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信博物馆里的红色电波与“斯诺电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3 21:52 1

摘要:记者缪晓琴报道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一栋特殊建筑焕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坐落于延安东路34号的上海电信博物馆,这里是大北电报公司(外滩电报大楼)旧址,也曾是《密勒氏评论报》的主要办公地点,大量揭露日本侵

这栋电信大楼里走出写下《红星照耀中国》的人。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一栋特殊建筑焕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坐落于延安东路34号的上海电信博物馆,这里是大北电报公司(外滩电报大楼)旧址,也曾是《密勒氏评论报》的主要办公地点,大量揭露日本侵略行径、反映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新闻报道从这里传遍世界。

创刊于1917年的《密勒氏评论报》是当时在上海出版的有影响的英文新闻刊物之一。这里,正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起点,也是约翰·本杰明·鲍威尔以满腔热忱为中国发声、直言不讳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堡垒”。

1922年的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1928年,年轻的斯诺怀揣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姆斯的介绍信抵达上海。彼时,斯诺在中国的行程安排仅有六周,本打算一天也不多留。但在这栋大楼的六楼,他遇到了校友、《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并成为该报的助理编辑,这次偶然的驻足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延安期间的埃德加·斯诺。

后来,斯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震撼世界的对毛泽东的采访报道,也首先刊登在《密勒氏评论报》上。斯诺始终热诚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撰写下驰名全球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让西方世界第一次真切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决心与精神风貌。

脍炙人口的《红星照耀中国》。

2025年恰逢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这座见证他职业生涯起点的建筑,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特殊红色印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联合出品的全英文纪录片《来自东方的报道》,通过斯诺、鲍威尔等西方记者的视角,以上海为故事背景,用大量一手史料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史诗。

正如斯诺在回忆录中所言:“六周之约”终成十三载深情驻足。而这段始于上海外滩电报大楼的东方故事,至今仍在激励人们追寻真理与正义。

今天,当人们走进上海电信博物馆时,红色电信的回响激荡百年。1929年,中共中央第一座秘密电台在原上海大西路福康里诞生;1930年,中共中央第一个无线电通信人才培训班在原上海巨籁达路(今巨鹿路)开办;1931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编制的“豪秘”在上海诞生……

观展者可以从这座沉淀着红色电信历史的建筑中,感受时空和历史的交叠。在这里,斯诺和鲍威尔曾通过新闻电波向世界诉说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真相;用报道评论持续揭露和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他们在威胁与迫害中绝不低头,始终坚定地与中国站在一起。

鲍威尔在自己的回忆录《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的最后这样写道:“我相信中国必将重新振作,重登强国之列。她的未来,将对整个世界意义重大。我希望,正如我曾经参与过她的过去,我亦能在她的未来中,继续贡献一份力量。”

鲍威尔工作照,桌子上摆着他刚刚出版的回忆录。

今天,当我们站在延安东路34号这座承载着红色电信历史与历史传奇的建筑前,俯瞰浦江两岸尽朝晖,回望鲍威尔当年的预言,不禁感慨万千——他笔下那个“必将重登强国之列”的中国,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来源:东方好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