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息烽县西山镇团元山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向前,道旁绿树挺拔如卫兵,崭新的照明路灯、完善的排水设施、标准的卫生厕所点缀其间,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这份焕然一新的面貌背后,离不开一位扎根乡土、步履不停的耕耘者——息烽县西山镇团元山村党支部书记
走进息烽县西山镇团元山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向前,道旁绿树挺拔如卫兵,崭新的照明路灯、完善的排水设施、标准的卫生厕所点缀其间,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这份焕然一新的面貌背后,离不开一位扎根乡土、步履不停的耕耘者——息烽县西山镇团元山村党支部书记、县镇两级人大代表陶燕梅。
陶燕梅在村委会办公室办公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陶燕梅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履职的座右铭。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她便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朴素信念融入血脉。田间地头是她最常去的“办公室”,走村串户是她的“家常便饭”。一本边角磨得发白的红色笔记本,是她随身携带的“履职宝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心得、家长里短和村民的殷切期盼。她常说:“村书记肩上扛的是村里发展的担子,人大代表心里装的是每一位村民的冷暖。”双重身份,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
陶燕梅组织村民召开坝坝会,收集社情民意
破瓶颈:崎岖山路变通途
连接永靖镇柿花坪与西山镇团元山的公路,是村庄的“生命线”。然而,年久失修的路面坑洼不平,部分路段狭窄难行,错车时常险象环生,不仅困扰着沿线村民的日常出行,更严重制约了村庄的发展。改善道路,成为村民们最迫切的呼声。
陶燕梅在村里发放宣传资料
看着乡亲们出行不便、农产品运输受阻,陶燕梅心急如焚。她立即召集群众议事会,集思广益,发动村民对有条件的地段先行拓宽,将原本仅4.5米宽的路基扩至5.5米。同时,她积极奔走,成功争取到县交通运输部门的项目支持。“这条路,是全村9个村民组291户987人的‘命脉’!项目来之不易,必须做成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陶燕梅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她的有力组织和全村上下的齐心努力下,工程于2024年8月底全面告捷:4公里道路硬化一新,新增5道涵洞保障排水,1000余米波形护栏守护安全。昔日的“揪心路”,如今道路硬化扩宽、成为托起村民希望的“幸福路”。
兴产业:“茶香灯影”富村民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要让村民富,必须有好产业!”深谙此理的陶燕梅,将目光投向了团元山村的绿色“宝藏”。村庄坐拥8046亩葱郁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2%,是息烽县城的“天然氧吧”。虽然耕地仅818亩,但其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却是孕育优质茶叶和水果的沃土。
陶燕梅(右)走访村民,收集社情民意
陶燕梅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将生态绿茶确立为主导产业。2019年,在她的推动下,团元山村与息烽县供销社携手,成立“息烽县月亮口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种植绿茶600余亩。由农户负责种植,供销社统一收购、加工、外销,一条龙服务打通了产销链条,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光靠茶叶这一项,村集体经济分红就有5.6万多元,有的农户分红超千元呢!”陶燕梅欣慰地介绍。在她的带领下,如今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400余亩,茶产业成为增收的重要支柱。不少村民不仅自家种茶,还能在茶园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茶香四溢的同时,陶燕梅并未满足。她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2021年,经过深入调研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她带领村“两委”果断投资30万元,入股贵阳团圆灯笼制作有限公司。如今,灯笼厂生产车间已扩建至3000平方米,其精心制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灯笼,因设计新颖、寓意美好,成为贵阳周边节庆活动的“抢手货”,更是政府文化活动的首选。2024年,团圆灯笼厂产量达11万个,实现产值220万元,直接带动8名村民稳定就业增收。
连民心:倾听民声解民忧
“人大代表不是‘官’,根子就在群众中间。不贴近乡亲们,听不到真声音,工作就落不到实处。”这是陶燕梅的履职心得。她积极参加人代会、视察调研和各类履职培训,将“热气腾腾”的社情民意带到会上。围绕群众关切的农田灌溉、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她提出的一条条务实建议,如同播撒在团元山热土上的种子,生根发芽,结出惠民硕果。
陶燕梅走访村民,收集社情民意
如今,村里新建的7口小山塘和数公里灌溉沟渠,彻底解决了山地“望天收”的灌溉难题;新安装的路灯点亮了村民夜晚的归途;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都是陶燕梅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用实干兑现的承诺,将“为民履职”四个大字,深深镌刻在百姓心坎上。
人大代表是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万千百姓。作为扎根基层的代表和领头人,陶燕梅将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紧密融合。她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党建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始终不改初心,心系百姓冷暖,牢记代表使命,用真情感化民众,用行动凝聚民心,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笃定前行,用担当与奉献书写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精彩答卷。
撰稿人:彭玉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