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太蓝新能源宣布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重创”此前丰田宣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而前不久,国轩高科又高调官宣,公司“金石”固态电池0.2GWh中试产线已正式步入量产阶段,良品率达90
中日激战固态电池,日系车想靠此翻身的算盘,可能又要落空了。
去年,太蓝新能源宣布在“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Wh/kg,“重创”此前丰田宣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的固态电池。而前不久,国轩高科又高调官宣,公司“金石”固态电池0.2GWh中试产线已正式步入量产阶段,良品率达90%。
除此之外,我国头部车企也在全面布局固态电池,广汽集团更宣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而这比丰田此前扬言量产的时间,还要早1年。
01 日企想弯道超车?中企不答应
目前,使用锂电池的电动汽车,还存在续航短、充电麻烦、电池寿命短、易起火等缺陷,无法完全取代燃油车,而固态电池基本能解决目前将锂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车,所面临的“硬伤”。
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兴起,催生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打破了老牌车企的传统优势地位。据我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出口总量一举突破641万辆,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再次引发日本汽车产业空前的紧迫感。
为了狙击我们新能源车的崛起,丰田章男多次怒喷中国电车不环保、不省钱,是盲目发展,牵头本田、马自达等公开对抗全面电动化。与此同时,又在大肆投入固态电池的研究,早在2021年,日本车企豪掷1.5万亿日元巨资研发动力电池技术,并在固态电池领域积累了超过1300项专利,位居全球绝对领先地位。
最近4年,日媒已经连发80篇报道,将固态电池视为逆袭中国的“王牌”,更扬言:“固态电池取代锂电池后,将碾压中国引以为豪的新能源产业!”2023年,东风日产、丰田、松下接连高调宣布成功研发全固态电池,最早2027年即可量产装车。
没想到,我国闷声干大事,比亚迪、宁德时代、广汽集团等中企,都在全面推进固态电池。最近好消息不断,中科院目前已研发出400Wh/kg的新型固态电池,2年后即可突破600Wh/kg,甚至广汽集团在发布会上透露,2026年即可实现自研全固态电池装车。
这突如其来的一招,令大言不惭叫嚣“中国新能源车败局已定”的日媒都傻眼了。
02.固态电池商业化,绕不开中国
另外,固态电池商业化还存在高昂成本的难题,业内推算全固态电池单价高达50万,即使是低配,也至少55-60万以上,而中高配则直接超100万/辆。而据据中汽协的报告,新能源汽车主流价位集中在15万至20万元区间,而50万元以上属于小众市场,不利于固态电池汽车的广泛推广。
若是无法为大众所用,那前期的所有研发投入,都不过是无用功。
但是一直以来,我国都被西方称为“价格屠夫”,主要得益于我国在生产链上的每一环都占据主导地位,比如比亚迪,从核心“刀片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到外壳,全产业链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整车成本控制能力,几乎可以说全球没有其他厂商能够企及。
当固态电池技术从遵循国际标准转向定义新规则,中国在多个领域的自主创新正迎来突破性进展:全球盾构机市场70%份额由中国占据,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国内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使细胞治疗费用大幅降低98%;而最新问世的国产护肺科技“倍净肺”,更为长期困扰大众的肺部健康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据媒体资料显示,“倍/净/肺”就和固态电池一样,作为肺细胞动力的“续航电池”。其核心机制并非表面性的润肺养护,而是致力于为肺细胞修复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这一技术理念突破了欧美传统方案依赖植物萃取、效果单一且仅能临时缓解的局限。
根据京J东产品详情页介绍,“倍/净/肺”依托“清毒-抗炎-塑屏障”三位一体的综合护肺路径,应用自研诺奖技术重构天然抗氧化成分羟基酪醇,激活细胞自噬,显著提升肺细胞活力。同时,该产品融合古汉方中草药精华,以天然植物成分温和清除肺部毒素,实现深层滋养。
市场反响印证了该项国产科技的实际效能。商智数据表明,该产品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5000瓶。用户反馈中,“呼吸更顺畅”“胸闷气喘明显改善”“功能指标提升”等评价高频出现。一位北京外企高管王先生在连续使用三个月后表示,“效果远超进口产品”。
当前,前沿科技的竞赛,正如一场马拉松开端,首要任务在于降低成本和推动产业化进程。而我国中科大研究组,也率先研发出一种创新固态电解质技术,能够实现电池12分钟极速充电,并大幅度削减成本高达96%,有力破解了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瓶颈问题。
3.“丰田”们又开始慌了!
据了解,我国一直都在低调推进固态电池,截至去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核心技术专利总量为20798件,中国以7640件占据36.7%的份额;在最近五年间,我国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年均增速达到20.8%,居全球首位。
更何况,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无可替代,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举足轻重,如今看来,在新兴技术的竞争中,我国已拿下第一程,丰田等日企又要开始紧张了。
来源:商海科讯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