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18日,美国加州联邦法院迎来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诉讼——中国潮玩巨头泡泡玛特(POP MART)对全球零售巨头7-Eleven及其多家门店提起诉讼,指控其销售仿冒的LABUBU系列产品,涉及商标侵权、版权侵权、商业外观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17项诉求。
2025年7月18日,美国加州联邦法院迎来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诉讼——中国潮玩巨头泡泡玛特(POP MART)对全球零售巨头7-Eleven及其多家门店提起诉讼,指控其销售仿冒的LABUBU系列产品,涉及商标侵权、版权侵权、商业外观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17项诉求。
LABUBU,这个以“九颗尖牙”“呆萌笑脸”风靡全球的潮玩IP,仅2024年就在美国市场创下3400万美元销售额的纪录。然而,随着人气飙升,仿冒品也如影随形。7-Eleven门店销售的仿冒品不仅复制了LABUBU标志性的宽嘴、尖牙设计,还使用与“POP MART”“LABUBU”高度相似的商标标识,甚至包装设计都几可乱真,导致消费者混淆。
丨一场精心布局的“知识产权保卫战”
早在2015年,“POP MART”便在美国完成商标注册,并通过《马德里议定书》将“LABUBU”“THE MONSTERS”等IP扩展至全球市场。这种“先注册后扩张”的策略,为后续全球化扫清法律障碍。
尽管LABUBU的商业外观(Trade Dress)尚未注册,但泡泡玛特通过消费者认知证据构建了强有力的主张。
2025年,LABUBU的盲盒包装设计完成美国版权登记。这一动作成为维权的关键转折点——若7-Eleven侵权行为发生在登记后,泡泡玛特可主张每件作品750-15万美元的法定赔偿,并要求返还利润及承担律师费。
泡泡玛特的全球化布局始于2016年,通过《马德里议定书》《海牙协定》等国际条约,实现商标、版权、专利的多国同步注册。并持续记录产品设计草图、广告投放、消费者反馈等,为商业外观、版权主张提供“使用显著性”证据。
若出现侵权行为,优先通过平台投诉、律师函等方式制止侵权,保留对方“故意侵权”证据。若对方拒不整改,以详实证据链发起诉讼,主张惩罚性赔偿及禁令救济。此外,在目标市场提前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拦截侵权货物,打通执法与司法的“最后一公里”。
丨中国IP出海的“知识产权双引擎”
泡泡玛特的案例证明,文创出海的核心不仅是商品,更是IP价值的跨国传递。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可将设计、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一个事实是:当“LABUBU”是一个全球知名的IP时,它的生存逻辑就必须纳入知识产权的框架中重新审视。
在BIP看来,泡泡玛特通过商标、版权、商业外观的交叉保护,构建“侵权即高成本”的壁垒是一场极具前瞻性的自我保护。在“李鬼遍地”的国内外市场,若无知产保护,今天可能有上千个“lafufu”“lapupu”“lamumu”等在消费这个符号。
泡泡玛特与7-Eleven的诉讼,不仅是一次商业维权,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宣言。当中国文创企业将知识产权视为“出海生命线”,从设计到维权的每个环节都注入法律基因,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立得住、传得远”。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借鉴泡泡玛特的“防御+进攻”模式,中国IP的全球版图将更加广阔。
THE END
素材来源:单个国家或联盟知产局/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来源:波兰BIP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