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款采用颠覆性技术且至今仍有效的汽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16:02 2

摘要:汽车行业的创新始终源于对卓越性能、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的追求。虽然大多数新功能的推出都备受瞩目,但只有少数功能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证明其真正价值。

汽车行业的创新始终源于对卓越性能、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的追求。虽然大多数新功能的推出都备受瞩目,但只有少数功能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证明其真正价值。

多年来,许多汽车都引入了炫目的技术,但这些创意中很少有能够保留下来或产生持久影响的。

有些概念过于超前,有些则过于复杂或不可靠。然而,有些车辆却成功地将新颖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这些车型不仅追随潮流,更树立了新的标准。如今,即使最初的车型早已退役或被取代,它们的影响力仍然体现在几乎每辆现代汽车上。

当今汽车领域一些最知名的进步,其实是由那些在当时并非最流行的汽车所开创的。它们或许没有卖出数百万辆,但它们所引入的创新却重塑了汽车行业。

从如今已成为必需的安全技术,到曾经被视为奢侈品如今却成为必需品的舒适配置,这些车辆都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概念最初源于某个特定车型,如今却已成为一项基本要求。

同样,无钥匙进入系统、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甚至用户友好的信息娱乐系统,都有其起源。这些并非一夜之间风靡一时,但其耐用性和实用性赋予了它们长久的活力。

这些特殊的汽车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因为它们推出了什么,还因为它们的推出如何影响了之后的每一款车型。

人们很容易将现代便利设施视为理所当然,但如今汽车上几乎所有实用的科技功能,都能追溯到这些早期采用者。这份名单上的一些名字在意料之中,而另一些名字则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然而,这十款车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带来了一些真正新颖的东西,一些实用、经久耐用、并塑造了驾驶的未来。这些汽车悄无声息地改写了规则,成就了如今的驾驶体验。

1. 1978 年款梅赛德斯-奔驰 S 级轿车(W116)——第一辆配备 ABS 的汽车

W116 代梅赛德斯-奔驰 S 级轿车不仅是一款旗舰豪华轿车,更是一台技术强机,引入了多项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技术。其中,最大的突破莫过于将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作为量产配置引入。

该系统由宝马与博世联合开发,于1978年首次亮相,彻底改变了车辆的紧急制动方式。ABS系统在紧急制动时赋予驾驶员更强的控制力,防止车轮抱死,即使在湿滑路面也能提供更佳的操控性。

ABS 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它推出之前,在湿滑或结冰的路面上猛踩刹车几乎意味着车辆完全失控。ABS 增加了一层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显著提高了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的容错率。

虽然ABS花了数年时间才逐渐普及到更经济实惠的车型,但如今,它不仅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的常见配置,而且已成为法律强制要求。它在奔驰S级轿车上的首次亮相为ABS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如今它被认为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安全功能之一。

梅赛德斯-奔驰的实施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早期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与那些因不一致而失败的实验性功能不同,W116 的 ABS 非常实用,并且完全按照预期运行。它无需驾驶员进行任何特殊操作,就能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这种无缝集成使其比许多其他首次推出的功能更快地获得认可。这是一个既技术成熟又真正有益的创新案例。

时至今日,ABS 背后的原理基本保持不变。当然,现代系统更加先进、速度更快,并且通常与更大型的电子稳定程序相结合,但其核心理念始终如一。这项技术历经沧桑,至今仍发挥着近五十年前同样重要的作用。1978 年的奔驰 S 级轿车或许早已过时,但它所开创的理念至今仍在路上行驶的几乎每辆汽车上延续至今。

2. 1981款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W126)——第一辆配备安全气囊的汽车

在推出ABS系统仅仅几年后,梅赛德斯-奔驰又在车辆安全领域推出了另一项里程碑式的发明:安全气囊。1981年,奔驰S级轿车W126成为首款配备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车型。

虽然安全气囊在几十年前就已被概念化,甚至被制成原型,但正是这种模型将其投入生产,并使其成为现代安全套件的一部分。

安全气囊最初被视为安全带的补充,在碰撞时为驾驶员提供了第二道防线。其主要优势在于,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它能够缓冲驾驶员的冲击力,降低头部或胸部严重受伤的可能性。

虽然早期的安全气囊与如今的多级传感器驱动系统相比相对基础,但它们却是被动安全领域的一大进步。它们的成功改变了公众对汽车安全应包含哪些内容的认知。

安全气囊的推出更为重要,因为它为汽车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继驾驶员安全气囊之后,乘客安全气囊也相继问世,之后又出现了侧面碰撞安全气囊、侧气帘和膝部安全气囊。

每一次演进都建立在最初的想法之上,这证明了最初的实施是多么重要。它为未来的安全创新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最初的飞跃,如今车辆的茧型安全系统或许永远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实现。

如今,安全气囊不仅是标配,更是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法定强制要求。曾经只是豪华轿车的选装配置,如今已成为所有细分市场车辆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自W126以来,汽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安全气囊背后的基本理念却始终未变。它完美地诠释了一项始于特定车型,并最终彻底改变汽车世界的技术。

3. 1989 款雷克萨斯 LS400——可靠性和安静性是工程设计重点

雷克萨斯 LS400 于 1989 年首次亮相,并没有采用华丽的噱头或激进的造型,而是专注于工程设计的完美,尤其是在可靠性、精致度和车内静音方面。

这不仅仅是一辆普通的豪华轿车;它清晰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些品质可以通过科技和精准的制造工艺来实现。LS400 的与众不同之处并非在于某个单一的部件,而是在于它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汽车制造理念。

LS400 成功的核心在于其坚固的 V8 发动机以及对 NVH(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的执着关注。

工程师们竭尽全力将车厢与道路和发动机噪音隔离开来,采用了多层隔热材料、液压发动机支架和隔音材料,而这些材料通常按照行业标准设计过度。

最终,我们实现了通常只有价格高昂得多的汽车才能享受到的静谧性。而这种静谧性不仅源于奢华,更源于工程设计的一致性。

可靠性是雷克萨斯的另一大亮点。雷克萨斯的目标并非仅仅“足够好”,而是追求完美。LS400 经历了业内一些最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这款车的成功促使竞争对手重新思考自身的质量保证流程。

可靠性不仅成为卖点,更成为其他豪华品牌被迫遵循的标准。雷克萨斯证明了一致性和精准性也可以由技术驱动。

LS400 改变了买家的期望。它关注的并非高科技仪表盘或数字噱头,而是一辆汽车能否日复一日地保持良好性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这种对核心品质的关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各个价位的现代汽车都追求更高的可靠性和舒适的座舱体验,并经常以LS400为标杆。这款车不仅与竞争对手竞争,更改变了豪华的定义。

4. 1997 年丰田普锐斯——首款量产混合动力汽车

当丰田于 1997 年推出普锐斯时,它不仅仅推出了一款新车型,还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汽车推进思维方式。

将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的想法在理论上并不完全是新鲜事,但丰田是第一个以可靠、实用且相对经济的方式将这一概念投入大规模生产的公司。

最初的普锐斯速度不快,也不华丽,但它在世界刚刚开始认真考虑环境和燃油经济性的时代提供了效率并减少了排放。

这种对创新的承诺得到了回报,如今,混合动力技术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锐斯的成功源于其将混合动力系统无缝融入标准驾驶体验。驾驶员无需改变驾驶方式或充电,它就像普通汽车一样运行,只是效率更高。

该系统使用汽油发动机来满足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负载,而电动机则用于低速驾驶和走走停停的交通。

再生制动通过捕获通常会损失的能量,进一步提升了效率。这种设计使普锐斯的实际燃油经济性数据令当时其他车型望尘莫及。

丰田还注重长期可靠性,这对于说服持怀疑态度的买家相信混合动力技术并非昙花一现至关重要。许多早期的普锐斯车型至今仍在运行,事实证明,这项技术在实际工况下非常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动力系统不断完善,并扩展到丰田产品线的其他车型,最终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制造商都纷纷效仿。如今的汽车市场如果没有混合动力汽车,简直难以想象,但在1997年,普锐斯曾是一个风险。而这种风险最终成为了基础。

丰田推出的普锐斯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车型系列,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甚至以性能为导向的混合动力系统。但其最初的理念——平衡效率与实用性——却始终如一。

如今,混合动力汽车被视为介于传统汽油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的一种实用中间地带,而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普锐斯证明了这一点。它改变了汽车发展的轨迹,其核心技术至今仍构成许多汽车的支柱。

5. 2001款宝马7系(E65)——iDrive和中央车辆控制系统

2001款宝马7系(E65)因其备受争议的造型而被人们铭记,但它最持久的贡献莫过于引入了iDrive系统。当时,大多数车辆的仪表盘上都布满了按钮和开关,每个按钮和开关都控制着单一的功能。

宝马选择重新思考整个用户界面,将这些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系统中。最终诞生了 iDrive,一个旋钮和屏幕的组合,可以控制从导航到空调的所有功能。iDrive 最初因其学习难度高而受到诟病,但无论如何,它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iDrive 背后的逻辑是,汽车变得越来越复杂,驾驶员需要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与日益增多的功能进行交互。宝马没有添加更多按钮,而是创建了一个可更新和扩展的集中式数字界面。

它是首批预见未来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系统之一。虽然第一代 iDrive 远非完美,但它为更精细的系统奠定了基础,这些系统不仅在宝马汽车上,而且在整个行业中都得到了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马提升了iDrive的易用性,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开发自己的版本。奥迪的MMI系统和梅赛德斯-奔驰的COMAND系统就是直接的回应,此外,大尺寸触摸屏和数字界面的普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iDrive 的重要性不在于它一经推出就完美无瑕,而在于它证明了传统仪表盘已经过时。它挑战了整个行业,促使人们重新思考驾驶员应该如何与日益复杂的汽车互动。

如今,几乎每辆新车都采用某种形式的集中控制界面,通常基于触摸屏,语音和手势输入也越来越普遍。一个设备就能管理导航、媒体、连接和车辆设置的概念如今已完全标准化。

这一理念始于E65 7系。尽管人们对这款车的设计仍有争议,但它对车载科技的影响毋庸置疑。它引入的数字界面如今已成为标配,其影响力在当今市面上的每一款信息娱乐系统中都能看到。

6. 2003款丰田Sienna - 原厂安装倒车摄像头

2003年,丰田悄然在Sienna小型货车上引入了一项后来彻底改变驾驶员安全的功能:倒车摄像头。当时,大型车辆倒车常常让人感到压力,而涉及幼儿、宠物或隐藏在车后物体的事故也频频发生。

Sienna 改变了这一现状,它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让驾驶员能够看到车后的情况。这并非专为科技爱好者设计的炫酷功能,而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安全工具。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最初的实现方式非常基础,只是通过安装在后车牌附近的摄像头拍摄一段小型黑白视频。但即使在最初阶段,倒车摄像头的优势也显而易见。

它消除了车后方的盲点,让驾驶员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尤其是在停车位紧张或人流密集的区域。家长们很快就发现了它的价值,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它在各种车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Sienna 证明了倒车摄像头的实用性后,这项技术迅速普及。豪华轿车开始配备倒车摄像头,然后是中型轿车,再后来是紧凑型轿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辨率不断提高,网格线不断增加以帮助引导驾驶员,最终,360 度摄像系统从最初的想法发展而来。

2018 年,美国甚至强制要求所有新车安装倒车摄像头,这是安全功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从豪华选项变为法律要求的罕见例子。

如今,很难想象一辆新车会没有倒车摄像头,大多数驾驶员都会本能地使用它。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不再仅限于倒车,现在还可用于辅助牵引、越野导航,甚至自动泊车系统。

这项技术最初的理念很简单,就是让驾驶员能够看到原本无法看到的区域,如今它依然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安全技术之一。而这一切始于一辆小型货车,它只是想让停车变得更轻松。

7. 2006款雷克萨斯LS460——自动泊车技术

当雷克萨斯于 2006 年推出 LS460 时,它带来了当时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东西:自动泊车系统。

该系统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和软件算法,在驾驶员几乎无需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引导车辆进入平行停车位。虽然雷克萨斯高级停车引导系统 (APGS) 并非完全自动驾驶,但它标志着驾驶辅助技术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动泊车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便捷性,它还解决了现实世界中令许多驾驶员感到紧张的一个难题。平行泊车,尤其是在繁忙的城市环境中,可能会引发焦虑,甚至引发事故。

通过自动化这项任务,雷克萨斯展示了技术如何降低压力并降低车辆损坏的可能性。该系统还展示了传感器和计算能力如何协同工作,在无需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执行复杂任务。

虽然早期的自动泊车系统并不完美,但它们为快速改进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类似的系统开始出现在福特、宝马和大众的车型上。

最终,停车辅助系统成为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这一更广泛功能套件的一部分。最初的停车辅助功能如今已扩展到车道居中、自适应巡航控制,并最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如今,自动泊车技术已日渐普及。一些车辆如今能够自动停入垂直空间,甚至无需驾驶员即可驶出车位。但其核心理念始终如一:利用车载技术降低驾驶难度,提升精准度。

LS460 证明了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它帮助汽车辅助驾驶的概念得以规范化,并为未来由机器承担更多驾驶重任指明了方向。

8. 2008 款特斯拉 Roadster——高性能电动汽车

在2008年特斯拉Roadster问世之前,电动汽车一直以速度慢、不实用、小众著称。它们常常被视为被美化的高尔夫球车,只适合短途城市通勤,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用途。Roadster彻底颠覆了这一形象。它基于改良的莲花Elise底盘打造,证明了电动汽车也可以速度快、造型时尚,并且充满驾驶乐趣。

性能爱好者们第一次有了认真对待电动汽车的理由。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更是对电动汽车的一次彻底的重新思考。

特斯拉Roadster的非凡之处不仅在于其速度,尽管它能在不到四秒的时间内从0加速到60英里/小时(约97公里/小时)。更重要的是它输出动力的方式。与逐渐增加扭矩的内燃机不同,Roadster的电动机能够瞬间提供扭矩,将所有动力瞬间释放。这带来了轻松自如、令人心旷神怡的驾驶体验。它不仅仅是一辆干净的汽车,更是一辆让车迷们爱不释手的汽车。

Roadster 还将锂离子电池技术推向了前沿。特斯拉不再像之前的电动汽车那样依赖笨重且低效的铅酸电池,而是在Roadster 上安装了数千个小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类似于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电池。

这使得该车的实际续航里程超过200英里,远远超出了当时任何其他电动汽车的水平。它使实用型长续航电动汽车的理念成为现实。这不仅在性能上,而且在实用性方面都堪称里程碑。

如今的电动汽车市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特斯拉Roadster。虽然新款电动汽车更加精致,续航里程更长,功能更强大,但最初的Roadster证明了电力驱动既能带来激情,又能切实可行。

这款车型巩固了电动汽车性能足以匹敌甚至超越汽油车的理念。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日益紧迫地转向电气化,这种思维转变至今仍在影响着汽车设计和消费者的期望。

9. 2013款梅赛德斯-奔驰S级(W222)——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2013 款梅赛德斯-奔驰 S 级轿车 (W222) 不仅更新了该品牌的旗舰豪华轿车,更重新定义了驾驶辅助系统。S 级轿车一直以来都是新技术的发布平台,而 W222 则更进一步,提供了近乎自动驾驶的功能。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交通标志识别和自动刹车等系统将半自动驾驶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些技术并非只是作为独立功能添加,而是被整合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系统。奔驰S级轿车可以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自动转向保持在车道内行驶,甚至在行人或车辆突然出现时自动完全停止。

这使得高速公路驾驶更加安全,减少疲劳,尤其是在长途行驶或交通拥堵时。这并非完全自动驾驶,但却是当时最完善的半自动驾驶形式。

另一项关键创新是该车辆使用立体摄像头和雷达来“读取”前方道路。例如,汽车可以检测颠簸和坑洼,然后实时调整悬架以平稳行驶。这不仅关乎舒适性,更是预测控制的早期形式,汽车可以根据环境输入做出决策。

W222 基本上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动态调整,这是迈向真正智能汽车的关键一步。

从那时起,这些功能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在中档车型中也是如此。特斯拉、宝马和现代等品牌也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强大的驾驶辅助套件。

但W222系统的集成度、精密度和实际可用性树立了标杆,至今仍被其他系统所效仿。它摒弃了那些曾经看似实验性的功能,使其变得值得信赖、无缝衔接,并融入日常驾驶体验。这种方法至今仍是现代驾驶辅助系统追求的黄金标准。

10. 2015款沃尔沃XC90——以安全为核心

2015年推出的第二代沃尔沃XC90,其目标并非成为同级别车型中速度最快或科技含量最高的车型。相反,沃尔沃加倍强调了其始终优先考虑的要素:安全。XC90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一套现代化、科技前沿的功能组合。

当时几乎所有可用的主动安全系统,例如自动紧急制动、行人检测、盲点监控、交叉交通警报,要么是标配,要么无缝集成到驾驶体验中。XC90 不仅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其设计理念更是旨在预防事故发生。

沃尔沃XC90的发布展现了其大胆的立场,承诺在未来某个日期之前,不会有人在其新车上死亡或重伤。虽然这个目标雄心勃勃,但2015款XC90显然已经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努力。

这款SUV配备了坚固的结构加固、先进的溃缩区以及内饰配置,例如重新设计的前排座椅,可在碰撞时吸收能量。它不仅保护前排乘客,也同样重视每位乘客。这是一种兼顾安全与奢华的全方位方案。

XC90还引入了Pilot Assist,这是沃尔沃早期的半自动驾驶功能。虽然它比特斯拉或宝马的类似系统更为保守,但它更注重安全性和可预测性,而非浮夸。这使得它对注重安全的驾驶员更具吸引力,并彰显了沃尔沃在自动化领域承担责任的承诺。与其他品牌不同,沃尔沃并没有急于将功能推向市场。在向公众推出之前,它确保每个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可靠运行。

自推出以来,XC90 的安全套件已成为行业典范。其他品牌也纷纷效仿沃尔沃,将先进的安全功能作为标配,而非选配。如今,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和安全组织认为其中许多技术至关重要。

沃尔沃不仅将安全作为品牌理念,还证明了安全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技术平台。2015款XC90将这一理念转化为现实,至今仍在影响着汽车的设计、营销和安全评级。

来源:车很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