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街头巷尾的炭火缭绕到全球食客的味蕾盛宴,一座东北工业城市的转型故事,正以烤肉的形态在餐桌上嗞嗞作响。近五年来,齐齐哈尔以一片牛肉为支点,撬动了从传统美食到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惊人蜕变,让“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名片香飘世界。
从街头巷尾的炭火缭绕到全球食客的味蕾盛宴,一座东北工业城市的转型故事,正以烤肉的形态在餐桌上嗞嗞作响。近五年来,齐齐哈尔以一片牛肉为支点,撬动了从传统美食到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惊人蜕变,让“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的名片香飘世界。
从牧场到餐桌:全链条锻造产业脊梁
在依安县国牛牧业的现代化车间里,安格斯牛肉正被精细分割成眼肉、三筋、金钱腱等50多个品类。投资60亿元的高端肉牛项目,不仅打造了“农牧耦合”的循环经济模式,更构建起从种植、育种、屠宰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的全产业链条。让国产高端牛肉走进百姓餐桌,不再只是一句口号——2026 年,这里将实现年出栏 10 万头、产值 60 亿元的目标,迈向中国高端牛肉第一品牌。
产业链下游的梅里斯工业园区,龙记珍牛工厂则致力于将传统烤肉技艺与现代深加工融合。依托北纬 47°黄金畜牧带的天然优势,预制化、标准化的烤肉产品通过商超和连锁餐饮渠道走向全国。“我们要把齐齐哈尔烤肉作为城市礼物,带向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场景。”总经理刘兰晶的语气中透着自信。
从一盘肉到一座城:产业规模五年增长五倍
小烤肉能成就多大产业?齐齐哈尔用数据回答:肉牛规模屠宰企业从不足10家增至25家,年加工能力突破60万头;全国烤肉门店达2.4万家,占全国市场份额12%;产业规模从50亿元跃升至300亿元,五年增长五倍。这背后,是政府将烤肉从地方特色提升为重点产业的系统性布局——成立工作专班、全链条推动、品牌化运营,让小地标成长为大品牌,小门店扩张至大市场。
从鹤城到全球餐桌:品牌与文化的双轮驱动
2022年,“国际烤肉美食之都”称号花落齐齐哈尔;2024年,烤肉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集体商标发布为“正宗齐齐哈尔烤肉”定义标准。如今,韩国、日本、泰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50余家门店,炭火香飘越国界。
炭火不熄,创新不止:迈向世界的烤肉
炭火缭绕间,创新的脉搏正加速跳动。面对新征程,齐齐哈尔烤肉产业并未止步于百亿产值与国际荣誉,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系统的布局,向更高维度突破——从风味到产业,从传统到未来,一场关于烤肉的“自我进化”正在发生。
政府与企业共同勾勒出下一阶段的发展蓝图:以科技赋能传统,以标准定义风味,以连锁复制成功,以数字打通产销,以文化传递价值。全产业链将持续升级,从智慧牧场到智能加工,从冷链跨境物流到全球云端售卖,从门店数字化管理到食客体验式互动——每一个环节都在重新定义“烤肉”的边界。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以肉香为语言,以炭火为纽带,让世界品尝来自北纬47°的温度与诚意。(梁曌子)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