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历次有何特色,曾创造哪些历史之最,为何中途缺席二十五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18:34 3

摘要:截至2025年9月,答案是十八次,其中国庆阅兵十五次,专项纪念阅兵三次,包括2025年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新中国共举行了多少次国家级阅兵仪式?

截至2025年9月,答案是十八次,其中国庆阅兵十五次,专项纪念阅兵三次,包括2025年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在开国大典上,二十八架战机因数量不足,只能反复掠过城楼时,谁能够想到,数十年后阅兵场上会出现隐身战机编队?

七十六年的历次阅兵,到底有何不同特色?是怎样从艰难起步到世界瞩目?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之最有哪些,见证着中国国防怎样的蝶变?

【一】钢铁洪流的艰难启程

1949年的开国大典,当海军两大排官兵率先迈过天安门城楼前的红毯,紧随其后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和骑兵师依次亮相。

万余人的受阅队伍里,扛着的却是从敌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日式步枪、美式火炮,甚至还有几架拼凑起来的战机,简直是“万国武器博览会”。

为了让空中梯队显得更壮观,负责受阅的飞行员们接到了一个特殊命令:飞过天安门后立刻绕回,再跟着后续梯队重新飞一次。

没人知道,这支刚诞生的军队,连像样的统一装备都没有,却用这样的方式,向世界宣告着新中国的诞生。

仅仅一年后,朝鲜战争的烽火烧到鸭绿江畔,四十万民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受阅官兵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公安部队首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这支刚组建不久的力量,正预示着新中国的国防体系开始向多军兵种合成迈进。

两千多匹战马组成骑兵大队,以六路纵队驶过,但当记者拍下骑兵挥舞马刀的画面时,他们不会想到,仅仅四年后,这支军队将彻底告别骑兵受阅的历史。

时间来到1951年,出现一支特殊的民兵方队,他们来自华北老解放区,全是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手里握着的新式武器虽不算先进,却代表着“全民皆兵”理念。

地面上的炮兵方队里,有的火炮用汽车牵引,有的还得靠骡马拉动,这藏着解放军转型的密码,从骡马化向摩托化、机械化过渡,每一步走得坚实又艰难。

当时的装备依旧混杂着各国型号,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武器,还在艰难的研发路上。

【二】走向国产的飞跃之旅

1952年的国庆阅兵,少数民族民兵方队首次登场,空中机群的轰鸣让人们意识到,中国空军正在快速成长。

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这些装备顺利亮相,科研人员和军工工人在背后付出多少日夜。

抗美援朝胜利的喜讯传遍全国,阅兵也多了几分豪迈,首次亮相的火箭炮兵方队缓缓开过,意味着中国炮兵的火力有了质的飞跃。

1954年的国庆,最后的战马方队消失在长安街尽头,马蹄声被机械化铁流的咆哮取代,标志着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蜕变。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崭新的军服有了明显区分,这背后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巨大进步,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的新面貌。

1956年的国庆,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原定参加受阅的国产喷气式飞机,因为天气原因没能升空,成为了当年最大的遗憾。

可即便如此,“解放牌”汽车和首次亮相的雷达探照灯,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工业的进步。

1957年,国产战机闪耀登场,吸引五十多个国家的外宾亲临现场,见证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轰炸机和歼击机编队,在天安门上空翱翔的壮观景象。

1958年的阅兵,处处透着战备气氛,首次出现了女民兵队伍,而高级轿车和轮式拖拉机首次亮相,显示着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速。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这一次阅兵堪称里程碑,受阅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中国造出了自己的坦克,每一件装备都在诉说着国防工业的突破。

谁能想到,仅仅十年,中国就从“万国牌”走到了“国产化”,这样的速度在世界阅兵史上都堪称罕见。

【三】自力更生的铁血宣言

1960年,为了响应“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号召,中央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天安门广场虽有群众游行,却再没见过阅兵的身影,直到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一场特殊的阅兵悄然举行。

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中美关系初现缓和,当履带碾过长安街的柏油路面,世界第一次见到棱角分明的59式中型坦克。

这是唯一没有正式命名的阅兵,却用全民皆兵的姿态,展现了特殊年代里中国的国防态度。

此后的二十多年,阅兵仿佛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一场盛大的阅兵再次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

一万多名官兵组成阅兵队伍,二十八种装备全部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其中十九种是新装备,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当战略导弹方队缓缓驶过,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因为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远程、中程和洲际战略导弹。

世人看着这支现代化军队,明白了这一刻中国向世界证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防力量已今非昔比。

【四】震惊世界的复兴之路

1999年,世纪大阅兵如约而至。一万多名官兵、四百多辆战车组成的队伍绵延两公里,其中一百多辆装甲车再创新纪录。

四十二种大型装备中,95%以上是新装备,许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战略导弹部队的方队数量更是创下新高。

当国产120毫米自行滑膛炮、“九九”式主战坦克、空中加油机首次亮相,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军队正在向信息化、现代化迈进。

这场跨越世纪的阅兵,展示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飞速进步,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宣告。

1999年,21世纪的首次国庆阅兵,创下历次阅兵方队数量之最,特种兵方队首次成建制亮相,身上的新型数码迷彩戎装格外醒目。

十二个空中梯队里,女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教练机划过天际,这一刻中国国防实力已能从容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2015年9月3日,一场特殊的阅兵打破了“国庆阅兵”的惯例,那就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在两万名官兵的行列中,有两个特别的乘车方队,由抗战老同志组成,他们虽已白发苍苍,但仍挺直腰板,用身姿讲述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

十七支外军代表方队应邀参阅,84%的国产主战装备首次亮相,飞机组成的“70”字样和7道彩烟,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长安街上空,历史的回音交织成命运的壮丽乐章,这次阅兵并非意在展示武力,而是为了深刻铭记历史,缅怀英勇的先烈,表达对和平的深切向往。

【五】迈向强军的新纪元

2017年,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漫天滚滚黄沙中,一场实战化阅兵震撼上演。

一万两千名官兵、六百余套装备、一百多架战机,模拟野战环境,九个作战群展现联合作战能力。

歼-20战斗机、新型坦克、新型导弹等近一半装备首次亮相,没有华丽的仪式,却处处透着“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

当远程火箭炮集群齐射的烟云遮蔽沙丘,外军观察员纷纷举起红外望远镜,dan1他们不知道,这些炮车刚刚完成从东北到塞北的三千公里铁路机动。

这场没有观众的分列式,直播镜头却捕捉到特战队员靴底脱落的胶皮,比任何广场阅兵都更显军人血性。

这是首次以建军节为主题的阅兵,也是中国军队向“建设一流军队”目标迈进的生动写照。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五十九个方梯队、约五万名官兵、一百六十余架飞机、近六百台套装备齐聚天安门,受阅装备全部国产化率达100%。

领导指挥方队、院校科研方队、文职人员方队、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东风-41核导弹震撼登场,高超音声导弹的亮相让外媒惊呼无法拦截。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军队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维和部队方阵的,军官齐膝军靴踏过斑马线标线,臂章上的地球橄榄枝徽记在阳光下闪耀。

【六】万世瞩目的新征程

2025年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举世同欢,长安街秋色如画,银杏叶飘落在空阔的阅兵道上。

这一次的阅兵,亮相的所有装备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现役主战装备,既展示了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也安排了一系列新型作战力量参与其中。

徒步方阵突出展示我军在改革重塑后所呈现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以及三结合的武装力量构成特点。

装备方阵则着重凸显了我军在装备体系建设上的最新进展,也映射出我国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

空中梯队则聚焦于展现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系统化水平及快速提升的先进作战效能。

本次阅兵还特别安排了民兵方阵的参与,这是民兵首次在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盛典中亮相。

这些钢铁洪流驶过的不仅是长安街,更是万国牌到中国芯的涅槃之路,城楼重檐下的国徽注视这一切,那鎏金的光芒里熔铸着百年来所有仰望者的期盼。

那些历史之最,第一次国产坦克亮相、第一次战略导弹登场、第一次外军参阅、第一次实战化阅兵,不仅是阅兵场上的亮点,更是中国国防进步的缩影。

从万国牌到全部国产,从骡马化到信息化,从天安门到朱日和,从单一军种到全域作战,中国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部国家成长史。

它最震撼的,不是武器的先进,不是方队的整齐,而是那一股不可阻挡的前进力量,那是一支军队的成长,也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而我们生而有幸,都是这场伟大征程的见证者,也是伟大征程的践行者。

来源:历史的温度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