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9月1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若干规定》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合成生物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求市、区两级政府建立专项协调机制,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区级落地执行”的双层治理架构。
在资金支持方面,《若干规定》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支持合成生物优质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产业并购基金,促进产业链整合,助力产业快速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合成生物企业合作,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开发适配的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开展经营提供便利化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技术转化周期长等痛点。
针对合成生物产品“入市难”的行业痛点,深圳探索建立“央地协同”的技术审评新模式:在“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强化央地协同,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动建设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条件的技术审评机构;在保健品食品新原料、农业转基因生物、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等领域推动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参与检测、分析等工作,为合成生物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审评和技术检测服务。另外,加强合成生物产品的推广。明确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会同市科技创新部门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首购目录,市财政部门依法推进相关产品便利化采购,规定市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部门可以编制推介目录和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推动增加合成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
合成生物产业是一个融合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领域,它通过设计和构建生物系统来生产各种有价值的产品,如生物燃料、生物材料、药物、食品等。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合成生物学工具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合成生物产业正迅速崛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商业价值。它不仅为解决能源、环境和健康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创新方案,还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成为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从“十三五”开始,合成生物学被列为战略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共性生物技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已达108亿美元,预计将以2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的775亿美元。
中国市场虽起步较晚,但产业规模已展现出惊人爆发力,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9.37亿美元,预计未来将以23%的增长率增长,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认为,合成生物飞速发展的原因是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地球变暖,同时人类的衣食住行,包括医疗所用的所有材料都遇到了瓶颈。基因编辑及人工智能两个技术给合成生物带来很大的兴奋点。相信人类能以生物制造替代传统的化工制造,构造天然已经有的甚至天然不存在的化合物,用生物制造的方法都变成可能。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表示,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是未来人类的一个颠覆性技术,能够去重塑地球资源、改变人们获取物质的方式。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来源:优雅星空K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