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足协于2025年8月25日公布《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迅速引发了外界关于足协意图管控“苏超”等民间赛事的争议。 财经博主兽爷称“他们的手,终于伸过来了”,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中国足协于2025年8月25日公布《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迅速引发了外界关于足协意图管控“苏超”等民间赛事的争议。 财经博主兽爷称“他们的手,终于伸过来了”,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媒体人朱艺对此持完全不同看法,他直接贴出足协文件内容,指出但凡对中国足协职责有所了解、懂点新体育法或看过文件全文的人,都不会做出如此“搞笑的联系”。 他强调该文件出台背景早在苏超诞生之前,其核心内容是明确中国足协、地方足协和社会办赛方的权利义务,并规定地方赛事主办者才是赛风赛纪第一责任人。
朱艺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问:“管理办法里哪条提到所有民间足球赛事都需提前30天报备审批并定期提交数据的? 你有看了全文吗? 你有核实过吗? 你懂体育法吗? ” 他特别说明,只有跨区域(涉及多个一级会员协会)的赛事才需要在中国足协报备。
他进一步解释道,2022年修订的新体育法已经去除了各种繁杂的社会足球报备流程,旨在激活社会足球市场。 此次足协规定正是因为新体育法的变化,才将社会赛事的赛风赛纪责任明确落实到会员协会,防止出现假赌黑、打架斗殴等负面行为无人监管的情况。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江苏足协江苏文旅苏州文旅强硬回应足协新政”的说法,朱艺用了“四脸懵逼”来形容相关各方的反应。 他批评这是“一群低智低能低素质自媒体在那对着不存在的事情群魔乱舞自嗨”。
这场争议的背景是苏超联赛的火爆现象,该联赛由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被球迷昵称为“江苏十三太保”的足球盛宴。 参赛球员中65%是教师、快递员、程序员等业余爱好者,每队仅允许3名职业球员且需本地户籍。 端午假期期间,场均上万人挤爆球场,10块钱的门票被黄牛炒到600块,抖音话题播放量破2亿,热度远超同期的欧冠决赛。
此次并非足协首次被传要介入民间赛事,早在2025年6月,就曾有“足协要指导苏超”的传闻,当时江苏省有关部门直接发布公告辟谣,强调苏超由省体育局+13市联办,足协只是承办方之一,且足协从未提出指导要求,更不存在“接管”可能。
根据中国足协官方发布的《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旨在强化社会足球赛事活动的赛风赛纪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 文件规定中国足协负责全国性、跨区域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工作,而各会员单位以及其他各级足协负责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社会足球赛风赛纪管理工作。
对于违规行为,文件明确包括弄虚作假、操纵比赛、赛场暴力等违反竞赛规程规则以及体育道德和精神的行为。 处理措施可从取消奖项评选资格到终身禁赛,涉嫌违法犯罪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面对足协新规,苏州文旅方面表示“苏超”是本地文化消费季的活动,属于文旅项目,和足协的职业体系没关系。 他们甚至搬出地方法规,称非职业比赛根本不用足协管。 整个江苏的“十三太保联赛”也持相同态度,拒绝足协来管。
苏超联赛主办方明确表示该赛事属于江苏省体育局与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城市文化消费季"项目,强调其文旅属性而非专业竞技性质。 赛事以“足球+文旅”为核心,通过低票价、特色套餐吸引观众,带动地方消费和文化传播。
韩国媒体“KCN新闻”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发专栏文章斥责足协的做法。 在该媒体看来,如果中国足协真的要将民间赛事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那就是眼睛里只有钱的“唯利是图”行为。 记者许勋撰文称:“中国足协试图将手伸向江苏联赛等民间比赛,引起了外界的激烈反对,此举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对中国足协长期以来无能的一种担忧”。
朱艺对此现象表达了更深层的担忧:“这是在足球,我熟悉的领域,我能看出来,在我不熟悉的领域还不知道被这些一惊一乍的短视频、假新闻带了多少节奏,洗脑了多少次”。 他认为这件事本身就挺可乐,也挺可悲,甚至想想有点可怕。
目前的情况是,地方继续搞自己的比赛,足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苏超联赛以其独特的“足球+文旅”经济模式继续运行,如常州靠“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盐城借“观鸟+观赛”套餐收获2万订单。 这种在地化经济循环无需外部过多干涉。
来源:Turbo体娱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