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奇的骗局,憋屈的骗子!专骗老年人的骗局被年轻人当成羊毛给薅了,甚至还把骗子给薅“秃了”。骗人不成反被薅的戏码,你敢想?如此愚蠢的骗子简直是“业内之耻”。
离奇的骗局,憋屈的骗子!专骗老年人的骗局被年轻人当成羊毛给薅了,甚至还把骗子给薅“秃了”。骗人不成反被薅的戏码,你敢想?如此愚蠢的骗子简直是“业内之耻”。
直播间里两块钱一本还包邮的低价书,吸引老年人购买,收到之后被要求扫码解锁。这就是骗子精心准备的骗局,没承想老年人没忽悠到,反倒被年轻人给反向操作,把骗局变成薅羊毛的狂欢,骗子装书的密码箱被清空库存,下手慢的年轻人到处找骗子继续薅,一场荒诞的反转剧,把骗子按在地上狠狠摩擦。
低价书藏进密码箱,骗你没商量
电信诈骗太猖獗,剧本更新太快,很多接到诈骗电话的人不知不觉就会落入陷阱,按照骗子的剧本乖乖掏钱。
以前是通过电话忽悠受害人,如今随着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骗子们也与时俱进,开始在直播间干起骗人的勾当。
2025年开始,短视频平台上突然出现很多“低价卖书”的直播间,感恩回馈“粉丝家人们”,各种各样的书统统两块钱一本,还包邮到家。
动辄几十元的书现在两块钱就能买到,很多人动了心,等到真付了钱收到快递才发现,拿到手里的不是书,而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密码箱。
密码箱看起来质量还不错,而书就躺在密码箱里,但是没有密码打不开。这时候,真正的套路就上线了。
密码箱醒目位置上贴着一个二维码,上边赫然写着“扫码获取开锁密码,获取您心爱的书籍,同时附送财富密码”。
原本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书,拿不出来心里闹得慌,现在还能领财富密码,难道真有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很多人拿出手机就扫码,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更容易被忽悠,不扫一下总感觉自己丢了一个亿,毕竟上边也明晃晃地写着:“不扫码就失去致富机会”。
当然,如果真扫码就中了直播间的诡计,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下来,大量个人信息被偷走,然后被诱导消费甚至被骗钱。最后财富秘籍没搞到,反倒是可能损失大量钱财。
在网络世界里又菜又爱玩的老年人,就是被骗的重点目标,成为骗子完成业绩指标的“韭菜”,很多老年人就这样被套路了。
网络上套路深,根本不是老年人能玩转的,一些被骗的老人,其子女就在网上“现身说法”,称老人扫码加客服微信后,就被拉到一个群里,里边有专门的老师天天上课洗脑。
最开始发几个红包忽悠老人,后来就开始推销驼奶粉,群里的老人被洗脑后,疯狂抢购几千元一件的产品。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此时根本不把钱当钱。
老人的子女意识到老人被骗后,就把这一遭遇发到网上,让“密码箱诈骗”的套路在大众面前曝光。
随着爆料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这才发现,上当受骗的不只是自家的老人,密码箱藏书的诈骗套路已经忽悠了很多老年人。
随着被骗的帖子曝光,防骗避雷帖也随之出现,不过无论子女如何劝说,老人就是认准了“群里老师”,对子女的说法嗤之以鼻,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眼看着自家老人搞不定,年轻人就转换思路,直接对骗人的直播间发起攻击,源头解决了,自然也就没办法再骗老人了。
年轻人组团反薅,骗子成韭菜
密码箱骗局的玩法被剧透得明明白白之后,年轻人将目光瞄向直播间,整个诈骗剧情很快就开始脱离“正轨”,骗子竟沦落成待宰的羔羊。
年轻人发现,虽然密码箱藏书的目的是骗老人的钱财,但邮寄过来的密码箱好像还不错,花两块钱买本书,再送一个密码箱,貌似稳赚不赔的生意。
要不说网上能人多,密码箱的破解方法,很快就被网友给研究出来发到网上,很多人照做之后很快也打开了那些还没扫码领密码的密码箱。
其实这种密码锁并不复杂,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都用过密码日记本,如今密码箱的密码锁,和当初日记本的密码锁如出一辙。
破解密码锁的人越来越多,网上的教程也有一大堆,年轻人发现这箱子还挺好,于是大家对这场骗局的心态发生变化,从“不要信”变成了“购买链接在哪”。
了解了如何徒手开密码锁的年轻人,在他们看来这哪里是什么骗局,简直是“商家送福利”,这样的福利不得使劲薅?
最开始,大家涌入那些在曝光帖中被点名的直播间,疯狂下单买书,收到快递后就是徒手开密码箱,至于扫码这些提示根本连看都不看。
有人大量薅羊毛后,随手把战利品照片发到网上,这该死的攀比心一起来,那些还没拿到密码箱的网友,哪里还坐得住。
越来越多人涌入直播间,主播还没来得及说几句开场白,货架上的低价书就被大量抢购。看着不断往上冲的订单量,主播心里乐开了花,下单成功的网友也乐开了花。
购销双方心里都高兴,妥妥的双赢局面,只是可能会在心里互道一声“傻X”,这种默默的“祝福”,并不影响各自安好。
直播间卖得有多嗨,后边哭得就有多惨,低价书密码箱卖了一大堆,结果扫码的买家寥寥无几,一边爆单一边亏本的奇景也是不多见。
本来是骗老年人的诱饵,如今却成了年轻人手中的战利品。看着被清空的仓库和静悄悄地扫码获取密码后台,骗子们欲哭无泪,这届网友怎么就不按套路出牌?精心设计的诈骗套路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
低价卖书的直播间很快被“薅秃了”,意识到被骗的骗子主播们,只能悄悄关闭直播间,再也不敢上线和粉丝家人们玩“猫捉老鼠”的戏码,毕竟自己已经成了“老鼠”。
尝到甜头和没尝到甜头的网友们,怎么会善罢甘休,之前下单的直播间干不下去了,那就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去寻找类似的直播间。
低价买书拆密码箱,仿佛成了“赛博版赌石”,开出箱子的像中了大奖,没开出箱子的只怪这次运气不好,下次一定先确认好密码箱再收货。
一些正经卖书的直播间也遭到池鱼之殃,因为没有密码箱而被大量退货,最后不得不在背景板上大字标注“纯卖书,不送密码箱”。
骗术层出不穷,银发族成重灾区
买书送密码箱已经被彻底薅秃,类似的直播间也销声匿迹,骗人不成反被薅的反转戏码,在平日里本就少见,骗术的升级比密码箱破解教程要快很多。
纵观整个过程,真正打败骗子的主要也是靠年轻人,如果只靠老人自己的话,还不知道有多少老人要上当受骗。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老人会成为“韭菜”,骗子挖个坑就往下跳,活了几十年就没攒下一点人生经验?
调查显示,针对老年人的网络骗局,主要是以“免费”“养生”等为噱头,抓住老人最关注的点,进行针对性宣传。
在所谓的粉丝群里,大部分都是骗子事先安排的托,通过群里日常沟通,帮助骗子强化“专家人设”,让不明真相的老人信以为真。
“免费领鸡蛋”“抢红包”这种小恩小惠,对老年人有着致命的杀伤力,虽然一个红包也就几分钱,几个免费鸡蛋要听好几个小时的培训课。
红包、鸡蛋免费发完之后,骗子就开始推销所谓的保健产品了。老人几天抢到的红包,加起来只有几毛钱,随便买一件保健品就要上万甚至好几万。
更可恶是,骗子推销的所谓保健产品,完全就是一个假冒伪劣产品,经过一番天花乱坠的包装后,就成了专骗老人的“高级货”。
除了卖所谓的保健产品,骗子还利用老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假冒医生向老人推荐“神药”,甚至为了多卖药而建议老人停止正在进行的治疗。
一群老人上当受骗,在群里接受了几天的公益洗脑之后,就大量购买骗子的“神药”,两天被骗走35万余元。
还有一些平台以古钱币、古董的名义行骗,直播间虚构了“雷氏家族”的背景,以“六字箴言”给老人洗脑,一步步诱导老人消费。
类似前文提到的低价卖书反被薅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老人遭遇诈骗网络活动后,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为老人的权益“上保险”,既需要完善立法,又需要社会共同参与,还有子女也要做老人的“数字守门人”。
多检查老人的手机是否安装非法APP,多回家陪陪老人聊聊天,多向老人讲解网络诈骗的套路,帮父母守好养老钱。
来源:说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