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为青年人才成长厚植沃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13:41 1

摘要:包头市通过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吸引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奔赴支农、支教一线,让专业知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生根发芽”;通过给予生活补贴、安家费、定向招录等举措,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青年人才;同时,创新就业模式,精准帮扶困难毕业生,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暖心桥。

民生周刊记者徐英子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创新构建“政策赋能+产业聚才+服务护航”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为青年人才成长厚植沃土。

包头市通过政策扶持与机制创新,吸引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奔赴支农、支教一线,让专业知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生根发芽”;通过给予生活补贴、安家费、定向招录等举措,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青年人才;同时,创新就业模式,精准帮扶困难毕业生,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暖心桥。

通过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发展实际,包头市有效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打造出青年人才服务边疆发展、投身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新时代地区人才工作提供了有益实践。

基层支农,用专业知识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能在基层发挥专业所长,既实现个人价值又服务家乡发展,这样的选择很有意义。”2002年出生的张颖,今年刚从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便通过“三支一扶”项目来到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成为镇政府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一名支农工作者。

张颖的童年时光一半在农村度过,因此她对土地、乡村有着特殊的情怀。到岗当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成了“入职第一课”。张颖和同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一个个被雨水浸泡的温室大棚,仔细记录西红柿、生菜等作物的受损情况。“我们必须快速统计,因为要在暴雨当天把受灾情况报上去。”

住在单位提供的8人宿舍里,条件艰苦,张颖说:“基层工作比书本知识更鲜活,我希望所学的知识在这里被需要。”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像张颖这样的年轻人,正成为基层服务的新生力量。今年,包头市通过“三支一扶”计划和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1010名毕业生奔赴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振兴及社区服务岗位。为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当地建立了“岗前培训+在岗指导+期满考核”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并提供每人每月3650元生活补贴和3000元一次性安家费支持。服务期满可享受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等政策。目前,已有291人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实现稳定就业。

张颖在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鄂尔格逊村核查、记录农户涉农补贴。

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计划,打造青年人才蓄水池

“作为包头市高校储备毕业生,我每月可享受1000元生活补贴和1000元租房补贴,还有10万元一次性人才引进补贴。”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魏占超毕业后进入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工作,“刚毕业时工资不高,这些补贴完全覆盖了我的日常开销,10万元人才补贴也解决了我的安家需求。”

包头市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计划,重点服务稀土、硅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这一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储备内蒙古生源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24个月补贴支持。表现优异者还可纳入人才库,获得事业单位、重点国企就业或享受人才引进政策的专属通道。今年项目已储备333人。

“我们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提升城市魅力值,为青年来包头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体系支持。”包头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周磊的话,表明了包头市“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引才诚意。

立体化服务,拓宽求职渠道

7月30日傍晚,包头市固阳县天和广场夜市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小李正在扫码投递简历。“朋友说夜市有招聘会,我过来碰碰运气,想找移动平台运维的工作。”夜市招聘会吸引了15家企业参与,提供129个就业岗位,涵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餐饮等多个领域,当天共接待求职者800余人。

包头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平台,推出夜市招聘、直播带岗等特色活动。

今年已举办各类招聘会394场,服务求职者2.76万人次,促成就业意向1.79万人次。当地还针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实施精准帮扶计划,提供每人1500元一次性求职补贴,优先推荐社区服务、公益性岗位等适配工作。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2025届毕业生高佳勋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正在求职过渡期的他说,求职补贴缓解了燃眉之急,“面试、坐公交、吃饭,这些钱刚好能覆盖短期开支”。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高佳勋坦言“不想离家太远”,优先考虑本地及周边机会。

包头实施的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既拓宽了毕业生求职渠道,又通过精准帮扶兜住民生底线,为青年求职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8期、9月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来源:鸿涛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