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抬头瞅瞅老楼的阳台或者墙头的墙角那个位置,或许还能看见一点铁锈模糊过的锈圈或是曾经螺丝眼的位置,几十年前,那个位置挺立的大脑袋银白色铁皮卫星天线,就是我们老百姓喊的“卫星锅”或“小锅盖”。
抬头瞅瞅老楼的阳台或者墙头的墙角那个位置,或许还能看见一点铁锈模糊过的锈圈或是曾经螺丝眼的位置,几十年前,那个位置挺立的大脑袋银白色铁皮卫星天线,就是我们老百姓喊的“卫星锅”或“小锅盖”。
如今,曾经风靡城乡的数百万台家庭自购安装设备小锅盖已然稀少到难寻踪影了,这一变迁并不是技术自然淘汰的结果,背后藏着国家对电视信号传播的规范管理和安全管控的“红线”,为啥不让咱老百姓随便装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千年头十年,这小锅盖在农村、城郊新建小区和偏远山区火得一塌糊涂。对信号弱、有线电视覆盖不到(昂贵)的乡亲们来说,这口锅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神器,花不到两百块钱买一套,往房顶一戳,“千里之外”的电视节目就钻进自家窗户了。
当时农村里,平均每五户有电视的家庭,就有三户安了这种自购的卫星接收设备。地方干部回忆那会儿的场面直挠头,家家都想装,咱总不能全给没收了吧?
这股风潮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其实早从九十年代起,国务院就颁布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个人或单位要装卫星锅接收电视信号,必须经过审批,拿许可证。
为啥这么严?小锅盖本事太大了。
这锅的原理不复杂:它那大圆盘子(抛物面天线)能把天上卫星发来的微弱信号“兜”住,反射集中到中间的高频头,再传到屋里的接收机解码成电视画面。
因为它直接“对话”的是天上的卫星,所以能收到的频道远比有线电视多,除了国内的中央台、省卫视,还能轻松“捞到”国外卫星传送的节目,像新闻类的CNN、BBC,娱乐、体育、电影频道等五花八门。
问题就出在这“本事太大”上,国家广电部门对国内播出的节目有严格的审查标准,确保内容健康合法。但卫星锅“不挑食”,只要是它“够得着”的卫星信号,不分国内国外、合法非法,一股脑全收。这就带来了几个隐形的大麻烦。
一些没经过国内审核的境外节目,可能包含暴力、低俗的内容,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影响很坏。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卫星信号传播非法节目或虚假信息,搞诈骗、卖假药,扰乱社会秩序。
理论上,改装后的卫星设备甚至可能被用于非法传递信息,存在潜在的国家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得处理小锅盖。
除了“频道乱象”,小锅盖的“安家方式”也让人捏把汗。为了信号好,大伙儿都爱把它往房顶、高墙上架。
这铁家伙看着结实,但很多自家安装的只用砖头、石头压着,或者随便绑在杆子上。赶上刮大风、下冰雹,它就是高空坠物的“大铁饼”,砸到人车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悬的是雷雨天,金属锅面像个“引雷针”,极易招引雷电。电流顺着馈线窜进屋里,轻则烧毁电视、电路,重则引发火灾或直接电伤人。私装卫星锅引发的雷击事故、高空坠落伤人事件,年年都是重点提醒对象。
国家禁止私自装锅,不等于不管老百姓看电视。恰恰相反,一场更安全、更稳定的“电视通万家”工程紧锣密鼓地铺开了。 国家投入巨资,把有线电视光缆使劲往农村、山区延伸,信号稳定画质好,频道也够看。
国家推出了合法的卫星电视服务“户户通”。设备统一生产、专业安装、带加密卡,只能接收国家审核批准的卫星节目,安全又合规。
那些杂牌“黑锅”自然没了市场。随着宽带进村入户,网络电视、智能盒子普及开来。想看啥点啥,比摆弄锅盖调信号方便太多了。
这些国家主导的“正规席面”铺好了,老百姓能稳定、安全、合法地收看电视节目了,谁还愿意冒险去房顶摆弄那口风吹日晒还可能惹麻烦的“铁锅”呢?
小锅盖的消失,是技术升级的结果,更是国家规范传播秩序、保障信息安全、守护老百姓人身安全的必然选择。
如今,阳台墙角的锈迹或许还在,但那只银光闪闪的大锅盖和它承载的“频道自由”已成往事。小锅盖虽然消失了,换来的是更安全、更有序、更丰富的“电视大餐”。
现在我们能用高清机顶盒、网络电视上轻松换台,享受海量节目时,背后是国家构建的一张既开放又安全的信息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