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彩剔划花兔纹枕,宋,高10.5厘米,面横36.8厘米,面纵17厘米,底横36厘米,底纵14.5厘米。 枕略呈扇形,枕面边缘刻划花叶纹,中心为复线长方框,内有一花瓣形开光,开光内刻划黄兔、绿草、白色的土地。开光外为黄色剔花卷枝纹。施釉至枕侧一半处,釉边沿饰复线
三彩剔划花兔纹枕,宋,高10.5厘米,面横36.8厘米,面纵17厘米,底横36厘米,底纵14.5厘米。 枕略呈扇形,枕面边缘刻划花叶纹,中心为复线长方框,内有一花瓣形开光,开光内刻划黄兔、绿草、白色的土地。开光外为黄色剔花卷枝纹。施釉至枕侧一半处,釉边沿饰复线装饰。枕背面有一圆形通气孔。素底。 此枕主题纹饰更加突出,设色淡雅清新。 从现存实物资料看,宋代大多数三彩枕以绿色为基调,辅以黄、白、褐等色,几乎不见蓝色,配色清新明快,柔和淡雅。纹饰主要有人物、花鸟、动物等。
琉璃厂窑黄紫釉双系壶,宋,高17.1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7.1厘米。 壶直口,无颈,长圆腹,浅圈足,一侧置曲状流,相对称一侧为短柄,肩部饰双系。壶体外腹上部施黄釉,中间施紫釉,釉面饰浅黄色交叉状复线纹共四组,下腹部及足部露紫黑色胎体。 此器造型古拙质朴,交叉的复线色彩鲜艳,与紫色的胎体及釉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格外醒目。
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长方枕,宋,高11.8厘米,面横33.5厘米,面纵15.5厘米。 枕呈长方形,两端稍阔,中间略收,一侧面有一圆形通气孔。枕面以划花装饰,长方形边框内纹饰分3组:中间一组为人物纹,二人前后相伴而行,服饰一黄一绿,前者手持鱼篓,后者扛杆,似去垂钓,周围的绿树、青草、黄云透出生机;两侧两组黄地开光内各绘折枝花一朵,白花绿叶,开光外衬以褐黄色地。枕面的边框外至枕侧面施绿彩,施釉不到底。 枕面纹饰设色以绿彩、黄彩为主,色彩素雅,体现了宋三彩的着色特点。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辽,高3.1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7.5厘米。 碟敞口,斜折沿,平底。外壁无釉。内壁施黄、绿、白三彩釉,并以刻花为饰。内底刻划坡地上兔子一只,饰有刻划的花草纹。小兔两耳竖起,作回首观望状,似在草丛间奔跑跳跃,自然生动。 契丹族建立的辽代,国人以游牧、渔猎为生,本无陶瓷生产。随着与中原地区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原的陶瓷器和制瓷技术传入辽国,并逐渐为其掌握和发展。此件三彩器的造型、纹饰、烧造工艺等各方面均可见中原地区五代以来制瓷业的影响。 目前所见,辽代烧造三彩釉陶瓷器的窑口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缸瓦窑、辽宁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南山窑、北京龙泉务窑等。
三彩划花龙纹盘,辽,高2.3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12厘米。 盘折沿,边沿处隆起一周,浅腹,平底底,圈足。内外壁施绿釉,盘心并施褐彩、黄彩。外底无釉,露白色胎体。盘心褐色弦纹内刻一黄色团龙纹,张口吐舌,龙身盘曲,龙爪伸张有力,形象威猛传神。 此盘制作规整,设色浓重,黄色的腾龙在绿色的盘体衬托下醒目突出,是辽代三彩器的代表作品。 辽三彩受唐三彩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自身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釉色以黄、白、绿三色釉料为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