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爆发全国性骚乱:东南亚“家族经济”何去何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3 06:09 1

摘要:前言导读:(本文深度,分别为:火药桶被点燃;矛盾的经济性根源;印尼的经济何去何从?全文共3500字,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看完,必有收获!)

前言导读:(本文深度,分别为:火药桶被点燃;矛盾的经济性根源;印尼的经济何去何从?全文共3500字,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看完,必有收获!

印尼其实是很经典的制度经济学案例,可能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除了新加坡,都是类似的模式,即强政府弱市场,他们都选择在家族精英和门阀制的国家基础上堆砌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实则是垄断性的经济世家在操控着实际的国家经济运行。

但这种矛盾的组合,一直回避不了东南亚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而且“门阀制”下,上层经济岗位被高度垄断,任何对于经济上层的的利益改动在日常都很难推进。

而印尼总统,往往也是“门阀”选择的结果,普拉伯沃虽然算是军事和政治强人,但在治理方向上,依然还是需要延续惯例,为议员阶层们持续创收!

尽管其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拉升底层居民福利之上,但依然无法改变印尼当下基尼系数过大的问题,而印尼的国家经济实力排名虽世界前10,但经济结构落后,因此也无力推行大规模的社会公平性福利制度,所以就在这种看似不断提升印尼底层利益,但财富剪刀差依然还在不断扩大的现象中,社会的矛盾终于积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2025 年 8 月 15 日,印尼国会通过《议员住房补贴政策》,根据这项政策,580 名国会议员每人每月可领取 5000 万印尼盾住房补贴,全年消耗国家预算高达 1.74 万亿盾(约 7.4 亿元人民币),这一数额足以支付 3.6 万名教师的年薪

要知道,在印尼,普通公务员月薪不足 500 万盾,约2200元人民币。此外,占据印尼大型城市中约18%的人口正从事着网约车、快递类的零工经济,他们的日均收入仅 2 万盾左右,且大部分不享受社会福利,这种制度安排被民众视为 "赤裸裸的特权分配"。

更令公众愤怒的是,议员实际收入(含出勤奖金、差旅费报销等隐性福利)已经高达 2.3 亿印尼盾 / 月,是社会平均工资的 30 倍,而同期印尼基尼系数已攀升至 0.43,远超 0.4 的国际警戒线。

而抗议活动的升级轨迹,也清晰展现了民众不满的累积与爆发过程:

8 月 25 日,雅加达国会大厦前的和平示威因警方逮捕 300 余人,其中有150 余名未成年人而被激化,示威者挥舞着印有骷髅图案的旗帜冲击护栏,高喊 "解散国会" 的口号。

8 月 28 日,摩的司机库尔尼亚万的死亡事件成为全国愤怒的催化剂,现场视频显示警方装甲车碾过他摩托车的画面在 TikTok 等平台获得数十亿次观看,这将抗议推向暴力边缘。

随后 72 小时内,骚乱快速蔓延至印尼全国:望加锡议会大楼被纵火致 3 人死亡,财政部长穆丽亚妮住所遭洗劫,泗水、巴厘岛等地爆发激烈冲突,政府被迫暂停 TikTok 直播功能以遏制信息传播。

印尼总统普拉伯沃为了因对本次危机,一方面紧急取消访华之行,亲赴库尔尼亚万灵堂吊唁,推动国会撤销部分议员津贴并暂停涉事议员出访;另一方面部署上千名安全部队封锁国会周边,强调 "不会对暴力行为袖手旁观"。

这种 "部分妥协 + 强力维稳" 的组合拳看似暂时遏制了骚乱蔓延,但未能触及引发危机的制度根源!

这场骚乱已然升级为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荡事件,也触及了东南亚“门阀制”经济最大的痛点!其特殊性在于具有其泛阶级动员特征,参与者涵盖学生、工会成员、零工从业者、无业青年等多元群体,诉求从最初的 "取消津贴" 迅速扩展为 "提高最低工资"、" 反对税负改革 "、"解散议会" 等复合议题

万隆的打工者举着 "我们不想被 AI 取代" 的标语,雅加达学生团体 "Gejayan 呼吁" 将抗议上升为 "反寡头、反军警压迫" 的政治运动,街头涂鸦 "我们活着就要被征税" 则直白表达了对当下印尼分配制度的失望

这种诉求的扩散性表明,议员津贴只是导火索,民众真正愤怒的是持续数年的工资停滞、食品价格上涨、社会保障缺失等经济结构性问题!

印尼经济在2024-2025年呈现出"增长表象下的结构性失衡"特征:2024年GDP增长5.03%,总量达1.35万亿美元,人均GDP约4,960美元,2025年2季度度增速虽增长至5.12%,但仍维持在5%左右的中速水平。然而,这种增长并未转化为广泛的社会福祉,反而通过"增长放缓-就业不足-分配不公"的传导链条加剧了社会矛盾。

首先是宏观经济增长与就业质量之间的悖论尤为突出:尽管2025年3月,印尼总体失业率降至4.76%,创下了1997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其总失业人数仍达728万,且青年失业率持续超过12%在其4400万15-24岁年轻人中,16%处于失业状态,这一比例是泰国和越南的两倍以上111213

而且,其就业市场呈现"低质量增长"特征,由于门阀制的过度索求和经常变动的政策,2025年上半年,印尼制造业丧失4.2万个岗位,新增就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汽车维修等低薪服务行业,64.4%的就业者面临正规就业壁垒和技能发展限制。这种结构性失业直接导致中产阶级规模从2019年的5730万(占总人口21.5%)萎缩至2024年的4780万(17.1%),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包容性。

接着,印尼社会的财富分配也呈现出了显著的马太效应,其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失衡已触及临界点。尽管政府设定2025年基尼系数目标为0.37,但实际值达0.42,前10%人口掌握全国67%的财富,形成"精英垄断-大众贫困"的两极分化。并且,2025 年,印尼制造业工人实际工资较 2019 年仅增长 12%,远低于同期 21% 的累计通胀涨幅!

但这都不算什么,如果看食品涨幅才是惊人,2022-2025年,印尼食品价格暴涨78%,而最低工资仅上调12%,仅2025 年 8 月印尼食品成本就上涨接近 4%,核心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6.86!

除此之外,印尼9300多万人日均收入低于23.3元人民币,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 "增长而不发展" 的悖论,本质上是门阀经济体制下资源分配扭曲的必然结果,何况,印尼的外债规模已经突破了4,333.43亿美元,其本身虽大,但一直是一个脆弱的债务型经济体

但就是这种情况下,印尼财政支出还呈现了鲜明的 "特权倾斜" 特征:议员津贴、燃油补贴等非生产性支出占预算的 12%,而基础设施投资仅占 7.5%。2025 年预算案中,议员住房补贴一项就超过公共教育经费的 15%,这种资源错配形成了 "劫贫济富" 的分配效应。更严重的是,议员津贴采用包干制发放,无需提交使用明细或接受审计,资金流向完全处于灰色地带。透明倡导组织 Fitra 披露,这类隐性福利已成为政党交易和选举筹资的重要渠道,形成 "预算制定者优先自肥" 的恶性循环。这种制度性腐败直接推高了企业的寻租成本, 印尼企业平均需将营收的 8.2% 用于非正规支出,位列东南亚第一。

并且,催生了市场结构的寡头垄断,此举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不平等。苏哈托时代形成的 "20% 家族" 垄断模式虽经民主改革有所弱化,但门阀势力仍控制着关键产业。以资源领域为例,印尼镍出口增长 17.3%、贵金属增长 18.3% 的红利,主要流向与军政精英关联密切的企业集团。苏哈托家族虽在 2025 年 8 月被最高法院判决返还 3.24 亿美元挪用资产,但其通过基金会、关联企业等方式仍深度参与能源、金融等领域。这种垄断结构导致经济增长的 "排他性"!

而用于缓解社会矛盾的劳动权益基本保障制度一直缺失,也将普通劳动者推向了生存边缘。尽管印尼拥有源自荷兰殖民时期的完善劳动法律体系,但执行层面存在巨大漏洞。雅加达制造业企业普遍变相延长工时,每周实际加班达 12 小时,却仅按最低工资标准的 1.5 倍支付加班费。而政府在外贸、网约车新业态监管上的滞后,使得平台企业可通过外包合同规避法律责任,形成 "经济增长中的隐形人" 现象。

亚洲开发银行(ADB)在2025年6月报告中明确指出,印尼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已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这种"政策摇摆、执行偏差、信任流失"的恶性循环正在削弱其经济增长!

但我们要知道这种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印尼政治经济的共生关系密不可分。苏哈托时期建立的 "军政 - 商业" 联盟模式虽有所松动,但并未根本改变。普拉伯沃总统本人就是这种结构的产物, 作为苏哈托的女婿,其家族涉足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弟弟身更是一名亿万富商

在普拉伯沃 2024 年组建的 "红白内阁" 中,虽仅 8% 成员来自军警系统,但集中在总统府、国防、司法等关键部门,形成 "结构性影响力"。这种权力结构决定了政策制定必然向精英阶层倾斜,难以产生真正惠及普通民众的改革措施。

而印尼门阀经济的制度性特权,也正是根植于政治与军事精英对资源分配的结构性控制其核心表现为权力群体通过立法与政策设计强化利益垄断。

2025年修订的《印尼国民军法》将军人可担任的文职职位从10个增至14个,新增海洋与渔业部、国家灾害管理局等关键部门,这延续了自苏哈托时代"双重职能"理念下军方对经济领域的渗透传统。

正如《亚洲教父》一书对东南亚商业生态的剖析,印尼门阀经济的本质在于依赖制度性特权而非技术创新

要想改变很难!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而言,印尼有一个教训,值得大家警示:没有包容性的增长,可能终将沦为社会动荡的催化剂。

大家不因忘记1998,但更应该感恩身在华夏,中国强盛!

来源:文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