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本次大会以“生而不同、创作无界”为主题,非遗文化创作者、二次元玩家、三农主播、喜剧演员等众多领域的创作者集聚一堂,他们不只是在参加一场盛事,而是回到熟悉的“家”。
日均2000万创作者、4000万条视频、400万小时直播,一个由普通人构建的数字生活空间正在快手成型。
今年快手光合创作者大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本次大会以“生而不同、创作无界”为主题,非遗文化创作者、二次元玩家、三农主播、喜剧演员等众多领域的创作者集聚一堂,他们不只是在参加一场盛事,而是回到熟悉的“家”。
正如快手内容运营副总裁黄咪咪所说:“快手从来不是普通的短视频内容平台,而是真正由无数个体汇聚在一起的真实的、温暖的社区。”把这些人串在一起的,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在快手,屏幕内外都是在过日子”。
黄咪咪在大会上反复提及“人感”这个词,说起来它很像口号,但拆解来看,你会发现它是一种可被观察、可被验证的社区机制。它不是平台对内容风格的定义,而是用户对内容关系的定义。
在快手,内容不是被消费的“物”,而是人与人建立信任的“媒介”。这种机制的背后,是快手对“人”的重新理解——不是流量中的人,而是生活中的人。
打造“人感”社区:有人的地方,才有鲜活的生态
“人感”社区的核心,首先在于“有人”——无数真实用户的参与、多元创作者的聚集,快手成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字家园”。
黄咪咪在演讲中提到,快手生活类创作者年对年提升110%,细分品类个数提升60%,赛鸽、养鱼、后期摄影、职人美食等小众领域的视频消费数据高速增长。这组数据背后,是快手对“普通人表达”的尊重:无论是记录搬家的日常直播,还是分享婚礼的温馨瞬间,都能获得数十万人实时在线的关注。这种“一个人的生活,一群人关心”的氛围,让每个细分的生活方式都能找到同行者,也让快手的内容生态丰富又饱满。
当平台愿意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愿意为小众兴趣提供空间,用户自然会停留和参与。
比如“西北刀客—公益护农”捕获野猪的短视频与直播,不仅让农民朋友看了直呼解气,还让追更的125万+老铁欲罢不能;千万粉创作者“小炮子”把家乡的鱼塘变成赛场,带着全村人一块儿“整活”,用镜头重现记忆里热闹的乡村生活;60岁的东北版刘畊宏「五哥」自创健身操,带动千万老铁加入健身操的行列,跳出快乐人生;没有精致的布景和拍摄,三胞胎妈妈然姐在账号“东北三胞胎一家”分享孩子们的日常,一年半时间就在快手积累了三百万粉丝,单场直播带货GMV突破千万。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Z世代用户日活规模年同比增长7.9%。年轻用户不仅是内容消费者,更是创作发起者和社区共建者,他们高频记录、深度社交、圈层聚集,形成了快手独特、年轻且多元的社区氛围。
以二次元为例,快手将传统动画IP从固定的符号转变成更富“人感”的内容,搭建了粉丝与经典IP的“主推玩法”,强化了二次元IP中的养成社交以及互动行为。在年轻人与奥特曼、初音未来等IP的互动中,单IP集卡就超过6000万,单个活动独立投票次数超过7200万。
今年年初,快手还独家直播了「熊心未泯·LIVEON新春音乐会」,整场直播观看总人次突破8423万,千万人在这场音乐会中重温童年时光。同时,活动期间,快手站内上线了定制礼物特效、粉丝团梗表情以及点赞特效等,用户还可通过互动与熊出没角色建立关系,让动漫IP出现在自己主页,进一步提升IP曝光度。不仅如此,在音乐会开始前,快手还在沈阳等地放置了熊出没主题雪雕,和用户一起为经典IP增添人气。
此外,快手还持续引入了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航海王等50个IP,通过调动直播、调动短视频,调动线上线下等场域联动,让IP实现多场景运营。
公私域联动:让“人”被长期看见,而不是被短期消费
在快手的“人感”社区里,“粉丝”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有温度的“老铁”;“流量”也不是短暂的曝光,而是公私域联动下的长期沉淀。
快手不依赖“流量推荐”的单一逻辑,而是通过公私域的结合,让创作者与粉丝建立深度信任,最终实现“长期耕耘者有收获”。
这种信任的力量,在不同类型的创作者身上都有体现。68岁的喜剧演员潘长江注册快手8年,他经历从看到玩快手的变化,账号内容也由剧组花絮,转为日常分享、父女美食探店、东北年味直播等内容。今年8月,潘长江的首部短剧《进击的潘叔》在快手上线,实现播放量破3亿,不仅让潘长江“真实、有梗”的形象深入人心,更借助短剧与粉丝形成高频互动,从“明星”变成了“社区里的熟人”,即网友们常喊的“潘叔”。
安万,一位秦腔表演者,最开始在快手上发视频,没人看。但他坚持直播唱戏,逐渐积累了一批“戏迷”。这些粉丝不是“点赞就走”,而是每天定点来看他唱戏,甚至有人从甘肃、宁夏开车来看他线下演出。如此看来,他的粉丝不是“流量”,而是“票友”。
2025年上半年,安万累计发布短视频1454条,开展直播921场,实现月均涨粉20万。在他的助力下,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戏曲“秦腔”跻身快手最受欢迎的TOP3非遗项目之一。
安万和粉丝关系的建立,不是靠爆款,而是靠“在场”,在快手“短直一体化”等机制的推动下,“人”被长期看见,而不是被短期消费。
据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快手的私域高价值创作者在公域所获曝光量环比提升10.2%,同时带动新增关注数环比增长7.2%。大会上透露,今年快手将继续加大公私域循环力度,为创作者开拓增量。
线上热闹,线下碰头:老铁们成了真邻居
线上线下的联动,更让快手的“人感”社区突破了屏幕的限制,老铁们真切地参与到线下的烟火气中,让快手的“人感”更加立体化、具象化。
2025年,快手线下活动覆盖50多座城市,线上曝光超190亿,村超、村小等群众体育IP,以及时代少年团线下演唱会(线上直播观看2.8亿人次),让用户从“线上浏览”变成“线下参与”,再通过二次创作将线下内容传回线上,形成“线上线下打破次元壁”的闭环。
这种联动不仅延伸了用户的生活半径,更让“人感”从“数字连接”变成了“真实互动”,当一个个账号ID变成了“见面喊老弟”,当屏幕前的“666”变成现场的欢呼呐喊,快手的用户都不约而同把这里当成了家门口的小广场。
不让任何一位“老铁”落单:从新人到熟人的全方位辅助
快手平台有超过140万月活中小创作者,他们可能没有爆款内容或千万GMV,但却是社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中小创作者的特点,快手打造了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从现金到流量,从入驻到开播,从选题到发布,全方位辅助创作者成长。
专注农机种地生活的“民女曹子榆”三个月涨粉100万;偏音乐类创作者“复古估计规划局”紧跟潮流趋势,挑战热门歌曲翻唱,篇均超过200万;“派大星同学”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联动,单场直播涨粉超10万......
过去一年,中小创作者内容喜爱分提升9%,人均涨粉量达15%,百万粉以内作者日播放量达410亿。
在商业化方面,快手针对不同品类创作者提供了定制化方案:生活、三农、美食类创作者适合电商内容直播变现;泛知识作者适合知识付费;剧情演绎和音乐类创作者则更适合商单合作。
一年来,在快手获得收入的创作者达到2600万,月收入过千的创作者同比增长近12%。
结语
从记录生活、记录世界,再到如今构建“人感”社区,快手的演进路径始终围绕“人”的价值展开。
内容从泛娱乐向细分生活场景延伸,互动从点赞评论走向线上连麦、线下参与,关系从创作者-粉丝向朋友-邻居演化。快手的“人感”社区本质上完成了从内容场到生活场的转变,这里不再是简单的内容消费平台,而是数亿用户的数字生活空间。
“我们希望快手是记录每个人生活,是真正属于每个普通人的。”在快手,这不是愿景,而是现实。
你也可以关注其他账号内容。来源:鞭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