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以优雅知性的气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主持能力,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尊敬。
文|言午玉
编辑|黄毅来了
在央视的舞台上,董卿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以优雅知性的气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主持能力,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尊敬。
然而,就在她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争议,让她不得不“销声匿迹”。
如今,距离董卿离开央视已过去三年,再回望她的这段经历,终于印证了康辉说过的话。
1973年,董卿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皆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
这样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文化基因,同时也带来了极为严苛的家庭教育。
董卿的父亲董善祥,是一位历经生活磨难、靠自身努力打拼出来的新闻工作者。
他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因此常常会“想方设法”地磨炼女儿。
小学时期,董卿天不亮就要在操场跑完一千米。
到了中学,她更是被父亲送到宾馆,帮忙打扫卫生。
为了能让女儿一心一意专注在学业上,董善祥更是剥夺了董卿爱美的权利。
不仅不允许她留长发,甚至连衣服都要穿最朴素的。
起初,董卿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就能换来父亲的认可和关爱。
于是,她“拼了命”地读书,甚至一放学就扎进古籍名著里潜心钻研。
凭借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董卿在学校里名列前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即便如此,父亲看到后也只是淡淡告诉她:
“还不够,你还能做得更好。”
父亲带来的压抑感让董卿渐渐觉得生活没了希望。
她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努力的意义在哪,对未来更是彻底迷失了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卿在电视节目里注意到了主持人。
对方优雅的身姿与谈吐,瞬间吸引了她的目光。
更让董卿触动的是,每当主持人开口时,台下观众总会投去欣赏的眼神。
这种被认可的感觉,正是她一直向往的。
再三思索之下,董卿下定决心要走上主持这条道路。
彼时,她的父母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将要开启怎样辉煌的人生。
高中毕业后,董卿考入了浙江艺术学校。
在学校里,她刻苦钻研主持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为了弥补学历上的不足,董卿先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专业硕士。
求学期间,董卿一边要应对繁重的学业,一边还要兼顾主持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对于从小就接受“魔鬼训练”的她来说,这些不过是“家常便饭”。
甚至在好不容易挤出的空闲时间里,董卿也会选择泡在图书馆看书。
正是这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为她日后在主持界的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2002年,央视向董卿抛去了橄榄枝。
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担任民歌综艺娱乐节目《魅力12》的主持人。
初入央视,董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但她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2004年,董卿在青年歌手大奖赛比赛期间,连续主持了多达三十场的三小时比赛直播。
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2005年,董卿成功入选春晚主持人团队,之后更是连续多年成为春晚舞台的常客。
除此之外,她还推出了一系列文化类节目。
从浸润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实现人情与文学高度交融的《朗读者》。
董卿不仅充分展现了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更将个人的文学功底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那时的董卿称得上是央视当之无愧的“当家花旦”。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随着董卿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个人生活也受到外界的关注。
当时,一则关于她“赴美产子”的消息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
2014年,董卿曾以“工作疲惫”为由申请前往美国深造,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据消息爆料称,她此行并非单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在美国生育孩子。
根据当时的美国法律,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可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这一消息刚一传出,就迅速将董卿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董卿在公众面前总是展现出一副爱国的形象。
甚至在其主持的《开学第一课》中,她也告诫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可如今,她却利用工作之便,让孩子加入美国籍。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让无数喜爱她的观众感到失望与愤怒。
如果说“赴美产子”的事件只是让董卿形象受损,那“老赖”争议则是彻底让她“销声匿迹”。
董卿的丈夫密春雷是医疗产业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还曾多次登上“富豪榜”。
然而在2022年,他却突然“失联”,下落不明。
随后,上海法院公布信息显示,密春雷名下企业因经营不善,背负了超过七亿元的巨额债务。
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商业人士,一夜之间沦为了众人皆知的“老赖”。
面对丈夫的困境,董卿并未选择撇清关系。
为了偿还债务,她不惜变卖上海的房产,甚至连密春雷之前赠与她的美国豪宅也一并出售。
然而据网友爆料,所谓的美国豪宅正是之前“赴美产子”时所购。
这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彻底让董卿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几乎就在同一时期,这位曾经炙手可热的央视主持人,也悄然退出了大众视野。
自从陷入争议之后,董卿的事业发展急转直下。
曾经常年活跃在春晚舞台的她,慢慢退居幕后。
如今,董卿的生活更多地回归到了家庭。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她现身上海某国际学校,参加儿子学校的活动。
舞台上,董卿手持话筒仪态端庄,儿子则戴着眼镜专注念诗,两人默契十足。
不同于春晚的华服浓妆,此时的她身着白色连衣裙,被网友形容“像邻家妈妈般亲切”。
从曾经的央视台柱子,到如今回归家庭的平凡母亲,这样的落差,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
作为董卿的老搭档,同样也是央视的优秀主持人,康辉曾惋惜地说道:
“每次路过演播厅,看到她忙碌的背影,总觉得还能再搭档一次,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可惜。”
董卿的经历,也给广大公众人物敲响了警钟。
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在媒体和大众的密切关注之下。
她们的言行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可能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董卿曾经作为央视的门面担当,一直以正面、积极、向上的形象示人。
但受一些个人选择与行为影响,她的形象大幅受损,也让喜爱她的观众深感失望。
这提醒着每一位公众人物,在享受着公众关注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与喜爱,在大家心中树立起长久的良好形象。
或许,我们再也难以看到董卿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央视的舞台上。
但她曾经带给我们的那些精彩瞬间,那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
部分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崩溃的董卿》
扬子晚报|《走下“朗读者”,董卿成了特殊“志愿者》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