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聚力建支点】来凤县家风故事作品展播(八)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3 11:17 1

摘要: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传播良好家风。来凤县妇联特开设“家风故事”专栏,对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引导广大家庭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培育文明风尚。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传播良好家风。来凤县妇联特开设“家风故事”专栏,对征集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引导广大家庭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培育文明风尚。

我家的四个小太阳

作者:余可芮 指导老师:席友

妈妈常说,我们家有四个会发光的“小太阳”。它们藏在爸爸的旧茶杯里、外婆的补丁围裙上,还有我每天的小行动中——那就是诚实、友善、节俭和乐观。

诚实:就是主动承认的勇气

上周换完座位后,我发现地上有一只小兔子花纹的铅笔,很漂亮,我很喜欢。我捡起来放进了自己的笔袋。放学回家,我把笔藏在书包最底层,写作业时却总觉得书包在发烫。妈妈走过来看见我对着本子发呆,问到:“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呀?”我掏出那支笔,眼泪吧嗒吧嗒流了出来,“我... 我太喜欢了...就捡了起来放在自己的笔袋里面了。”妈妈没有生气,轻轻擦掉我脸上的泪,并告诉我:“诚实的孩子就像开着门的小房子,阳光才能照进来。”还让我明天把捡到的铅笔交给老师。

第二天早读,我攥着笔交给了老师,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在清楚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批评我,反而夸奖我有主动承认错误的勇气。回家后我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承认错误需要勇气,就像给心里的小房子打开窗,让阳光把害怕和难过都晒跑。

现在每当我想到那支小兔子铅笔,就想起那天主动承认错误的自己—— 原来诚实并不难。

友善:就是电梯里的小举动

一天晚上,我跟外婆出去玩,在电梯里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这位老爷爷是我们楼上的邻居,以前总碰到过,但从来没有见他一个人过,一楼到了老爷爷却没有出电梯,他慌忙的按着电梯按钮,迷茫的眼神中满是无助。外婆拉着我又走回了电梯,她说我们送老爷爷回家。在我和外婆的帮助下,老爷爷顺利的回到了家,看着老爷爷安心的神情,我感觉心里也暖暖的。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友善可以是送迷路老爷爷回家,也可以是学会和朋友分享,它是藏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现在每次带零食去小区玩,我都会多准备一份,见到摔倒的小妹妹,我也会去扶一扶她。因为友善就像播撒小种子,它会随时开出美丽的小花。

节俭:就是旧物改造的魔法

我的布娃娃小熊掉了一只耳朵,我难过地把它扔进玩具箱。妈妈却把小熊捡出来,用旧衣服给它缝了一顶新帽子,好像小熊戴上帽子更可爱了!清晨吃早餐时,外婆把昨天的剩馒头烤得金黄,原来节俭就是让食物变美味的魔法。周末,爸爸教我用酸奶盒做笔筒,把易拉罐剪成小花盆,还说:节俭不是舍不得扔东西,是让每个物品都找到新的小使命。

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各种“魔法改造品”:牛奶盒做的收纳盒、旧纸盒改的存钱罐。这些旧物就像会发光的小宝藏,让我懂得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美好。

乐观:就是雨天的纸箱城堡

上周六突降暴雨,原本约好去游乐场玩的计划泡汤了。我趴在窗边生闷气,妈妈却搬来一个大纸箱:“既然不能出去玩,我们就在家里建一座城堡吧!” 爸爸帮忙剪出窗户和门,我用彩笔在纸箱上画满花朵和星星。

当我们在纸箱城堡里玩过家家时,屋外滴答滴答的雨声,像在给我们伴奏。妈妈说:“乐观就是下雨时不盯着积水叹气,而是想想怎么用雨水画出彩虹。” 现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会试着找一找藏在困难背后的“小惊喜”—— 比如晴天虽然下雨,但却可以看到漂亮的彩虹;摔跤时,发现泥土里有正在搬家的可爱小蚂蚁......

这四个小故事,就像爸爸茶杯里飘着的四片茶叶,在生活的热水里舒展开不同的香气。诚实教会我直面错误的勇气,友善让我尝到助人为乐的甜蜜,节俭打开旧物改造的魔法世界,乐观则是永远朝向阳光的小指南针。我咬着香脆的馒头片,忽然发现这些家风故事就藏在平常的日子里。它们像四颗小太阳,照亮我成长的每一步。

家风如春雨 悄然润我心

作者:张宇豪 指导老师:向雨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灵魂的归宿。而家风,则是一个家庭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正如春雨一般,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我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那些平凡的家风故事,却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

爷爷总是教育我们要勤劳善良。记得有一次,村里的道路因为连日的雨水变得泥泞不堪。爷爷看到后,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走向路边。他弯着腰,一下一下地铲除路边的杂物,填补路上的坑洼。我问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地做这件事呢?”爷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咱们村里的人都是乡亲,道路好,大家出行方便,这也是咱们的责任啊。”在爷爷的带动下,村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来。爷爷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勤劳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是为了大家的幸福。

奶奶则用她的善良诠释着家风。她经常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每到收获的季节,奶奶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她会挑选出最新鲜、最饱满的蔬菜,装在篮子里,送到那些老人的家里。老人们拿着奶奶送的菜,脸上满是感激的笑容。奶奶常说:“人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在奶奶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爸爸妈妈也有着自己的家风故事。他们教导我要诚实守信。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不小心弄坏了同学的文具,因为害怕被批评,我想隐瞒这件事。可是爸爸妈妈知道后,严肃地对我说:“做错了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主动向同学道歉并赔偿了文具。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撒过谎。

这些家风故事虽然平凡,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成长的道路;又像一把把钥匙,打开我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农村家庭所传承的家风里,还有着无数这样温暖而又有力量的故事。

其实,不仅仅是我家,每一个农村家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风。这些家风汇聚在一起,就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流淌在我们农村的土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茁壮成长。

家风无言 润物无声

作者:和宇茼 指导老师:谢爱林

在喧嚣的都市中,我家如同一座宁静的港湾,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氛围——家风。

这家风,如同细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步履坚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它们或明显或微妙,或传统或现代,但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我家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尊重、勤奋、孝敬、谦逊”八个字这两个词,虽然简洁,却包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尊重

在我家,尊重被视为最珍贵的品质。母亲常说“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她用言行教导我们,我是面对家人还是朋友,都应该以尊重为先。在家里,我们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意见和选择:在社会上,我们尊重他人的职业和劳动。也是因为如此,我们也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学会了包容和理解。

勤奋

父亲总是会讲述他年少时的故事。那时,家中贫困,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每当夜幕降临,父亲便点起一盏煤油灯,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他说,那盏灯,不仅照亮了他的书本,更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这樂离故事,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我们树立榜样。他常说:“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全力以赴。

孝敬

尊老爱幼也是我家的重要家风。在家里,父母总是以身作则,对太爷爷太奶奶关怀备至。有好吃的,总是先给太爷爷太奶奶;有好玩的,也会带着妹妹一起分享。受母亲的影响,我也学会了关爱长辈和照顾妹妹。记得有一次,太爷爷生病卧床我主动为爷爷端水送药,给太爷爷讲故事,逗太爷爷开心。看到太爷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心里也暖暖的。我知道,尊老爱幼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在生活中,父母还教育我要勤劳节俭。他们每天辛勤工作,从不抱怨辛苦。在家里,母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谦逊

谦逊则是我家另一种重要的家风。母亲总是提醒我们,不要骄傲自满要学会谦虚。她常说:“满招损,谦受益。”在母亲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这些家风在我家的传承中,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也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它们如同指南针,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如同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如今,我已经长大了,但我家的家风依然铭记于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它必是我的“树人”。

窗棂间的家风长卷

作者:张荷兴玥 指导老师:袁秋红

家风如同一条看不见的河流,流淌在家的每一寸空间,滋养着每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也是一种深沉的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生观。我的家风,是父母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果实,它包含着勤奋、正直、关爱与担当,这些品质如同阳光、空气和水分,支撑着我健康成长,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得更远、更高。

在县城北家具建材市场的角落里,“飞宇门窗”的蓝底白字招牌已经矗立了十个春秋。玻璃幕墙映着父母日渐弯曲的脊背,铝合金门框框住了无数个清晨与黄昏。这方不足百平的小店,不仅是承载全家生计的港湾,更是镌刻着“勤奋、正直、关爱与担当”的家风博物馆。

勤奋:晨光里的勤奋密码

每天清晨五点,当城市还笼罩在薄雾中,父亲的手机闹钟便会准时响起。他轻手轻脚地穿好工装,在厨房煮上一锅红薯粥,就匆匆骑着电动车赶往两公里外的型材市场。盛夏时节,仓库铁皮屋顶被晒得滚烫,他戴着草帽在成排的铝型材间穿梭,仔细核对每根材料的壁厚与氧化膜厚度;寒冬腊月,他的手指常常被冻得发紫,却依然坚持逐件检查五金配件的承重参数。

母亲总是比父亲晚半小时到店,她要先把我的早餐准备好,再顺路采购当天的食材。到店后,她麻利地擦净玻璃展柜,将样品门窗的开合角度调整到最佳展示位。遇到客户咨询,她能熟练地介绍每种型材的隔热系数、隔音效果,还会用手机里存着的装修案例图,耐心帮客户设计门窗方案。记得有一次为了赶制一批别墅门窗,父母连续半个月每天工作到凌晨,父亲负责切割焊接,母亲则在一旁帮忙打磨毛刺、组装配件,店里的切割机轰鸣声常常伴着星光停歇。

正直:尺规上的正直刻度

在父亲的工作台上,永远摆放着一把高精度游标卡尺和一本装订整齐的客户档案。他常说:“门窗是房子的眼睛,容不得半点马虎。”有一回,合作多年的供应商送来一批价格优惠的密封条,经检测发现耐老化性能不达标,父亲当即决定退货。供应商急得直跺脚:“大家都这么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父亲却坚决摇头:“看不见的良心更要看得见。”

母亲在销售时更是坚守底线。遇到客户想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她总会拿出行业标准手册,逐条解释其中的安全隐患;碰到装修公司想拿回扣,她直接婉拒:“我们只赚该赚的钱。”去年有位客户验收时发现一扇窗户的密封胶条稍有瑕疵,尽管不影响使用,父母还是主动提出免费更换,并额外赠送了纱窗清洗服务。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让小店在建材市场赢得了“金口碑”。

关爱:窗格里的关爱温度

店铺的休息区永远备着饮水机和急救箱,墙上还挂着免费测量、免费安装的承诺牌。隔壁五金店的张大爷经常过来蹭空调,母亲总是笑着递上凉茶;送快递的小哥来躲雨,父亲会帮忙烘干湿透的工作服。记得有年冬天,一位独居老人的窗户被大风刮坏,父母顾不上吃晚饭,带着工具就赶去维修。修好后老人颤巍巍地掏出钱,父亲却摆摆手:“小事一桩,您老注意保暖。”

每逢节假日,父母总会带着我去看望孤寡老人,帮他们检修门窗、更换纱窗。有位李奶奶家的窗户年久失修,父亲不仅免费更换了整套五金件,还教她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善举渐渐成了我们家的传统,我也跟着学会了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人。

担当:风雨中的担当脊梁

2019年夏天的特大暴雨,让整个建材市场变成了泽国。积水漫进店铺时,父亲没有急着转移货物,而是先帮隔壁的文具店抢救账本;母亲则带着我给被困的商户分发泡面和矿泉水。雨停后,父母主动组织商户清理淤泥,还发起捐款帮助受灾严重的同行。市场管理方送来锦旗时,父亲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街坊邻居,该帮就得帮。”

2020年疫情期间,许多客户无法到店,父母就开通线上直播,讲解门窗选购知识;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们戴着口罩上门安装,严格做好消毒防护。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父亲常说:“越是困难,越要守住承诺。”正是这份担当,让小店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如今,我也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门窗设计,母亲则手把手教我如何与客户沟通。看着店里新添的智能测量仪和3D设计软件,我明白时代在变,但父母用行动诠释的家风永远不会变。那些在切割机的轰鸣声中坚守的日夜,在客户满意笑容里收获的感动,在风雨同舟中凝聚的温情,早已化作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基因。

推开一扇窗,看见的不仅是外面的风景,更是一个家庭的品格与坚守。飞宇门窗的玻璃上,映照着父母的汗水与笑容,也折射出勤奋正直、关爱担当的家风光芒。这光芒,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更多人的生活。

荆楚家风耀长河 华夏国运腾盛世

作者:李思芋 指导老师:田艳

在湖北这方热土上,无数平凡家庭如同奔涌的溪流,以各自独特的家风传承,最终汇聚成支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浩荡长河。它们或激越,或深沉,或清澈,共同滋养着荆楚大地的根脉与未来。

洪湖岸边:赤诚的浪花永不褪色

洪湖浩渺烟波深处,老渔民李振国的船舱里珍藏着一枚磨得发亮的红五星。那是他爷爷——一位洪湖赤卫队老交通员的遗物。爷爷当年驾着小舟穿梭芦苇荡传递情报,被敌人围捕时,纵身跃入湖水,用生命掩护了怀揣的秘密。临终前只留下话:“湖在,根就在;人正,路就不歪。”这份赤诚与刚烈,深深烙印在李家血脉里。李振国父亲在担任村支书时,洪水肆虐,他七天七夜坚守大堤,困极了就用凉水浇头,嘶哑着嗓子指挥抢险,保住了全村家园。如今,李振国没有离开这片浸透祖辈热血的水域,他成了洪湖生态保护的“民间湖长”,带头拆除自家围网,推广生态养殖。他划着小船,耐心劝阻过度捕捞的乡亲:“洪湖养活了咱几辈人,咱得让她喘口气,像爷爷护情报那样护着这汪水!”他朴实的行动,正是红色家风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的深情回响。

襄阳车间:毫厘之间见匠心

襄阳一家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老牌轴承厂,高级技师王建国的工具箱最底层,静静躺着一把他父亲用了四十年的千分尺。尺身油亮,刻痕清晰。父亲是厂里第一批“八级工”,经手的轴承以“零误差”闻名。他常对年幼的王建国念叨:“车床上的活儿,差一丝一毫,机器就‘闹脾气’,国家建设就卡壳。咱的手艺,就是良心!”这把千分尺,成了王建国人生的标尺。改革开放初期,厂里引进国外精密生产线,面对复杂图纸和德文说明书,只有高中文化的他,硬是靠着父亲留下的字典和笔记本,啃下了“硬骨头”。他带领团队进行上百次微小改良,将关键部件的精度推至国际顶尖水平。他将父亲“毫厘必较”的训诫贴在班组墙上:“大国重器,起于毫末。咱襄阳轴承转得稳,湖北制造的脊梁就硬!”那千分尺上的寒光,闪耀着两代工匠为湖北工业“支点”夯下的坚实基座。

恩施茶山:诚信是叶脉里的黄金

恩施大山深处,茶农向启明的炒茶锅旁,挂着一块乌黑的木牌,上面是爷爷用柴刀刻下的两个大字——“心正”。爷爷当年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卖茶,一次因山洪阻路延误交货,他硬是徒步三天三夜,把被雨水打潮的茶叶当面倒掉赔罪,分文不收。他说:“茶香不怕山高路远,人无信寸步难行!”这“心正”二字,如同融入茶香的灵魂。向启明坚守生态种植,坚决不用化肥农药,哪怕产量低、成本高。他建立二维码溯源系统,每一片茶叶的生长、采摘、制作过程清晰可见。当有客商愿出高价收购他贴上名牌标签的普通茶时,他断然拒绝:“牌子可以印,良心印不了。茶香就是咱恩施山的底气,更是咱湖北农产品的脸面!”诚信的叶脉,在新时代的网络里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醇香。

武汉光谷:代码里的家国情怀

光谷软件园灯火通明,年轻工程师陈帆的电脑屏保,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爷爷在朝鲜战场硝烟中的留影、父亲在武钢高炉前挥汗如雨的身影,以及他自己在代码海洋前专注的侧脸。爷爷的军功章、父亲的劳模奖章,是他书桌上最珍贵的“压舱石”。父亲常说:“国家需要啥,咱就学好啥,干好啥!”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期许,陈帆投身国产工业软件研发。无数个攻坚的深夜,团队遇到几乎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当有人动摇提议采用“捷径”时,陈帆指着屏幕上的“全家福”:“爷爷当年用命守阵地,父亲用汗炼好钢,我们这点代码坎儿就过不去?核心技术必须攥在自己手里!”他和团队最终啃下硬骨头,其成果应用于省内重大装备制造。他开发的青少年编程公益课,把祖辈的奋斗故事融入教学:“爱国家,就是把咱手里的活儿干到最好!”冰冷的代码,因家国情怀的注入而有了滚烫的生命力。

江汉平原:共护一江碧水东流

在江汉平原腹地的美丽村落,退休教师张慧珍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家规”——《护水公约》,条款由全家老少共同拟定并签名。老伴曾是水利工程师,儿子是环保局技术骨干,儿媳是社区干部,小孙女则是学校“小河长”。张老师常说:“长江水从咱门前过,护好她,就是护着子孙的饭碗和福气。”这家人将公约化为日常:老伴指导村民建生态沟渠,儿子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儿媳组织环保志愿队清理河道,小孙女则用画笔记录河流变迁。当村里计划引进有污染隐患的小作坊时,全家动员邻里据理力争,保住了绿水青山。他们的事迹感染了周边村落,一条条“家庭护水链”悄然形成,汇聚成守护母亲河的民间堤坝。这份共建共享的责任感,正是滋养“支点”最深沉的力量。

万千家庭,万千灯火。从洪湖赤卫队的赤胆忠心到车间毫厘间的极致匠心,从深山茶农的千金一诺到光谷青年的代码报国,再到寻常人家的碧水共守……这些深植于荆楚大地的家风故事,如同繁星点点,虽微芒各异,却共同照亮了湖北前行的道路,凝聚成支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最深沉、最坚韧的精神基石。它们汇聚成的这条家风长河,必将以永不枯竭的力量,托举起一个更加壮阔的新湖北。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