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民生幸福的 “压舱石”—— 它一头牵着市场主体的活力脉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既是关乎百姓生计的 “心头事”,更是夯实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根基工程”。一直以来,兴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民生保障与经济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民生幸福的 “压舱石”—— 它一头牵着市场主体的活力脉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既是关乎百姓生计的 “心头事”,更是夯实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根基工程”。一直以来,兴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民生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决扛起 “稳就业、保就业” 的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为核心目标,兴县不断创新举措、精准施策,从政策扶持到岗位对接,从技能提升到服务优化,全方位下好就业 “先手棋”、打好民生 “主动仗”,用心用情书写就业惠民答卷,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职引未来 双向奔赴激活就业“新动能”
8 月 13 日,夏日暖阳笼罩下的兴县零工市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以 “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 为主题的兴县 2025 年 “百日千万” 招聘专项行动专场招聘会盛大启幕。作为当地落实 “稳就业、保就业” 政策的关键实践,这场招聘会不仅架起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奔赴的桥梁,更成为优化区域劳动力资源配置、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活动现场,热闹氛围扑面而来。来自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的数十家优质企业,按规划整齐排布展位。每家企业展位前,彩色展板精心陈列,清晰标注企业简介、招聘岗位、任职要求及薪资范围等核心信息;工作人员手持精美宣传册,热情递发给过往求职者,耐心解答从岗位日常内容、晋升路径到企业文化的各类疑问,让求职者对目标岗位形成全面认知。
为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部分企业创新采用“线下精准对接 + 线上直播带岗” 双轨模式。线下,企业招聘负责人与求职者面对面深入交流,通过现场提问、技能初筛,快速锁定适配人才;线上,企业主播走进直播间,带领网友 “云逛展位”,实景展示办公环境、生产车间、员工宿舍及食堂,实时回应弹幕咨询,同步开启线上简历投递通道,实现 “线上线下齐发力,广纳贤才无死角”。
山西盛霖集团作为重点企业,其“数据标注师” 岗位备受青睐。该集团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李鑫焱介绍,数字经济背景下,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对高质量标注数据需求激增,此次岗位设置正是顺应行业趋势。该岗位不限招聘人数,工作内容为图像、视频、语音等数据的精准标注与审核,为AI 模型提供训练样本。薪资方面,新手月薪 3000-5000 元,熟练后最高达 8000 元;入职门槛友好,35 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具备基础电脑操作能力即可,公司还提供免费系统性岗前培训。此外,周末双休、免费工作餐、住宿补贴、五险一金、加班双倍绩效奖金及逐年递增的工龄奖等福利,旨在留住并培养人才。
求职者们热情高涨,穿梭于各展位间。有人驻足心仪企业展板前,认真记录岗位信息,用手机拍下关键内容;有人坐在咨询椅上,与招聘人员深入交流,详述工作经历、专业技能与职业规划,现场互动氛围浓厚。
兴县本地求职者白瑄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多个展位咨询。“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现在想回兴县,既能照顾家人,也能为家乡建设出力。昨天从社区网格员那得知招聘会消息,今天一早就来了。没想到现场氛围这么好,工作人员都特别有耐心,岗位种类也多,技术岗、行政岗、应届生专属岗、有经验者优先岗都有,我已经向 3 家企业投了简历,希望能尽快找到合适的本地工作。” 她笑着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为助力乡村待业青年、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兴县多个乡镇主动组织“求职团” 参会,构建 “政府组织搭线 + 企业招引赋能 + 求职者主动参与” 的高效对接模式。高家村镇政府工作人员温利云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乡镇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工作,尤其针对乡村待业青年和脱贫劳动力,定期摸排就业需求、建立台账。此次得知招聘会信息后,第一时间与零工市场对接,通过村微信群、入户通知等方式,组织 50 余名有求职需求的村民参会。出发前,还专门讲解求职技巧、简历填写注意事项及面试礼仪,希望在多方努力下,村民能找到心仪工作,靠双手增收致富。
兴县零工市场主任刘振兴介绍,此次专场招聘会是兴县贯彻国家、省、市“稳就业、保就业” 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县人社局始终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就业满意为目标,不断优化就业服务模式。为提升招聘会实效性,我们创新开展跨区域就业协作,与吕梁经开区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两地岗位与劳动力资源;同时邀请陕西榆林、太原、离石等周边地区龙头企业及本地重点企业参与,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难题。未来,我们将根据企业与求职者需求,定期举办不同主题专场招聘会,推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咨询等服务,持续为稳就业贡献力量。”
据统计,此次招聘会吸引82 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 2300 余个,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行政后勤、教育培训等领域;现场接待求职者 3000 余人次,发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 5000 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680 余人。招聘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力就业的精准匹配,为兴县及周边求职者提供广阔平台,更让 “稳就业、保就业” 政策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 “就业动力”。
政策护航 拓宽渠道筑牢就业“稳定器”
就业是民生之本。兴县立足实际,构建“省际输出、省内转移、在乡创业” 三大就业政策体系,以真金白银的补贴与精准服务,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稳住就业大局。
针对在乡镇、县内、县外、省外同一单位累计务工6 个月以上且月收入超 1000 元的兴县籍脱贫劳动力,该县按每人 1200 元标准发放稳岗补助,已为 1101 人兑现补助1321200元,8月份处于公示阶段的有883人。同时,为19 户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58.65 万元,助力企业纾困稳岗;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发放失业金 5.38 万元、失业补助金 18.53 万元,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与劳动者。
“国家这么重视我们打工仔,越干越有劲!” 常年在东胜务工的罗峪口镇李家梁村村民李翠红,收到稳岗补贴后难掩欣喜。这份补助不仅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成为他们持续奋斗的动力。到目前为止,2025年度兴县基本险代缴合计39033人。其中:低保2866人,五保347人,重残378人,建档立卡脱贫户35442人,每人代缴100元,共代缴3903300元。补充险代缴三类困难户合计5061人,包括低保4009人,五保616人,重残436人,每人代缴200元,共代缴1012200元。充分发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兜底保障民生作用,从生活保障层面为劳动者安心就业 “托底”。
为破解就业难题,兴县多管齐下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多元化就业格局,推动全民就业提速。
在劳务对接方面,兴县与中国保利集团、泰心康护、太原红马甲家政等省内外企业建立“双向摸底” 机制,通过 “招聘行动”“点对点” 输送劳务;对接省外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机构及优质企业,举办劳务对接招聘会,帮助 4000 余人实现县外转移就业。
在本地就业培育上,兴县大力发展帮扶车间,联合山西星能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开发岗位,新认定帮扶车间59 个,吸纳1991 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依托安置小区建设、乡村道路改造、水利工程等项目,吸纳劳动力参与建设;通过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上岗;收集发布零工岗位,带动 1223 人灵活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成效同样显著。兴县举办创业培训班,为返乡人员、城镇劳动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资金扶持等一站式服务,激发创业活力;依托县内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帮助3.2 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兴县外出务工品牌初具规模:5000 余家枣树种植户带动 2.5 万人就业,3200 余家生猪肉牛养殖加工主体带动 2.1 万人就业,490 余家餐饮住宿商户吸纳 1.1 万人就业,多维就业渠道为群众铺就增收致富路。
提升技能 精准服务做强就业“新引擎”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技能人才是支撑就业与区域经济进步的核心资源。地处吕梁山腹地的兴县,聚焦“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 目标,以 “培训 + 鉴定 + 就业 + 服务” 为主线,实施 “技能提升 + 精准服务” 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激活劳动力就业潜力。
——精准化技能培训:让劳动者“身怀一技” 闯市场。 兴县深知技能提升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率先构建覆盖15 个乡镇、3 个移民社区的网格化就业服务网络。通过 “网格员入户 + 线上问卷 + 线下座谈”,摸排劳动力就业意向、技能需求,建立动态 “劳动力技能需求数据库”,为精准培训提供支撑。
培训内容坚持“市场导向、实用优先”,针对县域产业方向与就业意愿,开设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服务等工种。2025 年以来,累计举办培训班 9 期,培训 1432 人,85% 以上学员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 “培训即取证、取证即上岗”。
对“吕梁山护工” 特色劳务品牌,兴县加大培育力度,联合专业机构开展 6 期专项培训,覆盖 1324 人。通过 “理论 + 实操 + 岗前模拟” 三段式教学,帮助学员掌握母婴、养老、病患照护技能。培训后依托 “校企合作、订单输送”,与北京、太原、西安等地家政公司合作,超千名护工实现稳定就业,月收入 4000—8000 元。
此外,兴县定期举办“技能兴县” 职业技能大赛,设家政、电工、烹饪等项目,邀请专家评委,以 “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评” 提升劳动者技能。对获奖选手给予技能等级晋升、就业优先推荐等奖励,营造 “学技能、比技能、用技能” 氛围,推动技能与就业能力双向提升。
——创新化就业服务:让就业帮扶“精准滴灌” 暖人心。兴县在强化技能培训的同时,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构建“五动” 模式与 “三个清单” 结合的精准服务体系。
“五动” 模式形成多方协同格局:人社部门牵头统筹政策与资源;镇村靠前做好信息摸排、政策宣传、岗位推送;企业主动开发岗位、参与招聘与实训;群众积极参训应聘;社会力量提供就业指导与创业扶持。
“三个清单” 实现精准帮扶:“劳动力基本情况清单” 记录年龄、学历、技能、就业意向;“岗位供给清单” 汇总县内外企业用工需求;“精准服务清单” 依据前两清单匹配结果,为劳动者定制 “一人一策” 方案,确保 “精准到岗、服务到人”。
为让服务更接地气,兴县开展“三个行动”:开通 “就业服务直通车”,组织专班深入乡镇社区,现场办理就业登记、社保查询等业务;举办专项招聘会,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邀请优质企业入驻,2025 年以来吸引 3000 余人参与,800 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创新 “直播带岗”,通过 “主播荐岗 + 企业答疑 + 在线投递” 打破时空限制,已开展 12 场,观看超 10 万人次,发布岗位信息 2 万余条,提供岗位 4432 个。
同时,兴县开展“‘社保 + 就业’服务进万家” 宣讲,组织骨干走进企业、社区、校园,普及政策,累计举办 17 场,覆盖 2 万余人次,推荐岗位 3583 个,助力群众懂政策、享政策。
——高质量就业成效:让群众“端稳饭碗” 过上好日子。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兴县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5 年 8 月,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覆盖率 “双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率稳定在 95% 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 90%,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扩大,更多群众靠技能实现收入增长。
“以前没技术打零工,收入不稳。现在参加电工培训拿了证,在本地企业月薪 5000 多,日子有奔头了!” 魏家滩镇脱贫户王师傅的话,道出众多劳动者心声。如今,像他这样靠技能就业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兴县将继续深化 “技能提升 + 精准服务” 双轮驱动,完善培训体系、优化服务模式、加大岗位开发,力争让更多劳动者 “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扶持、增收有渠道”,为高质量就业与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兴县将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技能提升 + 精准服务” 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引擎,持续深耕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 从课程设置的精准化适配,到培训资源的高效整合,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手握 “技能钥匙”;不断优化就业服务模式,以更贴心的政策解读、更便捷的对接渠道,打通就业服务 “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大岗位开发力度,联动政企资源挖掘就业潜力,全力构建 “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扶持、增收有渠道” 的民生保障新格局。这份对劳动者的承诺、对发展的担当,必将成为兴县推动高质量就业的坚实支撑,更将为县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书写出就业增收与经济腾飞同频共振的精彩篇章。
兴县融媒记者:张亚东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