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一生,像一部复杂而迷人的电影,情节跌宕,人物鲜活,感情密集。就像费翔在舞台上一字一句唱出的《故乡的云》,每一个音符都缠绕着记忆、离别和深情。这位背后的女人,费翔的母亲毕丽娜,绝不仅仅是“混血儿明星的妈妈”这么简单。
01
她的一生,像一部复杂而迷人的电影,情节跌宕,人物鲜活,感情密集。就像费翔在舞台上一字一句唱出的《故乡的云》,每一个音符都缠绕着记忆、离别和深情。这位背后的女人,费翔的母亲毕丽娜,绝不仅仅是“混血儿明星的妈妈”这么简单。
你能想象,那个羽翼未满的女孩,只是怀着“去看看”的心情,去台湾旅游,却从此误入了一段瞩望未及的人生。从哈尔滨到北平,从北平到台湾,再从亚洲跨越太平洋,她的一步步,都不是由她自己设计的,却又每一步都走得从容、优雅。
02
1932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大家庭的毕丽娜,在那个物质尚且短缺的年代,是一朵被精心培育的温室花。师从徐悲鸿,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她无疑是父母的骄傲——那些专注于画布的日子,一个年轻的女孩,穿着白色的棉布衬衣,扎着马尾,手里执着笔,神情专注。这是青春最好的样子。
可谁会想到,一次听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旅行,竟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1949年,她应同学之邀去了台湾。从此,梦断家国。
那时候的大陆,战火纷飞;而彼岸的台湾,同样动荡不安。一批批像毕丽娜这样的年轻人,被“时代”无情冲散,不得不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起步。她的温室被无声炸开,取而代之的是孤身一人闯荡世间的勇气。
从17岁开始,毕丽娜便开始了和父母书信往来的日子,每一封信,字里行间都写着思念和隐忍。她希望能找个机会回去,却也渐渐明白,这条路已经被历史封住。
03
她的坚韧,或许从那时开始淬炼。后来,她考入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一名出色的播音员。那时候的她,端庄优雅,嗓音温润清亮,在电台里被许多人默默喜欢。
而费伟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这位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学者,中文流利、文质彬彬,与毕丽娜的相识,仿佛充满戏剧色彩。她被他的学识吸引,他被她的气质打动——这就是爱情初开的时刻,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莽撞和期待。
结婚后,他们有了费翔。当年毕丽娜为儿子取名“翔”时,心中一定充满希望。“翔”象征着飞翔、自由,而“费”则是从丈夫Phillips的音译中摘取,充满中西文化结合的美感。可是谁知道,命运的齿轮总是紧紧咬合,它给的馈赠背后,往往隐藏着代价。
04
费翔这一生,既是母亲最大的骄傲,也是她最深的忧虑。这份矛盾,从费翔年轻时的一段感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费翔和叶倩文的恋情,几乎是上世纪80年代华语娱乐圈最热的话题。两个人一个帅气儒雅、一个清丽柔美,怎么看都像是“金童玉女”。可是,毕丽娜却横亘在这段感情之间。她不喜欢叶倩文,觉得她气质与自己的儿子不相配,还公开放话:儿媳妇就该像林青霞那样!
这句话一出,影迷们几乎炸开了锅。不过她还有更喜欢的“儿媳”人选——胡茵梦。胡茵梦有气质、有才情,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正合她的审美。
可谁曾想,儿子果然拗不过母亲。他最终选择了妥协,不仅迁就母亲的意见,还几乎因此关闭了自己的感情大门。叶倩文远走美国,后来嫁给了别人;而费翔,则至今仍是单身。这位至今让无数粉丝魂牵梦萦的男神,心中的感情角落,或许早已因母亲的一句“配不上”而戛然而止。
05
晚年的毕丽娜,终于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故乡上海。那时,她已经是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带着一生的故事、遗憾和牵挂,选择了叶落归根。
她患上了认知症,记忆断断续续,但她却好像越来越开心。费翔说,她“飘在自己的云朵上”,什么都不记得,也不在乎了。这或许是平静的另一种真相:与其耗尽力气回忆悲伤,不如选择遗忘。
2024年5月,费翔用一句简单却深情的文字,悄然告别了母亲:“妈妈安详离世。”没声泪俱下,也没深沉叹息。因为毕丽娜教给他的最后一种力量,就是与自我的和解。
06
毕丽娜的一生,是漂泊的,也是归于宁静的;是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也带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深深烙印。从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小姑奶奶,到身为美国军嫂的坚韧母亲,再到晚年在儿子身边安度时光的老太太,她的每一个身份都镌刻了时代的变迁。
有人说,毕丽娜是强势的,也是复杂的,甚至在某些时候有点“自私”。但从母亲的角度来说,她将全部的爱都倾注给了费翔。爱有时候可能不是无私的,它会夹杂着个人的骄傲和偏见,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她的方式。即便她只能用遗忘来完成爱的释怀。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毕丽娜这个角色怎么看?深爱还是无感?或许你也曾在家庭、母爱中经历过类似的“矛盾与和解”?欢迎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聊聊真正的母爱,是否也包含着这样无法言说的复杂与柔软。
来源:Kenny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