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1日,乒超联赛第三阶段在新疆乌鲁木齐开赛,上海地产集团俱乐部与先锋乒羽陈静俱乐部展开对决。
许昕在乒超第三阶段遭遇争议判罚,裁判在微信群回应称其故意发斜抛球挑战裁判
8月31日,乒超联赛第三阶段在新疆乌鲁木齐开赛,上海地产集团俱乐部与先锋乒羽陈静俱乐部展开对决。
前三盘,上海地产集团以2-1领先。
第四盘由许昕出场,对阵18岁新秀费浚航。
前两局,许昕就对裁判提出质疑,称费浚航的发球存在违规,但裁判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第2局末段,许昕模仿费浚航的发球动作,裁判立即叫停并对他发出警告。
许昕随即表达抗议,裁判用简短解释要求其停止抗议、继续比赛。
此局结束后,许昕情绪波动,最终不敌费浚航。
前4盘结束,上海队2-2平,进入第5盘。
第5盘,上海队再下一城,最终3-2赢下比赛。
上海队因此提前晋级总决赛,第三阶段的剩余比赛对他们不再产生影响。
昨日下午,许昕在社媒发布“回家”一语,提前离开乌鲁木齐。
网络上流传一张微信群对话截图,提示涉事裁判为“冉启明”,所在群为“湖北省乒乓球协会裁判员群”,群内约406人。
对话显示,裁判称:许昕认定费浚航发球存在问题,主裁判表示没有问题;随后许昕“故意发出明显斜抛球”,构成挑战裁判,因主裁未作判罚,裁判只能叫停并警告“徐许听”,以防场面失控。
对话还称,休整后两人发球恢复正常,许昕亦未再提出更多质疑。
上述内容尚未获得官方证实,属于网络传播与当事人言论的转述。
从战术与规则执行的视角看,此次事件暴露出发球判罚的边界问题,以及裁判权威在高强度对抗中的重要性。
费浚航在18岁这一阶段的成长性与节奏控制,给对手持续的压力,站稳多次关键发球点,成为让对手情绪波动的因素之一。
许昕的情绪波动与争议发球的对比,可能影响其专注度和节奏的稳定性,从而在整场对抗中造成节拍的错乱。
外界对裁判权威与比赛秩序的关注在没有官方明确回应时往往通过社媒与讨论传播,进一步放大了事件的关注度。
对赛事组织方而言,此类情形强调提高现场沟通的统一性与透明度的必要性,确保规则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具有可核验性。
未来的改进方向包括:进一步统一发球线判定的培训与判罚标准,完善裁判对违规情形的即时沟通与记录机制,建立更高效的赛后申诉与复核通道,以便在类似情形下有可追溯的流程。
对运动员而言,系统性的规则教育与情绪管理训练同样重要,帮助他们在高压情境下维持专注与克制,降低情绪波动对比赛的干扰。
若相关措施落地,将提升比赛的可预期性与公众信任度,减少因争议而影响比赛进程的情况。
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正式说明,相关讨论仍在网络与社区持续扩散,社会对裁判体系的关注度与对赛事秩序的期望也在不断上升。
来源:芋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