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关注报道南和这些工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8:57 2

摘要:今年以来,邢台市南和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六个全域”(全域无垃圾、无污水、无“小广告”,全域巷道硬化、“小三园”建设、无违建及残垣断壁)为系统抓手,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热潮。如今,南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

01

河北邢台南和区左李召村:拓宽振兴根基新路径

导语

今年以来,邢台市南和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六个全域”(全域无垃圾、无污水、无“小广告”,全域巷道硬化、“小三园”建设、无违建及残垣断壁)为系统抓手,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热潮。如今,南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一处美”到“全域美”的蝶变跃升。

这一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家级媒体的高度关注。9月1日,《农民日报》客户端以长篇报道的形式,聚焦和阳镇左李召村的生动实践,深度解码南和区和美乡村建设的“密码”……(以下为报道全文)

日前,在省级和美乡村——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和阳镇左李召村,连片的山药田正悄然改写着这个村庄的收入剧本——翠绿的藤蔓顺架攀爬,不仅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土画卷,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黄金”。曾经分散在农户手中的200多亩土地,经过村集体牵头流转、集中整合后,成片“打包”出租给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实现规模化经营。该种植大户杜建科告诉记者,今年是他们种植山药的第五年,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去年亩产已达一万斤,亩效益超过两万元,年总收入突破600万元;从目前山药的长势来看,今年收成预计将超过去年。与以往零散种植模式相比,如今村民不仅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还可进入种植园务工挣薪金,村集体则依靠提供人工、灌溉、技术等服务赚取服务金,一地生“三金”,土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村民魏立波的故事正是这一转型的真实缩影。土地流转前,他家的4.41亩地全部种植玉米,扣除种子、化肥等各种投入后,一亩地年纯收入不足800元;流转后,他不仅每年获得每亩1200元的稳定租金,还腾出精力外出务工,为家庭拓宽了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村集体通过提供土地协调、灌溉维护、技术对接等服务,年增收约2万元。农忙时节,村集体还会组织本地村民参与农事活动,帮助村民在家门口赚取额外报酬。

不仅如此,左李召村委还充分利用空闲屋顶发展光伏,每年又可增收3万多元。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生活也随之改善。去年,村里筹资建设了孝老食堂,食堂里窗明几净,每天都飘出饭菜的香气。村里80岁以上老人免费到这里就餐,热乎的饭菜不仅暖胃,更暖了老人们的心,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村庄发展带来的幸福滋味。“食堂伙食搞得挺好的,每天都换着样,还给端到跟前,挺好!”93岁的左书起老人高兴地说。

吃得好,也要住得好。在村庄环境方面,左李召村已然成为和美乡村的典范。村里对大街小巷的墙壁统一粉刷并绘制墙画,整洁美观的墙面与周围景致相映成趣,村民在欣赏墙绘艺术中化风成俗;169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夜晚点亮整个村庄,既节能环保又方便村民出行。村内还精心打造了小游园,游园里铺设平整的石板路,两旁种着各色花草,造型别致的凉亭坐落其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们在这里聊天、下棋、锻炼身体,欢声笑语不断。

“我们村街道宽敞,晚上路灯又明,小公园里还有健身器材,带着孩子溜达溜达,挺不错的。”准备去小游园里锻炼身体的村民吴双秀乐呵呵地说。

无论是产业振兴促民增收,还是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亦或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左李召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擘画出一幅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今后,我们打算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把周边更多低效土地整合起来,培育和招引更多种植大户开展特色种植,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和收入。”谈及未来,该村党支部书记魏彦红眼神透着坚定,他希望依托现有的基础,把示范街、小游园和各项基础设施打造得更完善,让左李召村在振兴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左李召村的蜕变正是南和区乡村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放眼整个和阳镇,一场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02

和阳镇:文明引领新风尚 宜居绘就幸福图

导语

《邢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区和阳镇如何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邻里疏”到“一家亲”,全方位展示该镇如何以乡村颜值“硬环境”与温暖人心“软实力”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以下为报道内容)

从文明家庭传递的榜样力量,到整洁宜居的城乡环境蝶变,和阳镇着力推动“软实力”与“硬环境”双向提升,让文明新风浸润街巷角落,让幸福滋味融入群众日常。

南和区和阳镇和韵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季正勇说:“杨瑞芹同志讲话完毕,请两委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为杨瑞芹同志打分。”

在和阳镇和韵社区活动室内,一场文明家庭评选正在进行。现场评委对居民推举的候选家庭逐一审定、投票,最终3户“文明家庭”从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和阳镇和韵社区居民杨瑞芹说:“她这次能评上社区文明家庭,既荣幸又自豪。以后会继续担起责任,把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好作风传下去,并带动街坊邻居一起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为让传统美德扎根生活、丰富文化建设内涵,和阳镇组织辖区社区、村庄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还设立“道德红黑榜”,让文明乡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和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高延龙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乡风是文明的直观体现。镇政府以评选树榜样、用榜单明导向,就是要让文明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在培育文明风尚的同时,和阳镇持续擦亮“宜居”底色,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提升,重点对主干道沿线、进村路、田间路进行提质改造;同时升级改造小游园、小广场,配齐健身器材,让群众休闲有去处。在和阳镇西韩村小广场,村民们正在锻炼身体,一派惬意景象。

和阳镇西韩村村民赵爱花说:“以前这是一片空地,现在改成小广场,安上了健身器材,没事了,她就来这锻炼锻炼,日子过得挺舒坦。”

截至目前,和阳镇已升级改造小广场、小游园50余个,辖区各村实现健身器材全覆盖且免费向群众开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运动乐趣,真切感受到“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谈及未来的规划,南和区和阳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高延龙说:“我们一手抓美德培育乡风,一手抓环境改善民生,让群众在好风气里受熏陶、在舒心环境里得实惠。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文明评选,同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向精细化延伸,再建些文化长廊,让和阳镇幸福底色更浓。”

来源:新媒体在河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