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人均GDP,1993年是大陆的29倍,现在是多少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3 22:06 1

摘要:阅兵仪式看得人热泪盈眶,武器先进、装备精良、斗志昂扬。130年前,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94年前,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80年前,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76年前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溃逃台湾

阅兵仪式看得人热泪盈眶,武器先进、装备精良、斗志昂扬。130年前,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94年前,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80年前,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76年前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溃逃台湾建立叛乱政权,致使中国至今未能完成统一。

对于台湾的统一和解放,以前是困于军事力量不足,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如今放眼望去,两岸军事力量早已不是一个层级,面对台独背后的国际势力,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统一台湾,还缺点什么?经济上我们依然有不足,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我们能否从容应对?大陆的平均生活水平超过台湾了吗?这对争取台湾的民心非常重要。

在历史上,台湾岛的科技和生活水平长期落后于大陆,是大陆的发展为台湾输入了人力、制度、文化和科技,但是在1949年之后却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台湾岛的生活水平竟然超过大陆,这背后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蒋介石集团当年将大陆值钱的能带走的财富都带走了,偌大一个国家的财富聚集于一个小岛,台湾自然是更加富裕。而大陆连年战争,百废俱兴,可谓是一穷二白。

其次是台湾岛率先发展经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开始大力援助台湾,促使台湾从一个农业经济体开始转向工业化,在1949年蒋介石退居台湾后,秩序紊乱,物价飞涨,于是采取土地改革、币值改革和外汇贸易管制等措施,稳定台岛经济,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和纺织工业,解决的都是民生问题,到1952年,台岛经济恢复到二战前最高水平。

在岛内经济得到初步稳定后,台岛经济开始走上“以农养工”的模式,土地改革之后,农业发展迅速,再将农产品出口,成为主要创汇来源,同时利用工业对农业的剪刀差,将农业部门的利润转移到工业,扶持岛内的轻工业,实施进口替代,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岛内基本消费需求,又能节省外汇支出,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1952年到1960年。

到1960年的时候,台湾省的人均GDP增长到164美元,大陆地区的人均GDP则为90美元,只有台湾省的55%,这个时候两岸有差距,但是不太大,毕竟在50年代,大陆也在发展工业化,当时苏联援助了大陆156个工业项目,涵盖电力、钢铁、化工、石油、机械等诸多领域,大陆的产业也得到了明显进步。

两岸的经济差距真正拉开是从60年代开始的,台湾人口有限,进口替代的空间非常有限,除非能够拿下外面广阔的市场,这个机会在60年代来了,当时美西方正在主导一场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当时韩国、台湾省、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等承接的最多,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这种发展模式就是加工出口工业,在本地建立工业园,进行招商引资,原料从外面进口,利用廉价的人工进行加工,然后再出口销往美西方,美西方如愿将最辛苦的制造业转移出去,同时又能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这种国际分工让双方都因此受益,台湾省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到了1970年,台湾省GDP增长到393美元,而大陆依然只有113美元,只有台湾省的29%。

台湾省重点发展轻纺和家电等轻工产业,这些产业上手快,能够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又能及时改善民生,到了1980年,台湾省人均GDP已经迅速增长到2385美元,较10年前大幅增长5倍,而此时大陆的人均GDP仅仅增长到195美元,只有台湾省的8%,人均GDP差了10倍以上,这个时候双方老百姓的差距已经十分巨大了,台湾省正处于经济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

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民众赴大陆的限制,两岸正式恢复交流,骨肉亲情成为打破隔阂的突破口,这个时候大陆地区的人均GDP只有252美元,台湾省已经增长到5265美元,是大陆的21倍,两岸生活差距巨大,到了1993年,台湾省人均GDP更是增长到11079美元,是大陆的29倍,这是双方差距最大的时候,虽然恢复了交流,但是这种巨大的差距,让两岸的统一也变得十分艰难。

90年代发生了两件大事,首先是1992年达成了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对于两岸统一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在1995年李登辉访美,在大学演讲时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从而引发了台海危机,30年前的那次台海危机,显示了统一的难度在变大,很多年长一点的人都记忆犹新,很多战士甚至都写下了遗书。

短短三年时间,为何从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就变到了“台海危机”了?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经济层面是一目了然的,1993年,大陆的GDP只有4466亿美元,台湾省的GDP已经增长到2315亿美元,达到了大陆的52%,一个两千万人口的小岛,经济规模竟然是十几亿人口的一半,台湾省人均GDP更是11079美元,是大陆的29倍,这种巨大的差距,有没有给台湾某种信心呢?

但是历史是在变化中发展的,大陆的落后是一时的,中国有5000年文明,连绵不绝,每次都能从低谷触底反弹,这次也不例外,1993年两岸这种巨大的差距在历史上仅有这一次,此时大陆已经改革开放15年,汇率改革也完成了,税改、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都在90年代完成,大陆的经济即将腾飞,2001年,大陆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相当于台湾省的8.1%。

2001年,大陆加入WTO,之前所有的努力似乎就是为了等待这个“东方”,大陆的经济即将迎来腾飞,世界工厂的名号响彻全球,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口, 有极强的纪律性和进取心,新中国几十年建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府极强的执行力和规划能力,中国经济暴走,到了2010年,大陆人均GDP增长到4629美元,台湾省增长到18588美元,是大陆的4倍。台湾省GDP增长到4301亿美元,相当于大陆的7%,两岸差距大幅缩小

2010年之后,中国经济又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腾笼换鸟”,其实就是产业升级,富士康将眼光从广东投向了河南,2010年,富士康在郑州投资建厂,深圳的比亚迪在14年以后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厂商,在中国则超越上汽成为第一大车企,而华为更是顶住了美国举国之力的打压,成为中国科技的标杆企业,此外还有腾讯和立讯精密等企业在快速成长。

中国的产业全面崛起,几乎没有短板,汽车领域成功转型新能源,如今已经有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动力电池企业,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光伏产业拥有全球超过90%的产能,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光伏在中国迅速铺开,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船舶制造超越日本和韩国,成为全球第一;创新药也全面崛起,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国有短板吗?有,但是不多了,芯片是差距最大的,但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芯片产业链,而美国则是依靠盟友体现,光凭美国一国还不如中国,再有10年左右的时间,芯片的问题也会基本解决,接近全球最先进的制造能力,这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决定的,台湾省也只是在芯片制造上强于中国,其他产业,台湾落后于大陆的地方多了去了。

到了2024年,大陆的GDP增长到18.74万亿美元,台湾省为7956亿美元,只有大陆的4.3%,想想在30年前,超过大陆的50%,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2024年大陆的人均GDP为1.33万美元,台湾省是3.4万美元,是大陆的2.6倍,考虑到双方的物价差异,实际生活水平的差异会比这更小。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会有什么影响?台湾网红“馆长”的变化就是一个案例,原来他是极度反中的,来到大陆之后,被大陆的繁荣富强深深折服,从反中变挺中,他的直播影响了不少台湾同胞,在民进党给台湾民众制造的信息茧房中撕开了一个口子,大陆科技的持续发展,老百姓生活的持续改善,会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同我们,这有助于两岸的统一,两岸归心。

来源:市场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