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吃播”现象席卷全球,美食展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饮食行为。很多人即便并不饥饿,也会在刷到美食内容时忍不住“嘴馋”——这背后的神经机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加以验证?在7月12~15日举办的202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
编者按:
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吃播”现象席卷全球,美食展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饮食行为。很多人即便并不饥饿,也会在刷到美食内容时忍不住“嘴馋”——这背后的神经机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加以验证?在7月12~15日举办的2025年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 2025)会议上,一项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开创性研究首次在小鼠中建立了“视觉诱导进食”动物模型,发现即使在饱腹状态下,小鼠在观察同伴进食甜食(蔗糖饮食)时,也会显著增加摄食行为。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依赖于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参与,为我们理解非饥饿状态下的“认知驱动性进食”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
看别人吃,真的会让我们“嘴馋”吗?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外部饮食行为”,即个体在并不饥饿的状态下,仅仅由于环境影响或视觉刺激而开始进食在现代人群中广泛存在。例如,有研究发现观看“吃播”节目与肥胖、高热量饮食倾向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过去这些发现大多来自观察性研究或问卷调查,缺乏神经机制层面的动物模型支持。此次研究突破这一瓶颈,首次在实验小鼠中建立了一个高度可控的视觉诱导进食模型,为后续神经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该项研究检测了在不饿的情况下,当看到同伴进行暴饮暴食行为时,饱腹的老鼠是否会增加它们的食物摄入量。将14只雄性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在测试前喂养或禁食过夜,另一组在测试前一直喂养。小鼠根据遗传和亲代信息进行配对,并被置于独立但相邻的房间中进行互动,没有身体接触。在不同的日子里,每小时记录4小时的食物摄入量,包括食物、高脂和蔗糖饮食。在后续实验中,总是在测试前喂食的那组小鼠在测试前腹腔注射了生理盐水、D1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或D2多巴胺受体抑制剂。这一设计不仅控制了饥饿与否这一变量,还涵盖了不同种类的饮食刺激,同时借助药理手段探索多巴胺系统的介入角色。
只有甜食被“传染”,高脂与普通食物无效
研究结果显示,在视觉暴露的前1小时内,处于饱食状态的小鼠显著增加了蔗糖摄入量(初次实验:P=0.0043,重复实验:P=0.0154),而普通饲料和高脂饮食的摄入则无明显变化,表明视觉诱导进食行为具有食物特异性,甜食更易激发奖赏反应。
在后续实验中,饱食小鼠在接受生理盐水注射后仍持续表现出蔗糖摄入增加(P=0.0057);但一旦给予D1或D2型多巴胺受体阻断剂,这一摄食增加现象完全消失,提示该行为依赖于多巴胺奖赏通路的完整性。
从奖赏系统到过度饮食:大脑驱动吃而非肠胃
为何饱食状态下的小鼠仍会“模仿进食”?答案或许并不在胃,而在大脑。研究表明,这一行为主要由中脑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奖赏通路驱动,其中D1受体与积极奖赏和愉悦预期密切相关,而D2受体则参与冲动控制与动机行为调节。当饱食小鼠观察到空腹同伴快速摄取蔗糖时,其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会被这种“观察性线索”激活,从而诱发自身产生进食动机。
进一步来看,这种现象可能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机制的表现。通过观察同类的进食行为,个体能够快速建立起“食物=可获得+奖赏”的认知联结。在进化过程中,这种机制可能帮助动物在资源短缺时迅速作出反应并获取能量。但在人类社会,面对高度可及的高糖、高脂食品,这一机制可能转化为负向结果,促使人们在并不真正饥饿的状态下发生奖赏驱动的过度进食。
临床与公共健康意义:从吃播诱惑到肥胖干预策略
这项动物研究为理解人类社会中“非饥饿进食”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通过揭示多巴胺奖赏通路在观察性进食行为中的核心作用,深化了我们对认知驱动型进食行为的理解。该研究者指出:“这一动物模型为认知驱动进食行为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通过干预大脑奖赏系统以预防或治疗肥胖提供了可能性。”
这项研究的启示远不止于基础科学,其潜在应用方向包括:开发靶向多巴胺通路的药物干预手段,用于治疗奖赏驱动的暴饮暴食;在公共健康宣传中强化对“食物诱导性线索”的识别与管理,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限制高糖高热量食品的视觉暴露,保护儿童与青少年;建立行为干预模型,帮助人们意识到并控制环境诱导下的非饥饿进食。在高糖饮食泛滥、信息高速传播的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关注“吃什么”,更需警惕“看到别人吃”所带来的潜移默化影响——真正的体重管理,既关乎胃,也关乎大脑。
结语
本研究首次在动物模型中实证验证了“视觉诱导进食”现象:即便在饱食状态下,小鼠仅通过观察同类进食也会显著增加对甜食的摄入,该行为依赖多巴胺奖赏系统,且可被D1/D2受体阻断。这一模型为探索“认知驱动进食”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工具,也提醒我们,管理饮食不仅是控制“吃的机会”,更要警惕“看的内容”所带来的无意识诱导。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控制体重的第一步,或许正是关掉诱人的“吃播”。
参考文献
来源:国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