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区:“一岗通办”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2 16:14 2

摘要:“以前办个居住证,得在好几个窗口间来回跑,赶上谁不在岗还得改天再来;现在好了,社区就一个‘百通岗’,一个工作人员就把所有手续给我办利索了,前后不到20分钟!”家住淮北市相山区锦华苑社区的居民王先生,拿着刚办好的居住证,对社区服务的变化赞不绝口。

“以前办个居住证,得在好几个窗口间来回跑,赶上谁不在岗还得改天再来;现在好了,社区就一个‘百通岗’,一个工作人员就把所有手续给我办利索了,前后不到20分钟!”家住淮北市相山区锦华苑社区的居民王先生,拿着刚办好的居住证,对社区服务的变化赞不绝口。

这场让群众点赞的变化,源于相山区2022年起推行的“一岗通办”改革。相山区用“百通岗”打破岗位壁垒,以“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阵地焕新:从“柜台相隔”到“家常闲话”

“您先坐这儿喝杯水,孩子入学的材料我这就给您核对。”在濉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百通岗”工作人员朱文萍正热情地招呼着居民赵女士。不同于以往“一排长柜台、各管一摊事”的景象,这里的办公区被压缩到最小,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等候区、敞亮的议事角,墙上还挂着居民们的书画作品。

为打破干群之间的物理隔阂,相山区将所有社区的长柜台式窗口整合为2—3个“百通岗”工位,节省出的空间改造成休息区、活动区,让群众进门就有“回家”的感觉。

不仅如此,相山区还把服务阵地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在祥和社区的楼栋里,红色“益”站的牌子格外醒目,里面配备了应急药箱、充电插座,还放着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让居民下楼就能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流程再造:从“多头跑”到“一次成”

阵地的优化为服务升级打下基础,而流程的重构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多头跑”的痛点。

过去,社区办事常让居民犯难:办低保要找民政专干,开证明得找文书,社保咨询又要找社保员,遇上工作人员外出,就得白跑一趟。为破解这一难题,相山区对社区业务进行“大梳理”,将16类依法履职事项、37项协助政府事项整合归类,绘制出31项常办业务流程图,明确“百通岗”工作人员要“一专多能”,实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

“首问负责”和“轮岗服务”更让群众少跑腿。居民王大爷曾因不知医保报销流程犯愁,“百通岗”工作人员接过材料后,不仅全程帮他代办,还主动告知后续报销进度。针对“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人办”的问题,部分社区还推出AB岗错峰办公、预约延时服务,通过网格微信群接收预约,让居民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

服务升级:从“坐等办”到“上门办”

实施“一岗通办”也解放出了基层人手,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上门服务。

通过“一岗通办”释放出513名社区工作人员下沉走访,从“坐办公室”转向“跑网格”,上门服务时间从原来的30%提高到60%以上。

每周三上午,桂苑社区的工作人员会带着电脑、表格来到小区广场,现场办理退休认证、准生证登记等业务。“我们老两口腿脚不方便,他们上门来办,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居民孙大爷说。去年以来,全区通过“流动办公桌”“办公晨摊”等载体,为居民办理各类业务2300多件,解决楼道照明、充电桩安装等民生问题1629个。

改革成效:从“小马拉车”到“合力向前”

“一岗通办”推行两年多来,相山区的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社区工作者从“单打独斗”变成“全能团队”,驻区单位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居民从“等着办”变成“一起干”,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治理格局。

组建“帮带团”,由经验丰富的社区书记带教新人,还通过培训、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全能选手”。目前,全区187名社区工作者拿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桂苑社区的“流动办公桌”、滨河社区的“益联体”等创新做法在全市推广。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是‘服务’。”相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肖伟说,“‘一岗通办’不只是岗位的合并,更是理念的转变——让社区回归服务本质,让干部走进群众心里。”从柜台到家门,从流程到感情,相山区用一场暖心的改革,让“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的图景在千家万户的笑容里愈发清晰。(邹晨光 王枫 彭安琦)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