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全院职工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共同缅怀先烈、致敬历史,汲取奋进力量。这场庄严隆重的盛典,不仅是对伟大胜利的历史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昭示。九院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
赓续抗战精神血脉
与国同运再启征程
— 2025年9月3日 —
九院人观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全院职工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共同缅怀先烈、致敬历史,汲取奋进力量。这场庄严隆重的盛典,不仅是对伟大胜利的历史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昭示。九院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这段光辉历史映照出我院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与风骨。
张涤生院士(1916-2015)
回望烽火岁月,张涤生院士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后,他便投身“南京学联”抗日救亡运动,在学生暑期服务团中教授战时救护知识,将专业学习与民族救亡紧密结合。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立即加入“无锡抗日救亡后援团救护队”,冲在一线转运、救治伤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无锡成立的抗日救护队集合于惠山祠堂内时合影
(1937年,张涤生第二排右一)
1941年毕业时,他拒绝留校的安逸机会,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加入贵州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任医师、队长,全程参与抗战伤员的转运与救治工作。
在贵阳图云关,张涤生身穿棉制服在救护车前留影
(1941年)
1944年,为支援印缅战场,他毅然奔赴前线,加入流动医疗组,在炮火下开展紧急手术,用专业技能守护战士生命,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战伤修复经验,为后来开创中国整复外科、成为“整复外科之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用青春与专业书写的抗战故事,至今仍是医者“爱国、敬业、救死扶伤”的典范,其精神内涵跨越时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为国家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梅国桢医师(1906—1990)
我们亦记得九院前身伯特利医院的梅国桢医生于1940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新运第六医疗队”队长,率队转战江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并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在枪林弹雨的前线,他连续数月坚持手术,抢救伤员数千名。同期投身抗战救护工作的还有近10名伯特利医院医护人员,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用医者仁心书写抗战史诗。
1944年梅国桢与新运第八医疗队合影
(梅国桢后排左1)
他们的英勇事迹,是九院人“国难当头,医者有责”精神的真实写照,彰显了中国医务工作者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崇高风范。这种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已成为九院文化的重要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八十年风雨沧桑,胜利的荣光依旧熠熠生辉。先辈们以忠诚与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已融入九院“团结奋进 久久为功”的院训之中。
抗战老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九院离休干部、百岁老人秦祖康
在家中与夫人共同观看纪念活动
院领导班子和南部医护员工集中观看
北部院区医护集中观看
浦东院区和科教园区医护及学生集中观看
医院各党支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观看
观看阅兵仪式后,全院职工深受震撼与鼓舞,纷纷发表感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马延斌:
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阅兵仪式,心潮澎湃,倍感震撼。盛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对未来的自信;是国威军威的庄严展示,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
九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战时期,无数医务前辈舍生忘死、救死扶伤,在烽火中践行医者使命。医院前身上海伯特利医院外科主任梅国桢抗战期间组建医疗队,不仅挽救了大量生命,更推动了战地救护的现代化转型,成为抗战医学史上的独特范本。同为救护总队队员的张涤生院士作为远征军中唯一的中国战伤外科医生入缅作战;离休干部秦祖康作为部队卫生员,在抗战战场上抢救战士。正是先辈们的前赴后继铸就了“诚炼医德、精修医术、生命至上、追求卓越”的九院精神。
作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我们既要当好抗战精神的传承者,更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秉承“团结奋进,久久为功”的院训,把爱国热忱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行动,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九院力量,在新征程上谱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新篇章!
退役军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 吴皓:
观看胜利日阅兵,不仅让人感受到国防力量的磅礴气势,更让人读懂了那股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这令我想起张涤生院士,抗战烽火之中,他毅然加入远征军投身战地医疗,成为当时远征军中唯一的中国战伤外科医生。枪林弹雨之间,他以仁心医术守护每一个生命,不仅为中国战伤外科事业奠定了基础,更将战地救护的热血精神,熔铸成和平年代九院人守护健康的坚定使命。身为一名曾有二十年军龄的医务工作者,我深知国家安全与人民健康本就是一体两面。利剑出鞘捍卫的是国土安宁,白衣为甲守护的是生命健康,二者共同构筑起国家发展的安全基石。安全无虞,健康方可依存;生命无恙,发展才有意义。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回应,更是对未来的坚定宣誓。先烈的热血换来了国家的独立与和平,而这和平正是今天我们能够矢志构建健康中国、打造一流研究型医院的深沉基石。
老领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 简光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作为一名老的共产党员,观看阅兵直播,我心潮澎湃。这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那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彰显着国家的强大军力,让我深切感受到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我将继续发挥余热,践行党员使命,为守护人民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退役军人 纪委专职副书记 万明浩: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此刻心潮澎湃,无比自豪。参阅官兵铿锵的步伐、坚毅的眼神,是共和国军人不变的本色,更是国家力量最直观的展现。尖端装备的列阵,彰显了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令人振奋。
作为医院中层干部,我更深知强大国防与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同为国之基石。军人守护国家安全,我们守护人民健康,岗位不同,使命相通。阅兵式传递出的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精神,正是我们攻坚克难、服务病患的强大动力。必将以此自勉,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奋斗。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党总支书记 科主任 何悦
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反法西斯与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阅兵式上,受阅官兵的整齐方队和响亮口号,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作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党总支书记兼科主任,我将带领科室成员传承抗战精神,立足岗位,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为医院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退役军人 保卫科 冷强:
80年的光辉岁月弹指挥间,80年的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2025年,我们宏大的祖国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80周年。中国像一条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矗立于世界东方!
这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正式接受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检阅了,不光是参与阅兵的每一个官兵的心情无比激烈,观看阅兵仪式的每一个人的心情同样是激情满怀。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到天安门广场去亲眼目睹阅兵式的实况,但是通过电视台的实况转播,让我们看到了阅兵分列式的雄壮场面,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众志成城、解除万难、振兴中华、壮我国威”。
退役军人 泌尿外科护士 童智华:
观看完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无比自豪。徒步方队步伐整齐,士气高昂,彰显着中国军人的飒爽英姿;装备方队铁甲生辉,“大国利剑”导弹方阵等先进武器惊艳亮相,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强大实力;空中梯队战鹰列阵,呼啸苍穹,气势如虹。
这正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和平年代的繁荣昌盛。也让我明白,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了今天的盛世华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力资源党支部 行政新职工(轮转) 陆东哲
80响礼炮揭开了胜利日大阅兵的序幕,炮响声声引得战栗频频。80年前,中国共产领导的人民军队,“靠着小米加步枪”,凭着钢铁的意志,在艰苦和不利的条件下,铸就血肉长城,阻挡了并击退了法西斯主义侵略者。80年后,我军实力和装备力量日新月异,东风洲际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隐蔽突击、广域覆盖……新型战斗手段层出不穷,能够充分适应现代战场的需要。观摩完盛大的阅兵式,我感到:80年前,党和人民取得了胜利;80年后,中国民族依旧自立自强,依旧葆有信心取得“胜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究势不可挡!
退役军人 2023级麻醉基地住院医师 俞茂盛
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口号响彻天安门广场,当全新的兵种、全新的装备、全新的作战理念亮相长安街,当八万只和平鸽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飞向广阔的天地,我知道维护和平的力量已经被我们牢牢握在手中。上周我去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从影院出来看到熙攘的街道,我深感从那样的苦难走到今天的繁华是多么不容易;今天观看完阅兵式,我又明白这样强大的新中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和平万岁!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2023级外科学博士研究生 胡佳腾:
九三阅兵,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观看后心潮澎湃。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博士研究生,我深感救死扶伤也是战场,一样要冲得上、守得住。先辈们用生命捍卫山河,我们用专业守护生命。在临床和科研一线,我将传承这份热血和责任。未来,我将以更加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投身于医学事业,为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将紧跟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开拓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医疗战场上续写荣光。
2022级口腔医学“5+3一体化”专业本科生 胡嘉妮:
九三阅兵以恢弘之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作为一名医学本科生,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令我深感震撼。受阅战机掠过长空的瞬间,我仿佛听见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回响:这场阅兵恰似一部立体教科书,教会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以创新之志开拓未来。九三阅兵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激情澎湃的瞬间,更是指引职业人生的永恒星光——唯有将个人成长扎根于民族复兴的沃土,方能在白衣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历史的篇章。
此次阅兵不仅展现了国家实力与军队风采,更是一堂深刻的历史教育课、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九院将铭记这段与国同行的奋斗历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抗战精神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坚定不移的建设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知名研究型医院,为健康中国贡献九院力量。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