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传播开后,发声的大多数网友均表示不能理解这名护士的做法,认为护士是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迫使领导专门给她安排不公平待遇。还有网友认为护士自私,说护士自己调班跑马拉松赚走了奖金,不回馈单位,还导致其他同事替她上周末班。
今年的哈尔滨马拉松又一次出圈了。
出圈的关键点,有两个。首先是赛道补给丰富,组委会让参赛选手吃得很好;第二个则是护士夺冠后涌现了一大批视频报道。
在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中夺得中国籍女子冠军后,护士因为值得商榷的赛后发言,迅速成为了网络焦点。
护士说希望领导帮助自己调班,以便她周末可以顺利参加比赛。接受采访时,她还有哭腔。
视频传播开后,发声的大多数网友均表示不能理解这名护士的做法,认为护士是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迫使领导专门给她安排不公平待遇。还有网友认为护士自私,说护士自己调班跑马拉松赚走了奖金,不回馈单位,还导致其他同事替她上周末班。
我认为,这个事件有两个不妥之处。
第一个不妥当,是护士发言时机、发言内容和发言方式的不妥当。
客观来说,护士想兼顾马拉松比赛、跑步训练和工作,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护士这个岗位是极其特殊的,她们经常需要周六周日上班,然后根据单位实际需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五调休。
但是全世界的马拉松比赛基本都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由此引发了护士参赛和工作上的时间矛盾。
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是参加自己城市的马拉松,两个半天的时间就足够了。半天领取比赛物资,半天比赛。
而但凡去外地参赛,至少要提前一天抵达比赛城市,只有在比赛城市进行了充分的休息,第二天才能完成高强度的马拉松比赛。
对于一般的上班族来说,周六领取比赛物资,周日比赛,这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护士这个职业是特殊的,让护士在比赛周里,享受至少2天周末的假期,这对一个医院的正常运行,多少会带来一些影响。
首先,你需要有人愿意和你换班。
其次,领导也要考虑这样的调班会不会影响单位的工作气氛。领导也会想如果一个员工可以因为马拉松比赛而调班,那么今后是不是会有更多员工以更多其他理由来调班。
一个员工偶尔调班,还相对好处理,但是一个员工经常性地需要调班,或者说一群员工时不时需要调班,这就是一个相对较难处理的问题了。
我觉得护士想为了马拉松比赛而调班,最好的方法还是先征得领导的同意,让领导同意“护士之间可以自行商量换班”的工作机制,然后,再去找愿意和自己换班的同事换班。
像护士这样在公开语境中带着哭腔“请求”领导支持调班,当然是不妥的,是可以有更优选择的。
然后,就是“沉默的螺旋”理论持续作用,可能进一步消灭了个人自主发言的欲望。这并不妥当。
护士跑马拉松,说到底主要影响的是自己的同事和领导,但有趣的是,这位护士的领导和同事都没站出来说什么,网友们却在评论区炸开了锅。
还有一些自媒体博主主动出来发声,他们给护士贴标签,说什么“护士自己跑比赛拿奖金,然后道德绑架领导,还让同事帮自己在周末继续当职场牛马”,这话说得确实不太好听。
我其实能够理解这些网友批评护士的底层逻辑。大家都是职场上打拼的牛马,大家觉得护士这样的行为出现了,如果不进行批评、遏制,那么下一个被这样的同事所影响的,或许就是自己了。
护士在网上做了不是特别妥当的发言,接受适当的讨论和批评,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但是从目前网上所看到的评论来看,我觉得已经明显超出了一个基本的度。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误的事情、发不妥当的声音,但我们在面对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也不能过分地上纲上线,更不能结合所谓的“合理推断”,去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谩骂。
就像这次点燃网友情绪的一个信息是“哈尔滨马拉松的冠军奖金是8万美金,这个护士都拿了8万美金,她怎么还这样说话啊”。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护士只是拿了中国籍女选手的冠军,并不是这个比赛真正的女子冠军。从组委会公开的选手名次来看,至少有8位非洲女选手的成绩排在护士前面,她们中的第一名,才拿走了8万美金。
护士并没有拿走8万美金的奖金。
一个人想兼顾护士工作和马拉松比赛,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一个人既想要面包,又想诗和远方,这也是一个现代人正常的身心需要。
这位护士没有找到正确的兼顾两者的方法,她因为不那么妥当的发言,导致自己被放在聚光灯下,也收到了一些让人气到结节的批评,甚至谩骂。
我认为,争议和争论有存在的必要,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情绪宣泄和互相攻击这个层面,要在适当的时间冷静下来,去看看护士所反应的问题是否存在,她表达的诉求是否正当。她的诉求,有没有被满足的必要和路径。
我自己是跑马拉松的,我能理解护士夺冠后的激动,人在冲过比赛重点后,脑袋容易不清醒,容易被热血冲昏,在那样的情境下,一般人很难自如展现自己平常在职场里所表现出来的高情商。
职场里已经有太多的规训,偶尔的不那么可爱、不那么面面俱到、不那么格式化的发言,在我看来,反而是稀缺而宝贵的。我们应该鼓励更真诚的表达,哪怕它并不完美,甚至带点儿刺痛。
来源:奔跑的写字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