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7日,上海交响乐团将陆续上演肖斯塔科维奇第五和第七交响曲,纪念作曲家逝世50周年的同时,正式启动横跨四个乐季的十五部肖氏交响曲录音计划,并为上交2025-26音乐季拉开帷幕。
9月5日、7日,上海交响乐团将陆续上演肖斯塔科维奇第五和第七交响曲,纪念作曲家逝世50周年的同时,正式启动横跨四个乐季的十五部肖氏交响曲录音计划,并为上交2025-26音乐季拉开帷幕。
此次上交将再度携手全球顶级古典音乐厂牌德意志留声机(DG)发行唱片。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响乐团也将成为首个录制并发行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的中国乐团,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历程中,写下里程碑式的一章。
全世界都爱的“老肖”到底有什么魅力?不光今年是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2026年还是他诞辰120周年。
今明两年,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及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全球各大乐团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上演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伦敦交响乐团录制他十五部交响曲全集的工作也即将进入尾声。
人们对于这位传奇作曲家的喜爱,不仅体现于特别的纪念年份——据统计,他的作品复演率在二十世纪交响曲中名列前茅,诸多优秀乐团的保留曲目亦是出自其手。
尽管乐迷们总是亲切地称呼肖斯塔科维奇为“老肖”,他的人生却是堪称“buff叠满”般的多舛跌宕:出生在列宁格勒的他拥有波兰血统,深受以德国传统为主的严肃音乐教育,也见证着西方现代音乐理念的传入,并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虽然前苏联特殊的社会环境为肖斯塔科维奇“戴上了镣铐”,但也提供了创作的土壤,让他在矛盾中用音符纪录历史,寻找自我。加之天赋才能,老肖的音乐完美平衡了传统听感上的审美需求与现代技术的新奇探索,独有的风格怪诞又引人。
循着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系列作品,我们能窥见硝烟中的人性,能体会患难中的不屈,也能触碰到作曲家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
即将在首场开幕音乐会中呈现的《第五交响曲》是肖氏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刚刚被斯大林公开批评的他顶着巨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发表了这部作品,首演后随即获得了如潮好评——他毫不退缩地用属于自己的声音赢得了认可,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了当时与后世的无数人。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第八、第九交响曲被合称为“战争三部曲”,将由上海交响乐团在本乐季中陆续上演。其中,《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在二战的硝烟中通过广播直播的方式,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传遍了世界,成为全球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一剂强心针。
战争结束后,他又以俄国20世纪初发生的一连串革命事件为题材,创作并称“革命三部曲”的第十一、第十二及第十三交响曲,用音乐作品回顾工人的勇敢斗争。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与精神不光于他的时代璀璨生辉,哪怕在今天听来仍旧足以震撼人心——那些作品中的宏大叙事、困顿中的挣扎倔强,以及硝烟弥漫中对和平的呼唤与未曾泯灭的希望,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民族和语言,在极具艺术质量的音乐中找到共鸣、保持思考。
在肖斯塔科维奇高产的创作生涯中,十五部交响曲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它们集中体现了作曲家的艺术造诣,也较为完整连贯地记录了他所处环境的变迁和心境的辗转。
根据记录,上海交响乐团首次演出肖斯塔科维奇作品是在1936年的工部局乐队时期,由梅百器指挥,将颇受欢迎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带到了上海的舞台。1959年,老团长黄贻均执棒,在肖氏《第十一交响曲》问世仅一年多时,让中国乐迷听见了世界的新声。
忠实的古典音乐听众丁明慧是上交的“老粉”,他认为:“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交响曲,向来是各大乐团节目单上的‘常客’。非常期待上海交响乐团能发挥优势,以自身风格再现经典。全集唱片的录制与发行,除了是乐团与DG中国的双赢合作,也是可以让我们乐迷珍藏的音乐记忆,非常有仪式感。”
音乐总监余隆说:“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部交响曲是20世纪的音乐史诗,记录了时代的动荡,既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是个人的内心独白。今年是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我们即将在未来四个音乐季中,完成他十五部交响曲全集的DG唱片录制‘工程’,是对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崇高致敬。”
9月7日的第二场开幕音乐会中,余隆将执棒乐团奏响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在呼唤和平的音乐声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希望我们能在音乐厅内与观众共振,回溯历史、感悟当下、憧憬未来,感受音乐的美好和希望。”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