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一曲雄壮的《在太行山上》把人们带回到那个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
本报记者 李如意 颉亚珍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一曲雄壮的《在太行山上》把人们带回到那个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6554件抗战文物、134件国家一级文物,讲述了八路军强渡黄河,挺进山西,依托太行山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英雄故事。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长治日报供图
“小米加步枪”创造奇迹
步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序厅内长达40米的大型石刻浮雕映入眼帘,由滔滔黄河、巍巍太行、绵延万里长城等构成的浮雕图案上,“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八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恢宏。
纪念馆内的一处八路军和日军武器对比展陈中,一边是八路军的步枪、大刀、红缨枪,一边是日军的机枪、大炮,武器悬殊一目了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小米加步枪”的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奇迹背后是人心向背。“这是当年武乡妇女为八路军做的军鞋,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讲解员指着玻璃陈列柜中的一双鞋说道,鞋面上的针脚依稀可见,这些针脚是煤油灯下连夜做出来的,妇女们白天下地干活,夜里照着微光赶制军鞋,怕赶不上部队转移,就把做好的鞋藏在炕洞里,等八路军路过时悄悄塞给战士。
展柜里一把残缺的军号静静陈列,铜管布满弹痕,喇叭口扭曲变形,弯曲的手柄上五道指痕深嵌铜胎。这把军号的主人叫崔振芳,山西洪洞县人,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黄崖洞保卫战时牺牲,年仅19岁。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副馆长田悦慧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历史。1941年11月,日军集结5000精锐部队进犯黄崖洞兵工厂。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崔振芳没有丝毫畏惧,他既当司号员,又是战斗员。崔振芳与战友坚守在通往兵工厂的最后屏障“瓮圪廊”,利用地形投掷手榴弹。战友牺牲后,崔振芳独自扛起两箱手榴弹,先后投出120余枚手榴弹,炸死日军数十人。突然,一发炮弹在身旁炸响。身材单薄的他,跪着把军号抵在石头上。经过八昼夜激战,兵工厂保住了。战士们打扫战场时发现,崔振芳的手指仍紧扣着军号,牙齿与号嘴已经熔铸在一起。讲到动情之处,田悦慧眼眶泛红。
“革命故事永远讲不完”
巍巍太行,壁立千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如一座精神堡垒,静静伫立在苍松翠柏间,诉说着八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峥嵘历史,延续着民族不屈的精神密码与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每年吸引着100多万人前来参观学习。
2000年9月,老家山西临汾的田悦慧被选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工作,这一干就是25年。刚参加工作时,田悦慧接待了几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八路。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站在那些照片和文物前,问了她同样一个问题:“孩子,你看,这个地方我去过,这场战斗我打过,这是我的首长,那是我的战友。再过几年、几十年,还会有人记得他们吗?”“我当年就对他们说,会,一定会的!”田悦慧说:“革命故事永远讲不完。我能做的就是讲好故事,传播好红色革命种子!”
为提升讲解能力,田悦慧大量阅读历史资料、人物传记,专门学习语言、声乐,参加关于红色旅游知识的培训和各种比赛,还多次拜访开国将军、老八路及将帅子女,收集众多军事资料、人物故事,努力把自己融进那段岁月。一路走来,田悦慧的讲解变得生动翔实、铿锵有力,赢得观众的赞许。
纪念馆内,田悦慧注重传帮带,让年轻讲解员接茬成长;纪念馆外,她策划组织了“体验部队生活 争做四有好少年”“清明祭先烈 共铸中华魂”等系列青少年研学活动,培养了上千名“小小八路讲解员”。田悦慧说:“展览陈列的故事讲不完、道不尽,只要来过一次,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就会进一步、深一层。”
红色文化有了创新表达
长治市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如今的县城内,红旗路、英雄路、太行街等颇具红色元素的路牌引人注目。紧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对红色文化有了创新表达。
“冀南银行的存款是怎么来的?”在体验馆,游客仿佛穿越到80多年前,可以向战斗在太行山的卫生员、学生、记账员等提问。“存款一部分是八路军军费和筹措的资金,还有一部分是吸引当地老百姓将钱存到银行,我们也会付给储户利息。”记账员流利回答道。
作为全国首家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这里汇聚了近3000万字文史数据,身着灰蓝色八路军军服的数字人“红星杨”是馆内“明星讲解员”,耐心为游客解答问题。在这里,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跃马太行、众志成城、烽火热土、抗战堡垒等展区巧妙相连,构成了一个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
武乡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体验馆整合了《武乡县志》和中华英烈网的海量数据,开发了在线与革命先辈对话、看AI修复的抗战老照片、听“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等项目,这种数字化的展示场景不仅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历史,还可以通过交互式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参与其中,让八路军文化可看、可听、可体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