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平板市场,苹果凭借M3芯片、双层OLED屏幕、Apple Pencil Pro等技术创新,再次将iPad产品线推向新高度。从2999元的入门款到11499元的顶配Pro,不同用户需求该如何匹配?本文结合性能实测、价格政策与用户场景,为你梳理出最值得
2025年的平板市场,苹果凭借M3芯片、双层OLED屏幕、Apple Pencil Pro等技术创新,再次将iPad产品线推向新高度。从2999元的入门款到11499元的顶配Pro,不同用户需求该如何匹配?本文结合性能实测、价格政策与用户场景,为你梳理出最值得购买的iPad型号。
一、iPad数字系列:性价比之选,但需接受“够用主义”
代表机型:iPad 2025(A16芯片)
起售价:2999元(64GB WiFi版)
核心优势:
价格屠夫:国家补贴后直降300元,叠加以旧换新再减300元,最低2399元即可入手。
性能跃升:A16芯片较前代A14性能提升40%,可流畅运行《原神》高画质模式。
生态门槛:唯一支持一代Apple Pencil的入门平板,搭配iPadOS 18的“无边记”功能,适合学生党记笔记、整理思维导图。
致命短板:
非全贴合屏幕:外屏与显示屏之间存在空气层,反光明显且书写时有“隔层感”。
外设限制:仅支持一代Pencil(需通过Lightning转接头充电),不支持妙控键盘。
存储焦虑:64GB版本安装《原神》《王者荣耀》后剩余空间不足30GB,256GB版本售价飙升至3999元。
适用人群:预算有限的学生党、仅需看网课/刷剧的轻度用户。
避坑指南:若对屏幕和手写体验有要求,建议加钱上iPad Air或二手iPad Air 4。
二、iPad mini系列:游戏党的“掌上核弹”
代表机型:iPad mini 7(A17 Pro芯片)
起售价:3999元(128GB WiFi版)
核心优势:
性能怪兽:A17 Pro芯片搭配8GB内存,安兔兔跑分突破200万,超越骁龙8 Gen3旗舰手机。
极致便携:8.3英寸机身单手可握,地铁通勤、户外拍摄时作为监视器堪称完美。
游戏生态:支持《崩坏:星穹铁道》120帧模式,配合X轴线性马达,触感反馈堪比游戏手机。
争议点:
屏幕尺寸:小屏幕在分屏办公时略显局促,阅读PDF需频繁缩放。
价格错位:同价位可买到12.9英寸iPad Air 6(M3芯片),后者屏幕面积大60%。
更新周期:上代mini 6发布于2023年,库克对小屏平板的更新频率引发用户不满。
适用人群:手游主播、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追求单手操控的极客。
隐藏福利:蜂窝版支持eSIM独立通话,可替代部分手机场景。
三、iPad Air系列:中产之选,性能与价格的完美平衡
代表机型:iPad Air 6(M3芯片)
起售价:4799元(128GB WiFi版)
核心优势:
性能碾压:M3芯片较M1性能提升50%,图形处理能力接近M1 Pro,可流畅运行Final Cut Pro剪辑4K视频。
屏幕升级:13英寸版本搭载Mini LED背光,1000尼特全屏亮度,HDR峰值亮度达1600尼特,媲美Pro级屏幕。
生态扩展:支持Apple Pencil Pro的“轻捏调出工具栏”“侧旋识别倾斜角度”功能,绘画体验接近iPad Pro。
性价比分析:
国补后价格:128GB版本直降至4099元,24期免息分期每月仅需170元。
存储策略:128GB版本可满足90%用户需求,256GB版本性价比极低(售价5599元)。
竞品对比:同价位安卓平板(如小米平板7 Pro)虽配置更高,但iPadOS的软件优化和手写笔生态仍具优势。
适用人群:学生党、轻办公用户、内容创作者。
选购建议:优先选择13英寸版本,大屏带来的生产力提升远超价格差异。
四、iPad Pro系列:专业用户的“移动工作站”
代表机型:iPad Pro 2025(M4芯片)
起售价:8999元(11英寸 256GB WiFi版)
核心优势:
性能天花板:M4芯片单核性能较M2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50%,可同时运行8个4K视频流。
屏幕革命:双层串联OLED屏幕,2000000:1对比度,支持ProMotion 120Hz自适应刷新率,专业级色彩校准。
生态整合:支持台前调度多任务处理、Final Cut Pro专业剪辑、Logic Pro音频制作,可替代部分笔记本电脑。
争议点:
价格虚高:13英寸版本售价突破1.1万元,接近MacBook Air M3价格。
功能冗余:99%用户用不到激光雷达扫描仪、ProRes视频拍摄等专业功能。
配件成本:妙控键盘售价2799元,Apple Pencil Pro售价999元,全套配置成本超1.5万元。
适用人群:专业设计师、视频剪辑师、音乐制作人。
降维打击:若预算有限,2021款M1版iPad Pro(翻新机售价5999元)性价比更高,Mini LED屏幕体验与新款差距不大。
五、终极选购决策树
预算3000元以下:
选iPad 2025(A16芯片),接受非全贴合屏幕的妥协。
预算4000-5000元:
优先iPad Air 6(M3芯片),13英寸版本屏幕体验质变。
预算6000-8000元:
考虑二手iPad Pro 2021(M1芯片+Mini LED屏幕),性能仍领先安卓阵营。
预算无上限:
iPad Pro 2025(M4芯片)+妙控键盘+Apple Pencil Pro,打造移动工作站。
六、行业趋势洞察
轻薄化与性能的博弈:iPad Air 6通过M3芯片实现性能跃升,但13英寸版本重量仍控制在617克,证明轻薄与性能可兼得。
OLED屏幕普及:双层串联OLED技术下放至iPad Pro,未来或成为Air系列标配。
AI生态整合:M4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为iPadOS带来实时语音转写、图像生成等AI功能,生产力工具属性进一步强化。
结语:2025年的iPad产品线已形成清晰梯队:数字系列守住入门市场,Air系列主攻中端性价比,Pro系列树立行业标杆。对于大多数用户,M3芯片的iPad Air 6是“甜点级”选择——它用Pro系列70%的性能,实现了80%的体验,而价格仅为后者的60%。在平板市场同质化的今天,这种精准的刀法,或许正是苹果保持领先的关键。
来源:爱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