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5日上映、票房26亿、豆瓣8.6,日本前大使垂秀夫一句“愚民电影”把火点爆。
“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回家问我:‘妈妈,为什么有人敢把血写的历史说成假的?
’”7月25日上映、票房26亿、豆瓣8.6,日本前大使垂秀夫一句“愚民电影”把火点爆。
罗瑾、吴旋当年把胶片缝进棉衣,现在电影把胶片缝进观众心里。
悉尼影院哭成泪海,温哥华街头的讨论从傍晚持续到路灯熄灭。
老外观众说:原来课本里那几行字能这么疼。
这边家长组团带娃二刷,他们说不是补课,是补心。
垂秀夫在南京读过两年书,中文溜得很,转头就骂这片子“穷人专属”。
网友扒出他当年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中日友好”,现在人设直接塌房。
评论区一句话刷屏:会中文的刀子扎得更准。
东京街头的日本市民举牌“不要再替他丢人”,旁边大屏幕循环播宫崎骏的道歉视频,老爷子还是那句话:“不悔过,日本没未来。
”
小红书一条观影笔记被刷到热搜:历史不是口号,是怕自己变成冷漠的看客。
配图是小学生在影厅出口敬少先队礼,点赞十万。
数据党甩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就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铁证,顺带把2023年纪念馆新增的“摔婴照”甩进垂秀夫的脸。
连平时只晒日常的博主都发了张电影票根:今天不为票房,只为底线。
右翼本来想蹭热度洗白,结果全球媒体把他们的老底翻个底朝天。
日本几家连锁影院悄悄排了加场,票房曲线比股票涨得还猛。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回连米缸都让人端走了。
电影散场灯亮,没人急着走,字幕滚完还有掌声。
那一刻明白:历史不是用来争论的,是用来记住的。
来源:雪夜围炉谈天客