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尖悬在屏幕上,一瞬间像被按下了时空折叠键。我想起几年前刚进设计院时,他站在会议室里对我和另外几位新进组同事说的话:“行业越差越要卷!熬过去,留下来的就是赢家。”
01 一条消息,撞碎了我的 “职场记忆”
上周某个普通的傍晚,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好友申请验证,备注栏里的名字让我愣了几秒 —— 是前设计院的那位领导。
通过申请后,他发来的第一句话格外直接:“现在转行做什么了?能不能和我聊聊?”
指尖悬在屏幕上,一瞬间像被按下了时空折叠键。我想起几年前刚进设计院时,他站在会议室里对我和另外几位新进组同事说的话:“行业越差越要卷!熬过去,留下来的就是赢家。”
那时的他,是设计院里出了名的 “卷王标杆”。手上的项目永远要多做几版方案,哪怕甲方明确说 “一版就够”;下属调完 CAD 图纸,他会要求同步重做整套文本,理由是 “格式要统一”;就连造型修改只需要看模型的阶段,他也会额外要求加渲几张效果图,“多给甲方看些东西,显得我们重视”。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那些在我看来毫无必要的工作,不过是他证明 “自身价值” 的方式 —— 用无效加班填满时间,再把这种压力层层转嫁给团队。当时他挂在嘴边的 PUA 话术,如今想起来还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事,可现在,曾经的 “卷文化倡导者”,居然也开始思考 “逃离”。
02 他曾是 “站稳脚跟” 的人,如今却困在 “加班循环” 里
说实话,在设计院那几年,这位领导的 “人生宗旨” 确实让他走得比别人稳。
他熬走了一茬又一茬同事,凭着 “能扛活、肯加班” 的标签,从普通设计师做到主创,拿下一级注册建筑师证书,在公司里成了 “不可替代” 的存在。我当初离开时,还曾想过:像他这样的人,应该永远不用担心里裁员吧?
可这次聊天里,他说的话却让我格外唏嘘。
“现在手下没几个人了,之前的同事走的走、转的转,最后就剩我一个‘老骨头’扛着。” 他说,35 岁的年纪,顶着主创 + 一注的头衔,却还是要天天加班到凌晨;薪资比几年前降了快三成,可他不敢跳槽 —— 外面的设计院要么薪资更低,要么要求更苛刻,“怕跳出去连现在的日子都不如”。
他像个被迫启动的 “永动机”,明明是公司里最后守着 “船” 的人,却眼睁睁看着船底早已漏水,连补的力气都快没有了。“以前总觉得只要够努力,就能避开行业里的坑,现在才发现,有些坑不是努力就能绕开的。”
挂了电话后,我盯着聊天记录看了很久。原来,再 “厉害” 的人,也抵不过行业趋势的裹挟;曾经被奉为 “真理” 的 “卷”,到最后不过是一场自我消耗。
03 转行一年,我看见的 3 个 “扎心真相”
从设计院离开后,我阴差阳错闯进了新的领域,这一年里,认识了不少和我一样从建筑行业转行的朋友。聊得多了,慢慢总结出一些关于 “转行” 的真相,算不上标准答案,却都是大家踩过坑、流过泪后的心里话。
第一类:毕业就转行的人,大多 “重生成功”
有个朋友刚毕业就放弃了设计院的 offer,去做了互联网产品经理。一开始也有过迷茫,对着陌生的行业术语一头雾水,但好在年轻、试错成本低,半年后就慢慢上手了。现在他偶尔会说:“幸好当时没抱着‘学了这么多年建筑,不做设计可惜’的想法硬扛,不然现在可能还在画不完的图里打转。”
对他们来说,转行不是 “放弃”,而是及时止损 —— 在还没被行业固化思维捆绑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赛道,反而像获得了一次 “重生”。
第二类:工作 3-5 年转行的人,“薪资降了,但快乐翻倍”
这类朋友大多在设计院里摸爬滚打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个做了 4 年建筑设计的女生,转行去做了室内设计相关的运营,薪资比之前降了 20%,但再也不用天天加班到凌晨,周末能和朋友约着看展、逛街。“以前总觉得‘赚得多’才重要,现在发现‘能好好生活’更难得。”
他们或许会为薪资的回调纠结,但更多时候,是为摆脱了无效内耗的快乐而庆幸。
第三类:工作 8-10 年转行的人,“阵痛期长,但终于能喘口气”
身边有位做了 10 年建筑主创的前辈,转行去做了建筑相关的培训讲师。一开始很不适应 —— 从 “画图” 到 “讲课”,从 “对接项目” 到 “对接学员”,整个工作模式都要重新学习。前半年他常常焦虑到失眠,怕自己做不好,怕辜负之前积累的经验。但慢慢熬过来后,他说:“终于不用再盯着项目 deadline 焦虑,不用再为了改方案和甲方反复拉扯,虽然阵痛期长,但现在终于能喘口气了。”
对他们而言,转行是一场 “冒险”,需要放下过去的光环,重新从零开始,但一旦迈过去,就是另一片天地。
04 建筑行业,真的成了 “迟暮的巨轮” 吗?
聊起转行,总有人会问:“建筑行业真的不行了吗?”
其实不是 “不行了”,而是 “变了”。
曾经,很多人把 “卷” 当成对抗行业波动的武器,以为只要够努力,就能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就像一艘迟暮的巨轮,船长告诉水手 “努力划船就能避开冰山”,可等真的去检查救生艇时,才发现早已锈穿。
现在的建筑行业,不再是 “只要画图好就能活下去” 的时代,更需要的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 是从 “单一设计” 到 “综合服务” 的转变,是从 “被动接项目” 到 “主动找机会” 的突破。
而那些选择转行的人,不是 “逃兵”,只是在认清行业现状后,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路。毕竟,没有永远稳固的行业,只有永远能适应变化的自己。
来源:带你了解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