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肿瘤是一种有别于正常组织的瘤状物,它源自自身细胞,可能是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生物。
你知道什么叫肿瘤吗?
为什么有的肿瘤是良性肿瘤?而有的肿瘤却是恶性肿瘤?
同样是肿瘤,为什么良性肿瘤比较安全?而那些恶性肿瘤却会夺走我们的生命呢?
相信这些是令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良性vs恶性
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一种有别于正常组织的瘤状物,它源自自身细胞,可能是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所形成的一种新生物。
所以,我们可以把很多东西都称为肿瘤。
比如,现在很多人去做肝脏彩超时都会报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种源自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所形成的瘤样病变。
再比如,有的人做了肺部手术后切除了一个肺结节,病理回报为炎症病灶,其医学名称为炎性假瘤。
无论是血管瘤还是炎性假瘤,都是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而与此同时,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却是明确的恶性肿瘤。
在我看来,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最大区别主要有两点:
一是良性的肿瘤生长速度比较慢,甚至可以做到很多年稳定不变;而恶性肿瘤则增殖能力很快,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二是良性肿瘤没有侵袭力,在很多良性肿瘤的表面往往会覆盖完整的包膜,就像塑料袋一样把它包住,阻止其外侵,这就使得良性肿瘤的边界非常清楚,其生长过程如下图如示。
随着良性肿瘤的生长,更多的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外压在推着包膜向外走,所以它不会发生转移,就算再怎么折腾,它也还是局限在原处。早处理或是晚处理,无非是病灶大小不一样,我们切除的、丢失的组织量不一样而已,但并不会发生转移。所以,良性肿瘤切除后就可以治愈。
而恶性肿瘤的侵袭性比较强,在发育的过程中,除了自己会长大以外,还会积极地渗透到我们的身体中,并向外播散肿瘤细胞,从而形成转移的种子。它们会伺机而动,最后彻底攻占我们的身体。恶性肿瘤的生长过程如下图如示。
恶性肿瘤的危害
恶性肿瘤在很早的状态下就具备向外散布细胞的能力。所以,即便我们已经做手术切除了主病灶,它也可能会发生复发或转移,这就是为什么恶性肿瘤这么难治的底层逻辑。
此外,就算我们已经使用了有效的抗肿瘤治疗,由于恶性肿瘤的细胞比较活跃,增长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会在反复的生长过程中找到突破口,进化出那些具备耐药潜能的细胞株,从而在短暂的低迷后重新恢复活力。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细胞肺癌,肿瘤在做完化疗后小了很多,但隔一段时间又会重新长起来。
反观我们的身体,由于绝大多数抗癌药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还没恢复好,肿瘤就又重新长起来了。
而这些经过千锤百炼后长起来的第二波肿瘤,相比最开始的“呆瓜”而言,更像是历经风雨的“智者”,处理难度会更大。在这样的反复交战中,我们的身体每况愈下,而肿瘤却越战越勇,最终完全占据上风,甚至夺走我们的生命。
所以,要想战胜肿瘤,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我们的底层逻辑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第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需要在更早期的阶段发现肿瘤,并且趁着它的侵袭能力还很弱,还不具备向外侵犯转移的能力时将其切除,就有希望实现治愈。
以肺癌为例,除了分期最早的原位和微浸润以外,以磨玻璃为主型的肺腺癌、异质性磨玻璃以及不足一公分的小磨玻璃肺癌等,其实都具备切除即治愈的潜能。在而在很多其他实体瘤中也存在这样的群体,只要发现得够早,切除就可以治愈。
第二,要尽可能减少肿瘤进化的风险。
具体而言,如何减少肿瘤进化的风险?
很简单,第一次治疗就尽最大可能地把它拿下。
在现在的证据中,越来越强调一种联合的处理策略,尽可能在肿瘤尚处于“呆瓜”阶段的时候,用强力的手段尽最大的可能将其剿灭,从而降低它二次进化的风险,在最大程度上追求强效的一线控制。
比如术后开展靶向治疗的ADAURA研究,以及面对进展期的肿瘤,先采用免疫治疗将病灶缩小,然后再做手术的CheckMate816研究,针对进展期肺癌均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写在最后
肿瘤虽然复杂,但并非完全不可控。
随着医学的持续进步与数据的不断迭代,人类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博弈正在发生改变,也让更多的生命在与肿瘤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
癌症的治愈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得益于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和综合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终有一天,恶性肿瘤会被我们征服。
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来源:走进健康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