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没放狠话、没搞导弹试射,却接连做了两件事:接见在俄阵亡士兵家属,视察新型导弹生产基地,这影响了美韩中俄的动向,还关乎俄乌战局、朝中俄合作,以及特朗普想跟他见面的需求。
金正恩还没出国,朝鲜外交已有变化。
他没放狠话、没搞导弹试射,却接连做了两件事:接见在俄阵亡士兵家属,视察新型导弹生产基地,这影响了美韩中俄的动向,还关乎俄乌战局、朝中俄合作,以及特朗普想跟他见面的需求。
要知道朝鲜疫情时并没什么外交动作,而现在正慢慢“归位”。
从2020年到2024年,金正恩没出国一步,朝鲜也没接待过一个国家元首。
外交停摆,边境封锁,连驻朝使馆的外交官都陆续撤离。
到了上半年,才开始布局外交节奏。
金正恩先推进国内军工发展、民生动员,同时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之后出访中国。
《劳动新闻》在8月下旬罕见用了“加强国际协调”这个词,不仅宣告朝鲜要做“正常国家”,更暗示其外交动作绝非孤立。
在敲定访华行程前,金正恩已通过两项关键动作传递战略信号,第一项是以高规格接见在俄阵亡的朝鲜军人家属。
今年八月,他亲自出席接见活动,当众向家属鞠躬、颁奖并发言,这是朝鲜首次明确将“在俄阵亡”摆上台面,此前虽也表彰军属,却从未如此公开提及。
以前朝鲜对外军事活动从不公开,即便外界猜测朝鲜人可能在顿巴斯,也没人明说。
但这次金正恩主动公开,这不是承认,而是明确宣布,朝俄军事合作也从此前的幕后走向了台前。
据《观点报》说,朝鲜士兵主要负责前线工程、弹药运输和后勤维修,分布在俄军第29集团军系统内,俄方军官还称赞其纪律严格;随后俄国防部有匿名官员放话,朝鲜可能扩大支援部队,兵力上限或达10万,这一表态与金正恩的动作叠加,让局势紧张感明显。
这次接见家属不只是慰问,更是战前动员,显露朝鲜的备战姿态。
仅三天后,金正恩视察朝鲜新型导弹生产基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接见家属后不到三天,金正恩现身咸镜南道一家导弹生产企业(外界认为这是“火星-11”系列的装配核心),他现场要求数倍提升导弹产能、全面充实战略储备。
韩国国家情报院很快发布简报称:朝鲜在半年内新增了三条导弹总装线,弹道导弹的年产能力预计翻倍。
再结合朝鲜在俄乌战场上可能提供的火箭弹、短程导弹,这事就不止是“自用”这么简单了。
据说,在乌克兰东南部战场,乌军发现了多个残骸,上面标注的编号与朝鲜军工厂出厂代码高度一致。
虽然朝鲜否认,但照片已经在欧洲军情圈流传。
金正恩视察导弹工厂、提升产能,不仅让朝鲜的战略实力更强,也让东北亚各国都有了反应。
特朗普最先反应过来。
他在多个场合提到金正恩,称“必须重启对话,否则美国在东北亚的控制力会被削弱”。
毕竟朝鲜与俄罗斯的合作,一旦进入系统化,会打破美国对俄制裁的封锁体系,同时朝中互动加强,可能让美国多年构建的“东北亚战略前沿”出现裂缝。
韩国统一部在8月底直接表态,说已与国家安保室、外交部组成联合应对机制,全天候跟踪金正恩与中方、俄方的任何接触。
韩国担心三件事:一是朝鲜在中国场合与伊朗、委内瑞拉等国非正式互动以扩大“反美朋友圈”;二是中朝是否推动边境经济区重启以绕开联合国制裁;三是中朝俄是否酝酿军事协调机制以形成对韩美的包围态势。
统一部长金暎浩在国会听证会表示,金正恩正以“军力+外交”双轨策略突破现有格局,韩国媒体也很焦虑,担心如今金正恩会取代10年前朴槿惠登天安门的高光时刻。
美韩的焦虑,印证了金正恩“军力+外交”双轨策略的冲击力,而这些铺垫的最终落点,正是他此次访华的核心,借多边场合实现朝鲜“外交归位”的关键亮相。
金正恩在受邀出席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名单中,他将首次以“战争参与者”与“多边参与者”双重身份,在全球直播的公开场合亮相。
他若与普京同框,会体现朝俄联盟;若与中方领导人同框,能反映朝中关系;若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互动,也将是朝鲜“外交归位”的直接体现,这些美国、韩国、联合国及所有旧格局维护者都会关注。
金正恩在此次公开场合的每一次同框与互动,都是朝鲜“外交归位”的注脚。
他这波出访让朝鲜重新进入国际视野,不再是“封闭的观察对象”,而是主动制造变量的参与者,中朝俄、美日韩六方博弈正在升级,金正恩也亲自参与到这场博弈中。
参考资料:
非常点评2025-09-01即将访华,金正恩先办了两件大事,难怪特朗普非要见他,不见不行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三水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