌应对”“危险物品管理”“网络安全守护”“紧急情况自救”四大主题,通过真实案例、互动模拟等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法律知
9月1日,朝阳市司法局组织“法治文化轻骑兵律师分队”走进燕都小学,为全校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开学第一课”法治讲座。活动聚焦“校园霸凌应对”“危险物品管理”“网络安全守护”“紧急情况自救”四大主题,通过真实案例、互动模拟等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法律知识,助力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校园霸凌
认清行为边界 坚决拒绝伤害
律师通过“起外号、传谣言”等言语欺凌案例,以及“推搡、孤立同学”等行为欺凌现象,深入浅出地揭示校园霸凌的真实样貌。这些看似“小事”的行为,不仅对同学造成身心伤害,更可能触碰法律底线。实施欺凌者情节严重的,须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甚至面临行政或刑事处罚。讲座强化了同学们“拒绝霸凌、勇于求助”的意识,引导大家共同维护友善、安全的校园环境。
危险物品
远离安全隐患 严守安全底线
“打火机误触引发实验室火情”“课间美工刀划伤同学”……律师结合真实案例,明确列出校园常见“危险物品清单”,包括打火机、火柴、管制刀具、仿真玩具枪、尖锐文具等,并强调严禁将其带入校园。课程同时教育学生,发现同学携带危险物品时应第一时间报告老师,做到不围观、不模仿,从源头杜绝安全事故。
网络安全
文明使用网络 坚决不踩“雷区”
针对小学生广泛使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软件的特点,律师指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转发视频、随口评论”也须谨慎,随意泄露同学照片、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或发表辱骂言论,即便出于好奇,也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需承担相应责任。讲座总结“网络安全三不原则”——不点陌生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不传不良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小网民”。
紧急自救掌握应对技能
牢记有效求助
为提升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现场设置了互动模拟环节。围绕“放学被陌生人跟踪”“发现同学溺水”“家中突发火情”等场景,律师逐步示范如何做到“冷静观察﹢正确呼救﹢科学自救”。课程还重点复习了应急电话的使用方法,提醒学生牢记号码,并学会清晰说明事发地点、人员情况及事件类型,确保求助信息准确高效。
同学心声:
法律是“安全手册” 也是“保护铠甲”
讲座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知法守法”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燕都小学六年一班张琬纯同学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像一本‘生活安全手册’——告诉我们过马路要等红绿灯,不能随意在网上泄露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如果遇到有人欺负我,我不会再默默忍受,会勇敢告诉老师和家长。有法律保护,我们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安全小卫士’!”五年七班岳千然同学分享道:“这堂课彻底改变了我对法律的看法——它不仅是约束行为的规则,更是保护我们的铠甲。以后我会更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做伤害同学的事;如果权益受到侵犯,我也知道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我要努力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来源:辽宁法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