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不是说特别的假期,而是说能够支持我调休。”在2025年8月31日的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刚刚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的张水华,在接受采访时哽咽着说出这番话。
最快女护士调休风波:荣誉与争议背后的医护困境
一场马拉松冠军的喜悦,被一句哽咽的调休请求彻底淹没,揭开了医护人员在职业与个人追求间艰难平衡的普遍困境。
“我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不是说特别的假期,而是说能够支持我调休。”在2025年8月31日的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刚刚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的张水华,在接受采访时哽咽着说出这番话。
这位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全科护士,没想到自己赛后的情绪宣泄会引发一场全网热议的风暴。她被称为“最快女护士”,却因调休问题陷入了一场职业与梦想的艰难博弈中。
哈尔滨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上,张水华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不仅以绝对优势夺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还在生理期坚持跑完全程,血顺着大腿流下却没有停下脚步。
冲过终点线后,这位34岁的护士掩面痛哭。本以为这是喜悦的泪水,她却对着镜头哽咽喊话领导,希望能支持她周末调休参赛。
张水华哭着说作为护士工作忙碌,参加马拉松比赛请假不易、调休困难。她透露领导曾回复这是她个人爱好,没办法专门排休,让她自己找同事调班。
张水华的请求看似简单,却很快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有人梳理了她的社交账号,发现今年以来她至少参加了10场跨省马拉松,浙江、江苏、山东、黑龙江、云南、河北,全国各地到处跑。
这些赛事基本都在周末,每次参赛至少需要调休两天。一个月一次比赛,一年就是24天调休,这还不算赛前调整和赛后恢复的时间。
护士站一般十几个人,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张水华每月调休两天,意味着其他护士的工作几乎都要重新调度,特别是周末班,本来大家轮流,现在因为她要参赛,其他同事的周末就得泡汤。
面对张水华的调休请求,领导的回应其实很合理:“这是你的个人爱好,自己协调”。但这种回应背后,其实是基层管理者的两难处境。
一方面,领导需要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有足够的护士在岗;另一方面,也希望尽可能支持员工的个人发展。张水华所在的医院官网曾经发过她参加比赛得奖的消息,说明医院对她参加马拉松比赛是认可的。
同事们的处境同样艰难。一位医护人员身份的网友在评论区透露,科室里有孩子的护士周末想陪陪家人都难,但凡有机会回家谁愿意住在医院。
张水华在镜头前哭诉的行为,被很多人视为“情商低”的表现。有网友指出,如果她接受采访的时候,是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支持她参加比赛,而不是告领导的状,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她拿荣誉和奖金,领导同事得体面,医院以后不支持她参加比赛都不好意思,不比现在闹得这么难看好?”一位网友评论道。
事件发酵后,张水华的社交账号已经关闭评论,显然是扛不住网友的质疑。她的个人信息虽未被公开,但“最快女护士”的标签已经在网络传播中变了味。
医护群体的休假困境
张水华事件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暴露了医护行业特殊的休假难题。2025年发布的《中国医务工作者休假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春节小长假,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完全按照国家法定假期进行休假。
超过48%的被访者称春节休假天数不足4天。其中,49.2%的主治医师及以下级别的医生春节休假不足4天。
医护在法定节假日休息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不光不能跟别人一样休假,节假日因为接诊患者数量增多、值班人员减少、病患病情更严重等原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不降反升。
与张水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职工黄雪梅的例子。作为银行职工,黄雪能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跑步,甚至获得领导支持、同事现场打call。
核心原因在于她守住了“职业优先”的底线——固定的休息时间内发展爱好,不占用工作资源、不增加团队负担。这种“先做好本职,再追求爱好”的逻辑,才是职场中爱好与工作平衡的正确方式。
对张水华而言,如果她真的将马拉松视为人生重要追求,那么“辞职专职跑马”并非不可行。但如果选择继续留在医护岗位,就必须接受“职业有边界,爱好需让步”的现实。
张水华的困境本质上是制度刚性与个体追求的剧烈碰撞。作为护士,她必须遵守医疗系统严格的排班制度;作为签约361°的职业跑者,她需要保证系统训练与赛事参与。
当这两种身份的时间需求发生冲突时,现行制度将她逼入“自行调班”的死胡同。这种将协调成本完全转嫁给员工的管理模式,暴露出某些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体价值的漠视。
破解困局需要构建“价值共生”的新型雇佣关系。361°作为签约品牌,与医院存在潜在的价值交集——前者需要运动员创造品牌价值,后者可通过员工的社会成就提升机构声誉。
若能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将运动员的训练参赛需求纳入制度化管理,既能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又能让运动员安心驰骋赛场,最终实现“1+1>2”的价值共赢。
张水华所在的医院最终表示,考虑到她夺冠的情况,对于她的调休想法将给予支持。
但许多医护人员仍在默默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统计数据显示,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生平均每周工作超50小时,远超40小时的法定标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约78%的护士要超时工作,“三班倒”更是让她们昼夜颠倒。
当“最快护士”的眼泪在社交媒体上渐渐干涸,医疗系统中更多关于休息与工作的制度性思考,才刚刚开始。
来源:时光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